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占英国增加值总额的10%,占英国的GDP并不高,但却占了其出口总额的54%,集聚了四分之三的研发投入,直接就业人口达250万。英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航天航空、制药等行业,其中航空航天产业的国际排名仅次于美国,世界六大制药企业中有两家企业总部位于英国。同时,英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过度依赖服务业等问题带来的诸多挑战。为此,自2008年起,英国政府就推出“高价值制造”战略,希望鼓励英国企业在本土生产更多世界级的高附加值产品,以加大制造业在促进英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目前,“高价值制造”战略已进行到第三期。在高价值制造创新方面的直接投资翻番,每年约5000万英镑。重点投资那些能保证英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技术和市场。这两年受益于欧洲去工业化,相比欧洲来说,其高价值制造战略的推进还算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整体上东升西落,英国的主要制造产业也面临着新兴势力,特别是中印等国的冲击。
2 《美国“先进制造业”战略》
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报告,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次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以帮助消除本土研发活动和制造技术创新发展之间的割裂,重振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资助重点就是先进制造业,由跨部门先进制造业项目办管理,主要参与部门有美国国防部、商务部、教育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美国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
由于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没有具体的截至日期,到目前来看,虽然美国也拨了不少的钱进行执行和落地,但由于后面的民主党主要精力走向了LGPT,而政党轮替也使得政策的连续性受到了制约,因此,从美国目前的表现来看,除了在人工智能通用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之外,整个制造业的提升并不明显。相反,看看波音等一种传统工业巨头,在产品和技术的研究方面的成果乏善可陈。除了SpaceX之外,其它的制造巨头感觉都在走下坡路。整体的判断是没有达到原先的预期。
3 《德国“工业4.0”战略》
“工业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中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被认为是继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以自动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工业设计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开发全新的商业模式,挖掘工业生产和物流模式的巨大潜力。德国工业届认为可以利用德国在嵌入式系统方面,特别是在汽车工业和自动化工程方面的强大优势,在此为基础,实现工业4.0还需几大重要因素配合。首先是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应用和发展,如嵌入式ICT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通信等;其次是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智能监控以及自主决策过程的发展,这些因素对实时引导和优化企业及整个增值网络来说至关重要;其他还包括重要应用领域的新服务,如移动性、健康、气候和能源等。
德国工业4.0战略还是很宏大的,也是具有非常打的可行性的。但由于地缘政治原因,加上德国的移民和LGPT文化等因素,到目前为止,德国的工业4.0战略并没有达到目标。更可悲的是,由于地缘政治,这几年,德国还被迫进行了一波去工业化。由于人工智能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中美,就是其强大的汽车产业也在遭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冲击。可以这么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的工业4.0战略已经是失败了。而且,如果欧洲目前的地缘政治得不到改善,缺少资源的德国在工业上将会被中美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德国工业的外迁和去工业化将越演越剧烈。
4 《印度制造》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很快提出了“印度制造”概念。试图像中国当年所做的那样,通过改革开放来招商引资,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来发展制造业。但要发展制造业,印度需要对其软硬件条件进行大幅改善和改革。
到今天为止,一方面,印度制造确实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一个标志就是印度月船的登月,虽然这个过程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也不可否认,相对于印度本身来说,其制造实力也确实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但由于印度政策的飘忽,很多国外大企业虽然也加大了在印度的投资,但由于害怕其掠夺性政策,很多大的跨国公司又不得不撤离印度,或者不敢加大投入,这也使得虽然制造业得到了发展,但离当初的计划来说,还是没有达到其战略目标。
5 韩国的《未来增长动力计划》
韩国的未来增长动力计划开始于2013年,由当时的总统朴槿惠制定并推进。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得韩国下面表格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2020年已经过去4年,到目前为止,从韩国目前的制造业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没达到目的。智能汽车,5G,深海底海洋工程设备等主力产业基本都落后于中国,5G还有三星等在撑门面,智能汽车基本没啥存在感。韩国的这个计划中核心是智能,但通过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玩家现在只剩中美两国。而上述计划的核心搞不定,整个计划的要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
6《新工业法国计划》
2013年法国公布了新工业法国计划,以推动法国的工业发展,2015年5月,法国经济与工业部又颁布“新工业法国”计划的升级版——“未来工业”计划,以新能源开发、智慧城市、环保汽车、未来交通、未来医药、数字经济、智能互联、数字安全、健康食品等9个新兴产业为优先扶持重点,取代了老“三大件”一统天下的传统工业政策投放格局,用资本与技术联姻、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以培训解冻劳动力市场、窗口化国际合作等4项新举措,取代了政府给实体经济输血的单一化扶持模式。
虽然比德国要好点,但法国这些年也受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加上移民问题,在未来科技制高点人工智能方面也同样没啥存在感,使得整个计划看起来也有些可以实现,但整体实现程度还是比较弱。在新能源及环保汽车方面全面落后于中美。
7 《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重要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即到2045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到2020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稳固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优势产业;到2025年,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形成一批跨国集团和优势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明显提升。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还提出了要重点发展十大领域和实施五项重点工程。十大领域分别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
今年,2025年,是《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步,目前来看,除了半导体等少数领域与美国有明显差距之外,其它基本都实现了追赶任务,很多领域还已经超越。因此,第一步的任务基本都达成了。
对于以上国家的计划,说实话,真正能够按计划搞,还能搞成的就只有我们。虽然这几年大家都感觉比较艰难,但我们的规划和执行能力还是没话说的。这也是我觉得大家没必要悲观的核心原因。同时在科技和产品的规模效应之下,除了老美和我们,其它国家的工业都将融入到这两大体系之内,要想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没了。而且在我们的十亿级人口规模的工业化冲击之下,工业的马太效应也会越来越强,甚至老美的工业发展都只能融入到我们的体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