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用后一年半惨遭退稿!揭露比无良期刊更无语的学术圈潜规则……

学术   2024-12-11 00:01   湖北  

-广告-


“赵老师好!很遗憾您的文章没有通过外审。”

“噌”地一下我就从床上坐起来了,抖音也不刷了。

点开微信的聊天界面,我实在不知道要如何回复这位对我如此“客气”的某师大学报副主编。过去与此相关的记忆,一下子涌了出来。


01
投稿:只要不见刊,啥话也别信!
 
我是人文社科类的。我的文章是去年4月份以独立作者身份、通过邮箱投的,那时我还是博士生。5月,邮箱收到回信:已送外审,不要改投。

6月中旬,这位编辑以没有我联系方式的理由,间接通过微信联系了我导师(我在这篇论文末尾致谢了导师,我导师属于大佬级别,之前被这位编辑约过稿),让我导师将论文评审结果(外审结论为录用)发给了我,我由此也加了编辑微信,并通过导师给我发的截图看到了这位副主编向我导师约稿的话。

简单修改、完善,第二天直接通过微信将文稿发还,编辑回复:收到。经过暑假,9月开学后,我小心地向编辑询问是否录用,她回复:之前就已经录用了,需要组稿和排期,要等一等。我当时就在期刊评价网上为这本学报点了赞,流程透明、效率很高,C刊能给博士生机会,很不错。

后来迟迟未能见刊。因为文章涉及某些时效性数据,需要尽快刊发,我去年年底问过一次,没回复;今年3月问询了一下,没回复;5月,我博士论文答辩,这篇文章已无毕业价值;9月10日,教师节问候了一下,没回复;9月底,找到工作单位,调整作者信息再次发送文稿,并一再讨好,说明自己加上了导师的重大课题,如果有需要,也可加上导师名字,毕竟是导师指导过的学位论文的一部分内容。回复:已经送审了,都送审了。

我都蒙圈了:不是早就录用了吗?回复:一年内政策可能有变化,超过一年的稿子都要再次送审。我无力回应,只是想都这么久了,应该就是走个形式。

11月的晚上,回复拒稿,前后历时一年半。相较之前的爱答不理,这次副主编竟如此客气了。我想,她应该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吧,真不拿别人的时间当时间!


我想了很久,如何回应呢?毕竟“舔”惯了期刊的我,下意识地还想“忍气吞声”“笑脸相迎”,担心把路走窄了,在聊天界面打字:好的,谢谢!然而心里实在窝火,又一遍遍地删掉。

一宿都没有睡好。什么没有我的联系方式,投稿邮箱不能联系或不能通过邮箱要其他联系方式吗?什么要通过我导师才能联系我,分明是利用我趁机向我导师约稿!什么扶持青年学生的漂亮话,期刊进C以后几乎就没发过博士生的稿子了。

第二天醒来,索性谁也不“舔”了,爱咋咋地吧,我啥也没回复,副主编如果还有点儿羞恶之心的话,应该心里比谁都明白。

我深感:恶心!


02
硕博:学历的微调,人格的改造!

从读研到读博,再到参加工作,类似期刊投稿、学术发表等学术圈的潜规则,要么经历了,要么看到了,在此不可不吐槽一下。

硕博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读研读博期间,我们的发表量、文章等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在的平台、跟随的导师及其资源,还有不可捉摸的运气成分,人文社科尤其强调门户,头部资源几乎被大佬垄断。等毕业后单干了,你就会发现,再发文章、搞项目就没有以前那样顺利了。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爱学生的。近年来,导学矛盾与冲突层出不穷,很多学术霸凌、利益媾和的事件令我们义愤填膺、大跌眼镜。高校导师队伍的确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尤其在规模扩张、重科研轻育人的的背景下,在有些导师眼里,学生就像一次性“试验品”、廉价或免费“劳动力”、批量交易的“耗材”。

最可悲的是,这不是我们能够完全选择的,遇到好导师这件事,真的看运气。笔者读研读博期间,遇到的导师都是相当不错的,但我也看到了很多令人崩溃和无语的师生组合。

导师很难做到无差别对待学生。有的人关系近,有的人关系远;有的人会来事儿,有的人生性耿直;有的人就是顺眼,有的人缺乏喜感……包括导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很难做到无差别地感知与对待别人,只是导师作为教师,需要有职业操守来规范和约束。

但即便如此,也会有学生基于本身的、附带的“特质”而引发导师差异性的关注,一碗水端不平、五个手指头不一般长、长幼嫡庶的区别对待,见过太多了,同一师门的同一届学生,很多是无法同时毕业的。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很少有导师不喜欢嘴甜的学生。伟大如圣贤,在一连串的吹吹捧捧中都容易迷失自我,何况如过江之鲫的万千凡夫俗子了。那些最讨喜的学生,往往是眼疾手快干活儿的、在导师面前刷存在感的、顺势而为高度评价导师的、说女导师的衣服漂亮的、说男导师的学术厉害的。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要小看人情交往的能量,它足以让你很快地发出一篇文章,因为很多时候,导师的加持更具决定性。

同师门之间的关系重要但未必好。笔者曾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同一师门的学生之间关系并不亲密,跨师门的交往和合作往往很多。这一方面是利益竞争关系导致的。因为是同门,很多事情必须一起做、一起搞,关系很重要,但在论文发表、奖项分配上就容易有矛盾。

另一方面,是导师差别对待学生所导致的后果。就像两兄弟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同等的爱护,两兄弟关系大概率不会融洽一样。须知,到硕博这个阶段了,人心都很难那么纯粹的。


最能靠得住的人只能是自己。导师与学生本质上是师傅带徒弟的关系,但这师生情的厚薄是要看运气的,更多时候他们之间是一种利益交换与合作的关系,能否毕业最终影响的是学生而非导师,笔者曾见过一些导师,对学生毕业的事情毫不关心,到期清退。

学校就更别提了,你混得好了,学校会巴结你,让你作为杰出校友捐款捐物;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故或者遭遇了什么难题,如论文评审申诉等,很多“母”校就会变成“后妈”校,先把你“献祭”出去或“解决”掉,与你“划清界限”。


03
教职:学术的逻辑,不是第一位!

职场有的,学术圈都有,而且学术圈还会更“虚伪”,因为这里做什么都要以教书育人、昌明学术为“理由”。

永远不要和领导争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大学的一对永恒范畴,很多问题都是源于这一根本矛盾。但是,如我们所见,在科层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行政权力是实在的,学术权力往往发虚,整个工作都是在管理者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下运行的。

科层意味着等级,意味着命令与执行。因此,面对再有格局、有心胸的领导,都要控制自己理想化的学术逻辑思维与彰显“百家争鸣”“真理越辩越明”精神的话匣子,跟他们争论不会有结果,就算有,也基本上是以你的“妥协”而告终。何况,哪里有那么多有心胸的管理者啊。


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位同事。博士进高校看不起硕士,教授看不起副教授,副教授看不起讲师,科研好的看不起搞教学的……进入高校以后,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有他的优势所在的,否则他在高校混不下去。

我们往往以自身的学历、成果优势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同时,这样的高标独立、睥睨众生的高傲与冷漠,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要以个人的思维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为学生好;讨好学生,求个好评;曲高和寡,引发崇拜;打成一片,吃喝玩乐……每一种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都不是完美的。作为教师,最为清醒的一点就是,不要以自己的思维要求和约束学生,认为学生应该怎么样、必须怎么样,因为我们都是有局限的。

而且,在现在的转型期,新生代的思想观念与处事态度并非我们完全可以洞悉和把控的,不是“你觉得好”“为他们好”就是“真的好”,最为关键的是要因势利导,在严守边界与自主成长之间把握好平衡。要知道,学生评教是很重要的考核要素。


不要觉得一切都是按能力评价的。在笔者今年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在某高校发布的选聘公告中,共招聘150余名博士,1名硕士学历,体育专业,副高职称,一名本科学历,医学专业,正高职称。在随后发布的拟引进名单中,这两位虽显突兀,但都在首轮就引进了。

不知道怎么搞的,也许我们都知道咋回事儿,就差按身份证号引进了。笔者在咨询时,人事处表示不考虑我这个专业,我说公示名单里有我这个方向的人,他说这个人是本校的,我也不好追问了。在笔者看到的公示名单里,有的人一看就是水硕、水博,却得到了“逆袭”般的考核成绩。搞清了才知道,人家“赢”在了考场之外。


发外文期刊还是相对公平一点。首先声明,笔者身处人文社科领域,对扎根中国大地做学术、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深以为然,也愿意为此不断努力。但是,这与发中文、还是外文文章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研究问题是真的、研究结果能有用,那就是好的研究。

目前,很多国内期刊对青年人并不友好,头部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发论文看出身、看学历、看职称、看帽子,还要看关系,还有数不胜数的名家约稿。因此,发有质量水平的外文期刊也是一种生存策略,既能将研究做下去,也能满足考核标准的需要。

潜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我对此要有所警惕,但辛勤耕耘总是会有收获的,到那一刻,你就是舞台上的王者,要相信,投入必有所得。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均已匿名处理)

投必得双十二年终学术钜惠

助您一臂之力

论文服务第二件半价

6折优惠提前锁定

给您实实在在的优惠

助力年底轻松发表

-广告-




投必得,您身边的学术顾问

八大服务类型,助力您的科研之路

点击查看服务详情

-广告-



今日视频推荐



投必得AI润色工具
12月12日重磅上线
点开视频即可了解!
↑↑↑关注“投必得学术”视频号,更多干货↑↑↑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投必得业务类型~

请大家点击右下角
投必得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投必得学术
专注于SCI论文写作技巧分享,科研软件神器教程,学术资讯热点传播,前沿硕博交流社群聚集;我们坚持原创干货,有料实用,服务科研事业,促进知识传播。正如我们的名字一样,投必得祝您在科研道路上,投入必有所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