龙云华:边关“龙头”耀深山

文摘   2024-11-29 06:58   湖北  




边关“龙头”耀深山  龙华商务富农家


---记竹溪县龙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龙云华



 

“小龙啊,我这有30斤蜂蜜,你看能帮我卖掉不?”“可以,保证给您卖掉。”这是竹溪县向坝乡共产党员龙云华,昨日傍晚散步时,遇到老乡的一个对话场景。


龙云华是竹溪县龙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坝乡亨运物流和向坝乡云华刺绣扶贫车间的创办者。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向坝人,更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她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头羊”。



多年来,龙云华利用“互联网+物流”平台,先后与十堰亨运物流等2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以打开市场,建立保护价订单收购的模式,把当地的腊肉、苞谷酒、土豆粉、野生核桃、蜂蜜等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以及千层底布鞋、绣花鞋垫等特色手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让大山群众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蹚出了一条创业就业带动一方致富的道路。同时,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1200亩蔬菜基地,新建蔬菜大棚6000余平方米、冷藏保鲜库500立方米、蔬菜收购分拣车间1000平方米,引导250余户农户抱团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带动向坝、龙坝等乡镇 45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秦巴山,育出自强女


“一坛酒儿百年装,有情地久天又长,送妹一坛苞谷酒,要想哥哥天天尝……”一段向坝民歌,就会把你唱进村落田野,就会把你唱进热情好客的乡民家中……


竹溪县向坝乡位于鄂陕渝三省(市)的交界处,东望西陵,西接巴蜀;南邻巫山,北靠秦岭。站在主峰天池垭,尽可一脚踏三省(市),放眼观十县。



向坝乡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十堰的西藏”之称,孕育出被誉为中国汉民族文化“活化石”的向坝民歌,在向坝听民歌,会让你沉醉。向坝民歌,也赋予了巴山楚水独特的灵性。1978年寒冬,龙云华就出生在向坝乡向坝村。


小时候,龙云华外向活泼,聪明伶俐,是周围邻居眼中口中的“别人家小孩”,“懂事的乖乖女”。那时家庭贫苦,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她初中毕业就放弃可以上高中的机会,让给弟弟好好读书。



在家务农期间,龙云华一边干农活,一边自学自考教师资格证。为通过标准普通话考试,从没有出过门,走出大山的姑娘,向坝口音很浓,先后到县市考试了8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取得了标准普通话二甲级等级证书,也如愿获得教育资格证。


从小与山共舞,和山作伴,大山赋予她自立自强、顶天立地的品格。


守初心 创出致富路


龙云华成长在偏远的大山深处,见证过山区群众艰苦的生活,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家中生活清贫,这些都造就了她吃苦耐劳、顽强奋斗的品质,更让她立下了摆脱贫困的远大志向。


1997年至2009年夫妻二人先在外创业、后来回乡从事粮油批发。2014年帮助邻居老李销售土豆和蜂蜜的时候,受到同学启发,让她萌生了发展电商产业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5年12月,经过精心筹备,成立了竹溪县龙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万事开头难,在一些质疑中,也犹豫过徘徊过,但是她始终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凭着这份坚守和执着,她在创业的路上一路前行,更加专注地发展电商事业。白天,和丈夫一起开车,进深山、入农户,收购农产品;晚上,和员工一起研究网购流程、产品包装和市场需求。经历过几单订单失误和失败,她迅速找准原因,改进服务,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后经一些熟悉的客户相互介绍,生意逐渐打开了局面。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与十堰亨运物流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机制,实现了农特产品订单配送。


作为一名负责人,她始终保持良好的个人修养,坚持以“诚信赢天下、质量是保证”的经营理念,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把当地的腊肉、苞谷酒、土豆粉、野生核桃、蜂蜜等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与贫困户建立保护价订单收购老百姓的农特产品这一模式,每年带动向坝乡50余人就业,累计帮扶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创业就业带动一方致富的道路。



善谋划 绣出新生活


在农村庞大的农村留守妇女成为了一批闲置劳动力,在向坝乡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留守妇女的作用发挥好了,不仅能让外出务工的人安定后方,也能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动力。


龙云华在自己事业越来越稳定的同时,总不会忘记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2018年9月她为给留守妇女找到“用武之地”,寻找适合山区发展的商机。她团结带领向坝乡的留守妇女建立了“云华刺绣扶贫车间”。利用龙华电子商务公司、亨运物流便利的线上“互联网+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渠道,生产销售十字绣、手工布鞋、绣花鞋垫、串珠等传统特色手工产品。



车间成立仅两个月,深山向坝出产的刺绣手工艺产品,已销往海南、江西、湖南、浙江、十堰等地,当地11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月收入达到2000余元。


扶贫车间针对留守妇女居住分散、带有小孩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产品为纽带,严把质量关,留守妇女可以把绣品带回家制作,成品交车间统一把关销售,带动分散350名留守妇女用自己的巧手实现了增收致富,现在该乡街道、扶贫车间随处可见的绣娘们成为了向坝乡一道美丽风景线。



强党性 树立新典范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不仅在事业上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她更是积极学习和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村级党组织生活。在她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批村级电商扶贫人才,并成立了“云华刺绣扶贫车间”工会组织,培养了大批优秀农村青年人才。


回乡创业多年,龙云华苦过累过,也幸福着。如今,她已是当地鼎鼎有名的创业成功人士,2020年被授予“竹溪县劳动模范”,2021年又荣获十堰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一人致富不算富,万人富裕才真富。2020年4月,龙云华将幼儿院、扶贫车间等实体全部交给亲戚打理,自己专心打理电子商务公司、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瞄准市场、抢抓商机,龙云华注资500万元成立竹溪县祥华种植专业合作社,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1200亩蔬菜基地,新建蔬菜大棚6000余平方米、冷藏保鲜库500立方米、蔬菜收购分拣车间1000平方米,引导250余户农户抱团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在延伸产业链,拓展电子商务范围的同时,确保了供给产品质量,实现供给侧与市场、与农户的无缝对接,有效联接。


合作社按照“产业化发展+股份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入社分红得股金。合作社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合理施用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科学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确保蔬菜安全、绿色、无污染,合作社的高山蔬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合作社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科学指导、科学管理、以人为本,蔬菜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合理施用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科学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防治蔬菜的病虫害。并利用质量安全检测仪器定期、不定期对基地内的蔬菜进行抽检,确保种植的高山蔬菜安全、绿色、无污染,确保市民“菜篮子丰盈”“舌尖上安全”。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富裕起来的龙云华,时刻记得自己小时侯因贫上不起学的情景,再也不想看到山区孩子因贫穷而错失学习的良机。


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龙云华对向坝乡境内贫困的留守儿童上幼儿园给予学费全免。近五年来,已免收留守儿童上幼儿园的费用5万多元。每生每年给予1000元现金,已资助3名向坝乡贫困骄子完成大学学业。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年重阳节,龙云华都要购一头300来斤重的土猪,屠宰好送到向坝乡福利院。同时组织幼儿园师生为福利院老人表演舞蹈、唱歌,送去文化文艺和欢乐。2020年猪价大涨,龙云华花了7800多元购了一条肥猪,风雨无阻地送到福利院。


下一步,龙云华将依托竹溪县良好的生态,以及向坝乡独特的高山区位,切实运用好“城乡供应链”和“左邻右舍”电商平台,进一步擦亮“深山向坝”“天然氧吧”等名片,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至向坝龙云华《乌鸡变凤凰》

旧时乌鸡栖草堂,羽陋声粗素容妆。

一朝风雨惊蛰起,振翅高飞天地长。

洗尽尘埃身渐白,涅槃重生锦绣扬。

今朝彩凤鸣岐山,昔日凡禽已翔翔。



张晓荣:调研提质量,关怀促成长

张晓荣:太和“传帮带”生根竹溪县

张晓荣:竹溪县首个名医工作室落户

张晓荣:竹溪县人民医院DSA介入诊疗中心开业暨召开首届介入诊疗技术学术交流会

张晓荣:可信、可爱、可亲的平凡人

张晓荣:走过

张晓荣:满腔热诚为病人,妙手丹心化病痛

张晓荣:“精”与高超艺术,“诚”与高尚的品德

张晓荣:王敏 优质护理如春风,热血丹心为病人

张晓荣:清廉卫健,你我同行

张晓荣:为高考莘莘学子保驾护航



 


 金叶    欧胜宝  彭卫东 李学成  胡文慎 丰中 史间嵩 阎勇 张晓荣  郑爱伦 王鸣  李灿 竹林 毛远意 周明鑫  杨妍梅 吴小艳陈建中 刘家敏 翟辉存 柯美新 陈砚文 周建和 夏淳 郑苇 梁爱平 叶星箭 何军雄 梁静 曾伟 张小云 付平 裴建丹 张义德蒲小茶 陈阿琼 卢德明 何小娟  李才江  朱明富 徐先刚 铁笛 卫志强 曹建龙


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关注后点击)为“星标”,多点击一下文末(右下)的“在看”,以及转发或留言。

投稿时标题:公号栏目加作者名加文章名。如:文史武陵校园文学郑苇那年的雨

投稿信箱:2250459253@qq.com

接收书法绘画摄影诗文作品,以附件形式发来。作品字数不少于三百。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三张。  

作者所投作品必须是个人原创首发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号发布过的作品。平台只接受邮箱投稿作者投稿后最好立即加主编微信,zxmayi,方便交流沟通.

赞赏低于10元恕不发放。打赏总金额的五成作为稿费,本周周日发给作者并提供赞赏截图,另一半用于平台维护。稿费将通过微信红包发给作者。

声明:本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作为推广地方文化用;部分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各报刊如有选用、摘录,请务与作者另行沟通。

文史武陵交流QQ群:173716818


文史武陵
挖掘地方文化宣传民俗风情走进武陵古城认识竹溪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