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不如“见”一面,哪怕只几天

文摘   2025-01-17 15:05   广东  
    小红书因为TikTok在美国要被禁突然获得了一波泼天的国际流量,很多TikTok的用户转到了小红书上。中外(主要是美)网友就这样在小红书上开启了大联欢,由于各自对自己的所获得的信息好奇,大对账也就是必然了,毕竟都是普通人,加上小红书也不是啥时政为主的App,而普通人见面不谈天说地,那自然就是家长里短的了。
    虽然互联网很发达,但太平洋也够大,加上语言差异,中美之间的普通人要大规模直接交流还是很难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由于美国主流的社交软件都不在国内设置服务器,遵循国内法律,因此国内的人都很难访问;而美国由于是老大,国内的App就是世界的,因此其民众也很难会主动用中国的社交APP。当然,这个对比无关言论自由或者体制问题啥的,更谈不上民主和集权,只是不同文化之下的两种产物罢了。
    从对账的情况来看,我们对美国的了解程度是明显要高于美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的,而由于信息的筛选,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也要远远高于我们对美国的误解程度。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过去近百年,美国都是世界老大,其民众也没啥动机需要来深入了解中国,而我们则相反,我们经历那么长时间的苦难,要发展,我们就要满世界去学习。但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美国民众还如此误解中国,就不得不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整体报道还是非常失真的。而国内民众对美国的了解大多还是被公知和大V灌输的,当然是“好”为主。而对账的结果则是,国内民众对老美实现了一次祛魅,美国民众也发现中国没有他们媒体宣传的那样水深火热。但老百姓就是老百姓,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对完账,该热情的还是那样热情,该互相交流的还是照常交流。
    双方民众之间有误解很正常,毕竟靠双方的物理交流还是很有难度的。而靠双方的媒体来了解也非常有限,何况双方的媒体都会带有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也很难客观。因此,在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要双方了解,就真不如“见”一面,怕只有几天
    我说的那怕只有几天,一个当然是好奇感过了,很多美国民众会走,一个就是美国政府有可能会禁。而我们相反,则是相当欢迎的(人民日报都发文欢迎了)。而如果要让对方留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也不少,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给国外内容创作者提供必要的变现渠道,要让他们有钱赚,他们自然就会流下来了。而内容创作者留下来了,用户有内容可看,也多少会流下来的。当然,这对我们国内的内容创作者来说,既是机会,更多的则是挑战,因为国外更卷啊。
    墙塌了,能直接交流是非常大的好事。

南方有田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IT系统架构师,从事IT工作二十多年。现作为一名创业者,主要涉及企业管理应用及工业物联网系统研发。平时爱好数学、写作和跑步。这个公众号不仅聊天吹水,也传播基础和专业的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