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成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为何我们很难赢得欧美地标?

文化   2025-01-10 17:03   辽宁  
在全球建筑领域,亚洲国家的地标建筑项目往往会吸引大量西方知名建筑师的关注。以中国而言,在已落地的地标建筑中就留下了很多西方建筑师的实践身影。

首都北京有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鸟巢、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总台办公楼;魔都上海有SOM设计的上海陆家嘴金茂大厦、Gensler设计的上海中心;岭南广州有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歌剧院、马克·海默尔设计的“小蛮腰”;而杭州则有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新地标天目里,以及SOM设计的杭州之门......

图 1 赫尔佐格&德梅隆 北京鸟巢
图 2 SOM上海金茂大厦
图 3伦佐.皮亚诺杭州天目里
图 4 SOM杭州之门

虽然近些年亚洲建筑师在欧美实践项目数量有所增长,但当我们谈到地标建筑的实践时,纵观欧美最重要的城市,无论是全球最火热的建筑实践场地纽约、新建筑的试验场伦敦、精工制造柏林,抑或是光辉城市巴黎、永恒之城罗马,我们会发现地标建筑的实践机会大多还是掌握在本土建筑师手中。

图 5 托马斯.赫斯维克vessel©Michael Moran for Related-Oxford
图 6 BIG纽约自由广场©Negativ
图 7 KPF伦敦汇丰银行改建方案©Kiasm
图 8 戴卫·奇普菲尔德 巴黎莫兰大道综合体改造©Simon Menges
图9 扎哈.哈迪德 罗马 国立艺术馆©Iwan Baan
图 10 阿克塞尔·施普林格新园区大楼©OMA



资方选择方面
资方对明星建筑师的追逐,倾向性选择

亚洲建筑师在欧美地标建筑实践场上身影稀缺,与市场或资方对声名的追逐是分不开的。地标建筑多具有物理维度上的“高大”或者哲学维度上的“高大”,总之有一个维度能满足,代表了城市或者国家的门脸,是政治、资本、权利的象征,选择有声誉的国际建筑师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知名度与传播度。而在全球知名的建筑师群体中,欧美明星建筑师的占比还是最高的。日本建筑师的表现虽然也不错,但相比欧美建筑师根深蒂固的本土实践尚有距离。对于资方而言,本土已经有这么多世界一流的设计师了,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地寻找国外的合作呢?

这种偏好有可能会让业主在做项目委托带有一定倾向性。欧美地区甲方对于地标项目的委托方式常规有3种:

一种是直接委托,以巴黎卢浮宫整改修复项目为例,就是由时任法国的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便直接委托贝聿铭负责设计;

第二种是邀请意向的设计公司参与竞标;

最后一种就是面向全球进行的公开招标,符合资质的设计团体都可以提交竞赛方案,古根海尔博物馆基金会今年便为芬兰郝尔辛基博物馆面向全球发起了一项设计方案竞赛。

综合比较而言,直接委托与邀请招标都带有较强的业主个人倾向,业主可以更快捷地选择或邀请自己信赖的本土建筑师提供设计服务。

图 11 贝聿铭 巴黎卢浮宫



建筑话语权方面
欧美在建筑学上的话语权

当然,欧美建筑师的声誉源于一以贯之的建筑学话语权及更成熟的建筑学体系。欧洲建筑始于古罗马与古希腊,其广义上被认为是现代建筑学、建筑师制度的起源,尾随其后的是美国建筑学,而亚洲建筑学从创立至今不过百年光景。在现代建筑学发展之初,欧美建筑界看待全球地域的建筑体系是有优劣之分的。由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弗莱彻所著的《比较建筑史》中有一幅著名的“建筑之树”图谱,它体现了欧洲建筑界对世界建筑的认知,即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是全球建筑的主干与起源,中世纪、文艺复兴及往后其他欧美各国的建筑是繁盛的枝叶,亚洲建筑则被排除在主流之外。

现代建筑学发展至今,我们无法断言弗莱彻式的偏见是否还存在,但依旧能感知欧美对建筑学话语权的把控。

图 12 弗莱彻  建筑之树

当然,欧美是现代建筑的发源地自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决定了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建筑教育的传播是自西向东的。在建立了建筑师培养体制之后,欧美建筑界也是最先孕育出建筑师这一职业群体的地方。



建筑执业经历方面
欧美建筑师更为成熟丰富的建筑执业经历

从地标建筑的实践上看,项目标的多落入欧美建筑师手中也有迹可循。欧美的地标建筑主要分为几大类,分别是超高层、文化建筑以及城市更新、古建筑修复类。

以超高层建筑来说,绝不仅仅是对炫酷的外观造型的单维推敲,更是涉及到结构选型、风荷载计算、幕墙体系、二次机电等多专业协同问题,这都需要有掌控力、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师从方案设计阶段尽量推敲细致,以便施工图深化、施工落地及项目交付后的顺利运行。超高层建筑始于19世纪的芝加哥,发展至今已是全球各国繁华都市必不可少的城市名片。当我们想到超高层设计时,首先想到的还是SOM、KPF、Foster等设计事务所。

图 13 西尔斯大厦

城市更新、古建筑修复等项目虽然不需要超高层建筑的高技与未来感,但是对于本地文脉的把控要求更高,亚洲建筑师如果不与欧美建筑师联合竞标的话很难理解项目背后的一些要求。

以罗马跟巴黎为例,其城市化覆盖率已经接近饱和,大多数项目都是城市更新或历史建筑修复类,业主对项目的诉求多是结合既有建筑的风貌及城市历史来进行项目设计。欧美本土建筑师在项目理解、历史文化解读上自然有其地域优势。

不过,方案竞标对建筑师的把控能力并不仅限于方案表现,建筑师还要综合考量技术可行性、成本控制、材料构造、施工落地等因素,这对建筑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会更高,相比之下,欧美建筑师对本土项目上整体把控度会强于亚洲建筑师。



执业周期与方案创新方面

从执业周期上看,建筑设计师的方案控制能力是会随着执业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的。欧美国家明星设计师的执业生涯相对“长情”,Oscar Neimeyery一直工作到104岁,Frank Gehry 68岁创作出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即使主创仙逝,也可以让事务所的新生力量顶上,保持事务所设计精神赓续不断。Richard Rogers 去世后,事务所根据其生前意愿将事务所更名为RSHP。

但以国内的设计单位为例,设计院主创随着年龄、履历的积累可能慢慢走上中层或者高层,慢慢脱离方案创造走向团队管理。独立事务所另说,相比大型设计院,独立事务所项目管理量可控、精力更充沛、自由度更高,创始人往往还会主导方案设计,创作周期较长。

总体而言,欧美建筑师的执业周期更长久,这也从侧面助力了他们在世界建筑圈连续的表现。

图 14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文化壁垒方面
语言、行业差异

最后,文化壁垒的影响也不可忽略,这包括了语言以及不同国家的建筑行业差异。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世界语境中,这是不可避免的共性问题。

亚洲建筑师很难打破语言障碍去展现自身的设计优势,也较难在短时间内建立新的人脉关系去搜集项目相关的信息。这是语言弱方同语言强方沟通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反之如果是强方同弱方沟通,往往弱方会力所能及地提供优秀的配合资源,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国明星建筑师到我国竞标时大多是国内大院一起合作,如果摘得标的则方案归境外,施工图深化归国内。但这样的模式对亚洲建筑师走向欧美目前看来还不具有普适性。

因此,亚洲建筑师若想获得更多在欧美建筑界的实践机会,主创必须有着很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亚洲建筑师在欧美地标建筑实践场身影稀缺的原因纷杂,既有资方对于明星建筑师光环的追逐,也有欧美建筑体系在全球建筑体系中掌控话语权的原因,当然,语言壁垒、执业环境的差异也有影响。尽管如此,近些年亚洲建筑师在世界建筑实践场有了更多实践及表达自我的机会,同时他们也更加积极地与世界范畴内的优秀建筑师进行合作与交流,这都使得亚洲建筑师在设计能力、设计眼界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为他们在国际范围内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从外部来看,在全球化时代也有不少海外业主心态变得更为开放,他们乐意邀请“新事物”进入当地,期望地域外的建筑师为当地带来文化的激发与新的养分。在此背景下,亚洲建筑师开始在欧美建筑场陆续拿到一些地标建筑的实践机会。


MAD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MAD是最早出海实践的国内先锋事务所代表。2014年美国卢卡斯艺术叙事博物馆面向全球开放设计邀请竞赛,而MAD是亚洲地区唯一受邀的事务所。后来MAD击败了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等欧美明星建筑师,最终赢得了本次竞赛。这也是中国建筑师首次获得海外大型文化地标建筑的标的。

MAD的获胜方案本是针对芝加哥的,后因各种原因项目实施地被更改至洛杉矶。马岩松说,给芝加哥市做的那版方案是以外来者的视角挑战芝加哥引以为荣的现代主义。建筑仿佛是飘在基地上方的白色山峦,顶部戴着金属似的皇冠从湖边慢慢升起。据说2014年业主看到此方案的时候便惊呼这正是自己想要的。与业主的青睐不同,MAD的方案在更大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争议。戏剧的是,此版方案最后因为不可抗因素夭折了,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的选址从芝加哥变为洛杉矶。MAD为此重新设计了一版全然不同的方案,以为回应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洛杉矶版方案中的博物馆仿若漂浮于城市中的一片云,博物馆顶有有一片开放的屋顶露台可供观众享受洛杉矶的美景。

图 15 卢卡斯艺术叙述博物馆(芝加哥)©MAD
图 16  卢卡斯艺术叙述博物馆(芝加哥)©MAD
图 17 卢卡斯艺术叙述博物馆(洛杉矶)©MAD
图 18 卢卡斯艺术叙述博物馆(洛杉矶)©MAD
图 19 MAD 卢卡斯博物馆©DBOX

据悉,卢卡斯艺术叙事博物馆(洛杉矶)将于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博物馆将展出大量与电影相关的丰富艺术品博物馆本身也将成为洛杉矶众多地标之一。


Line+ 洛杉矶环球影城希尔顿酒店

受美国加州邀请,朱培栋带领的Line+事务所团队主持了洛杉矶环球影城希尔顿酒店的更新扩建项目。

在本次实践中,设计团队试图通过在理解加州丘谷与阳光环境的基础上重构酒店与城市、旅客与酒店的关系。随着环球影城的扩建,原希尔顿酒店的接待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因此,业主计划在已使用40年的主楼旁增设一栋15层的新楼,此楼将为酒店客人提供395间客房、2个游泳池以及多个餐厅。

图 20 line+-环球影城酒店扩建效果图©line+

扩建酒店在既有酒店及停车楼构建的场地秩序中采取了一种谦逊的回应方式,它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平面延续了场地的格局。在立面设计上,方案团队以洛杉矶市花为原型设计了一个可动态变化的单元式框架,它可以根据一天之中气候的变化进行动态变化,赋予酒店动态的立面,也给旅客带来丰富的户内视野。


图 21 line+-环球影城酒店扩建效果图©line+
图 22 line+-环球影城酒店扩建效果图©line+

作为区域性的地标酒店,该项目扩建完成后将重塑好莱坞及环球影城的天际线。


隈研吾—温哥华1550 Alberni

在亚洲建筑群体中,日本建筑师向外的探讨走的更早更远,所谓的“日本性”在西方建筑界有一定的影响力,相应的,他们在欧美界的实践表现也很亮眼。以隈研吾事务所为例,除了日本本土及中国的实践之外,它们在欧美国家也有着可观的探索。事务所在温哥华市区操刀的1550Alberni公寓今年已落成。这座高层公寓位于温哥华高豪港区与北侧斯坦利公园的过渡区域。建筑主体呈现为一道优雅的弧线,在让渡出远方山脉海港的视线通廊的同时,也凸显了建筑的体量。

图 23 隈研吾 1550公寓2©George Handford

公寓阳台的布置也顺应了建筑的弧线,木纹屋檐肌理在视线上更是强调了这道弧线。从功能上看,错开的阳台让不同楼层的住户都能接受阳光的沐浴,与自然建立直接的关联。

图 24 隈研吾 1550公寓2©George Handford

建筑体量被玻璃、铝板、格栅消解为小的单元,但并不影响它成为温哥华天际线中独特的一部分。


图 25 隈研吾 1550公寓2©George Handford


对于亚洲建筑师而言,海外建筑实践是向西方展示亚洲建筑设计水平与理念的机会,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尤其要通过全球竞赛勇于发声、表达自己。

在以前,亚洲建筑与欧美建筑的差异或许是欧美掌控建筑话语权的原因,而在当下及未来,让我们之所以区别于国外建筑师的也正是此——对于自身文化、民族个性的思考极其重要,这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的根源,是亚洲建筑文化独特性的动力。从这个出发,亚洲建筑师才能在西方建筑语境中更好地自洽,更好地创造。


本文来源: 建道筑格 ArchiDogs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欢迎购买艺术与设计杂志


长按二维码左侧

跳转购买链接


热门文章

盘点2024最美录取通知书

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队领奖服公布

多所高校学位服上新,有你的学校吗?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创刊于1997年,面向全球发行的创意杂志,以介绍优秀的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当代艺术、包装和展示设计、时尚与潮流设计为主,强力推荐国内设计大师和设计工作室、各大艺术、设计展览会和重大设计、艺术交流活动的艺术设计类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