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规矩方圆:建筑理论的方圆传统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对方&圆关系的探讨,中国现存最重要的古代建筑专书——北宋李诫《营造法式》一书中,出现在图版中的第一幅插图即是“圆方方圆图”。
古人对方&圆几何关系的研究影响到了建筑设计,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时运用了方&圆中1:√2的比例关系。
▲《周髀算经》和《营造法式》中的“圆方方圆图”
王贵祥教授分析了唐宋单檐木构建筑比例,认为存在√2比例关系,并将之阐释为正方形边长与其外接圆直径之比。
王南对此做了进一步发展,认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2比例关系与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相关,浓缩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念。
▲唐宋建筑檐高与柱高比例分析图
西方世界也很早有关于方&圆几何关系的研究,并发展出了0.618的黄金分割比,将之广泛运用到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中。
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以最典型的男性人体为范本,来诠释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即肚脐到脚底的距离跟全身的比例为0.618。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早在古希腊时期,黄金分割比就被应用在建筑中。例如帕特农神庙,其侧面高度与其宽度比约为0.618,其山花部分的高度与下侧柱子的高度的比也是约等于0.618。
▲帕特农神庙立面的几何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柱式再次成为建筑造型的主要手段,建筑师效法古希腊、古罗马,追求建筑立面的比例关系。
这一时期重要的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等,都在其建筑实践中呈现古典建筑的语汇,并赋予其新的空间和组合形式。
▲阿尔伯蒂新圣母教堂立面
02
方上做圆:古代建筑的方圆尝试
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建筑师都面临了一个难题:如何在立柱围合的方形平面上,设置一个体现集中性的穹顶?
这一方上做圆的难题被古人的智慧化解,在古代建筑中常常能看到这类方上做圆的实例。古人通过结构技术,创造了这些具有向心性的室内空间。
▲穹窿做法示意图
▲帆拱做法
这类方上做圆的手法在欧洲的集中式教堂中尤为常见。例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将拉丁十字和集中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有很多方形平面上的穹顶。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剖面图及平面图
始建于11世纪的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被认为模仿了君士坦丁堡神圣使徒教堂。平面形式采用显著的集中式布局,四个小穹顶在整个支撑结构中起到了支撑中间大穹顶的作用。
▲圣马可大教堂平面图
位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至1626年,历经数位建筑师的设计与完善,最终完成了这座不朽的建筑。其震撼的立面形式和内部空间,对后世建筑影响深远。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剖面图
参与过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设计的建筑师包括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和贝尼尼。在百余年的设计中,圣彼得大教堂的平面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兼具纵深感和向心性的平面形式。
▲圣彼得大教堂平面演变
03
方圆之道:现代建筑的方圆意象
现代主义建筑同样注重方&圆的运用。一方面,利用方&圆建构空间形式,另一方面,利用方&圆进行立面设计。
在路易斯·康的作品中,常见方&圆的意象。例如建成于1972年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其中方&圆以极具几何感的形象出现。
▲路易斯·康,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
▲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结构示意图
▲图书馆内部的几何元素
在路易斯·康的其它作品,如印度管理学院(1974年)、孟加拉国民议会大厦(1982年)中,方&圆成为极具标识性的建筑语言,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意象。
▲路易斯·康,印度管理学院
▲印度管理学院立面中的方&圆
妹岛和世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中同样运用了方&圆组合。19个立方体的箱子林立在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像一个巨大的聚落,看似随意的立方体箱子实际上有严格的规范。
▲妹岛和世,金泽21世纪美术馆
▲金泽21世纪美术馆模型
安藤忠雄的小筱邸,平面上化用了方&圆的组合。小筱邸利用简约、质朴的空间形式,诠释了建筑师对居住理念的思考。
▲安藤忠雄,小筱邸
▲主单元平面图
▲小筱邸设计草图
欢迎购买艺术与设计杂志
长按二维码左侧
跳转购买链接
热门文章
盘点2024最美录取通知书
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队领奖服公布
多所高校学位服上新,有你的学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