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博导:我特别想尽力招一些农村的学生,但不知是好是坏……

学术   2024-12-07 00:01   湖北  

-广告-


近来,一些关于学界“圈子化”的新闻频频冲上热搜。


“饶毅教授‘炮轰’学术圈‘近亲繁殖’!”

“中山大学某院士的硕士生儿子在顶刊《Cell》发文!”

“浙大竺奖本科生一作刊发论文,其教授母亲为三作!”

……



凡此种种,暴露了现今学术圈几乎人所共知的“潜规则”:与其他领域并无二致,学界也有世家门阀,普通家庭的孩子前途渺茫,背景的影响无处不在。



01

农村孩子上学的前途在哪儿?


这些新闻将我拉到了前几天参会的时候。


几天前,我们学科的年会在南方某城市隆重开幕,我的导师、师伯师叔,以及一众师兄弟们都从全国各地赶来,算是一次大聚会。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师兄弟一起聊了很多。


“师弟,前些天刚看你发了文章,产量相当不错!”张师兄朝我举杯。


“师兄寒碜我了,哈哈。我才参加工作,这文章还是读博的时候咱老师指导的,就我现在的学校,根本发不出像样的文章。”我实话实说。


“的确。现在地方院校基本与优质资源绝缘了,没戏!”另一位在某省属重点高校工作的苏师兄附和道。


“师兄,您这样说的话,那我这个二本学院的就更无地自容啦!”我向苏师兄说道。


“时代真的变了!现在咱读博毕业的学生,能找个大学岗位就不错了,好点儿的大学基本去不了了。而一般的学校呢,各方面资源都差一些,几乎成了定局了,这个等级结构已经固化了,很难打破。”王师兄透露出一丝无奈。


一位师姐接着说:“现在的固化何止高校啊,各行业各领域各岗位都是如此了。以前我们说读博基本上能改变命运,现在能吗?我感觉这个力量越来越弱了,现在读博还越来越难毕业,而待遇却越来越差,甚至找不到教职了。”


张师兄对此极为赞同:“真是这样。咱们好几个都是农村出来的,以前靠读博还能混个样子,现在我也想尽力招一些农村的学生,但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对他们来说代价不小,但福利谈不上了。”


张师兄是我导师的得意门生,博士毕业后又读了个博后,成果不错,得以留在985高校,现在已经评上了博导,能招博士生了。



“我之所以对农村的学生有特别的意向,一方面我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村孩子念书念到研究生不容易,而且几乎没有别的路,没人能保障他们。另一方面呢,主要还是咱们导师的影响,咱导师,那么大咖位,也是农村出身,当初对咱们也是极为关爱,我觉得应该传递一下这种善念。”师兄随之点上了一支烟。


“对对对!我印象很深,当初咱导师上课的时候说过,他说自己比较反对申请制,无论有多少理由,也不能忽视这种制度对地方院校、农村学生的不友好,这大概率会导致近亲繁殖和精英霸权。”朱师兄一边回忆一边说。


张师兄呼出一口烟,接着说:“我们能做的太有限了。现在凭借家庭背景、人脉的绝对优势,精英家庭的孩子在学术之路上左右逢源,势如破竹啊,农村的孩子根本比不过,靠着自己的努力,最多达到别人的起点,甚至自己的成果还要被别人抢占和利用。”


我也燃了一支烟,对他们说:“师兄师姐,你们还好点儿,我们现在是越来越难了。毕业和考核的要求越来越高,读博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读博期间,要啥没啥,一片迷茫,有的耽误了七八年没法儿毕业,有的家里困难撑不住了去打工,而就算毕业的,也早就改变不了命运了,基本上就是一个月几千块,考核难如登天。真是读博了让人看不起,上了班还是跟人没法比,父母老了回报不了,年纪大了却没攒下钱,买房结婚也没戏,自己落下一身病,还担心猝死。唉!”


“所以我就说嘛,招农村的学生,不知是好是坏啊……”


师兄捻灭了烟头儿,吃了一大口菜,用力地嚼着。



02

层次格局是必然存在的!



对农村的学生来说,除了拼努力,没有别的可拼了。但,就算拼到底了,也可能无法改变那些由精英阶层构筑的格局。


第一,背景因素是无法避免的。


一方面,在精英家庭成长的孩子,不仅可以拥有更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学习资源,而且从小耳濡目染,模仿学习,就已经习得了那些农村孩子进入大学后才可能接触到的各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精英化观念、仪式和惯习。这是正常的家庭熏陶和环境陶冶,很多学二代、学三代便是如此成长起来的。


另一方面,背景意味着太多加持,太多操作空间,太多考量计算。特别显赫的背景我们常人根本无从窥视,精英家庭的影响遍布圈子内外,面对他们,迎合的、讨好的、交往的、互惠的考量,拥有决策权的人总是会掂量的。而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对此不熟,还可能招致歧视。


第二,人脉人情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一方面,我国是人情社会。自古以来,人情的影响就从未断绝,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如果不讲人情,恐怕会被视为“不懂事”的“异类”,从而被排挤和打压。在学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个层次的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而且要“互相唱和”“礼尚往来”“一致对外”,如此才能维持这个圈子的稳定与和谐。那些耿直、刚硬的“学究”往往不受待见,也越来越难得到好的资源。


另一方面,尽管在各类评审、评价中已经尽可能避免了人脉请托、人情关系的影响,但这种制度设计的收效是值得商榷的。有些课题、有些方向、有些题目,是根本做不到完全“匿名”的;有些人、有些话、有些事,也是流通于考场、赛场与会场之外的。而且,极端“封堵”人情,甚至极力追求精准量化的评分设计,本身也可能不利于学术的科学评价。


第三,学术职业性价比越来越低。


2024年被称为博士就业难的元年,以后的形势,会越来越难了……


一方面,按照阎光才教授的比较分析,我国学术职业可能会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博士求职困难、走向非学术岗位的现象。当供给出现巨变,便意味着要求与待遇的“剪刀差”愈发剧烈,即博士毕业竞争越来越难,博士工作待遇越来越差。如此一来,精英家庭的孩子尚可靠父母作保,农村家庭的孩子则可能面临困境。


另一方面,事实上,学术职业天然地不具备“暴发”性质,反而是以闲逸、自由、淡泊为特质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学术工作是无法带来旁人所想象、科举所赋予的那种功名财富的,农村的家庭和学生渴望通过“跃龙门”、“登名榜”的一路求学来实现阶层跃迁、命途陡升不能说是完全不可能,也是过于夸张化和理想化了。


前些天,笔者的一位老乡,西南大学的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而去世,年仅37岁,令人扼腕,我为此多次落泪。他从小到大吃了很多苦,自求学至工作,学历之路令人艳羡,但并没有完全改变他清贫、焦虑的处境,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他的征途,但这确实说明了高学历与名利并不等同的事实。而这征途的压力与代价,也不是我们必定可以承受的,如讣告所言:

“只是下一世我们希望他换一种活法,他的人生不必精彩,只求平安喜乐、无病无灾。”




03

农村的学生该怎么办?



要不要读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农村的孩子而言,尤其是。


笔者认为,尽管现在的“不友好”因素非常多,但农村学生能够读博还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它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是很难算得清楚的。


而且,随着国家教育资源的加大投入、扶持政策的持续供给,农村地区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很多家庭的学生都是能够读得起博士的。


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做好规划,最大化地提升性价比。



第一,没什么比时间更紧要。


对农村籍博士生而言,早日毕业胜过一切。这意味着在市场供需状况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你可以有更多的、更好的工作选择;意味着在原生家庭支撑力度有限的前提下,你可以更少地消耗家庭、更早地回报家庭;意味着在个人很难得到足够物质条件加持的背景下,可以更早地积累财富,完成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重要事项;意味着你可以早日摆脱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奇怪眼神”与“漫天问候”……


第二,没什么比科研更重要。


博士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科研能力!至于其他方面的表现,未必比得过硕士生,甚至本专科生。在毕业、求职、工作的过程中,只有科研表现能让你“通杀”,是你最大的比较优势。因此,对农村籍博士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与强化科研能力。还好,对绝大部分博士生而言,在天赋齐平的条件下,吃苦勤奋便是第一原则,农村籍的学生要在这方面下苦功夫。或许,会有不公平的、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影响,但就目前来看,只要科研能力、学术功底够强,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第三,没什么比论文更必要。


论文,是毕业求职的硬通货。只要了解读博和求职的人,或者有过相关经验的人都知道,虽然“第一学历”是个“潜在标准”,但最重要的博士评价标准还是论文。如果论文够多、够硬,那么学历背景就会成为评价方次要的考量,相反,如果论文发表情况比较差,即便学历背景不错,也很可能找不到特别理想的工作。因此,对本就缺乏竞争“资本”的农村籍博士生而言,踏踏实实、高效顺利地增加高水平论文发表量,是最为必要的头等大事。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均已匿名处理)

投必得预存优惠全新升级
最高赠送20%或2000元京东E卡,

还可与其他优惠【叠加使用】!

相当于折上折!
✅充值灵活,报账方便,

优化科研经费,节省改稿费用

-广告-




投必得,您身边的学术顾问

八大服务类型,助力您的科研之路

点击查看服务详情

-广告-



今日视频推荐



恭喜老师们成功发表
点开视频即可了解!
↑↑↑关注“投必得学术”视频号,更多干货↑↑↑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投必得业务类型~

请大家点击右下角
投必得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投必得学术
专注于SCI论文写作技巧分享,科研软件神器教程,学术资讯热点传播,前沿硕博交流社群聚集;我们坚持原创干货,有料实用,服务科研事业,促进知识传播。正如我们的名字一样,投必得祝您在科研道路上,投入必有所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