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西山 | 在乐居村、大墨雨村发现生活的多种可能

文摘   2024-11-06 23:03   云南  

深秋时节,玉米金黄挂满房梁,柿子红彤挂满枝头,村里传来烤面包和醇厚的咖啡香气,古琴声声恬淡悠远,民宿中围炉煮茶充满欢声笑语……这些鲜活的场景就发生在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的热门旅居目的地——乐居村、大墨雨村。



市区出发30分钟车程,山好、水好、民风淳朴、有文化,位于昆明市区西北郊的乐居古彝村成为旅居新选择。


乐居村名来源于彝语“洛吉”,意为“石山脚下的村庄”,乐居村依山而建,如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保留了86栋传统民居“一颗印”建筑。

近年来,乐居村陆续迎来了一批批“新村民”,在这里开启了半个月、数年甚至更久的旅居生活,安家置业、随心经营,开面包店、咖啡店、文创店、民宿、农家乐,为乐居村带来了新生活、新气象。

乐居村门口的九犀面包可以说是网红般的存在,每到周末就热闹非凡,很多人驱车三四十分钟也要到这里,只为尝到新鲜出炉的土窖面包。

九犀面包的火爆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了这个古村落,吸引了省内外的游客前来度假、旅居,爱上乐居、爱上西山。

“因为一片云来到云南,因为爱情留在云南,来到乐居就爱上这里,在这里修建一个温馨的客栈,推开窗就能看星星、看日出,冬日围炉煮茶,喝一杯暖呼呼的咖啡,吃一顿生态土鸡火锅,人人艳羡的诗和远方就在这里。”乐居村乐居之眼民宿的主理人周未如是说。

九犀面包的火热和周未的旅居生活仅仅是西山区乡村旅游、旅居的一个缩影。


村里长期经营旅居的“新村民”就有120人,有12个非遗传承人在这里成立工作室,展示云南民族文化(传统饮食、彝绣、木雕、茶艺、陶艺、民族歌舞等)。

目前乐居村的旅游从业人员有200人,村里的新业态:民宿、面包店、咖啡店、茶馆等等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给村民,村民从旅游业中获得人均年收入7930元,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

到乐居民族文化园打卡彝族风情和文化,到柒心居吃一顿团结花椒鸡、做一次手工、体验一次非遗、看一看夜晚的星星……西山区乐居村的旅居生活还有更多可能。





“墨雨”在彝语中意为“竹林”,听村名就觉得这是风光秀丽、群山环抱的地方。的确如此,南面的大墨雨水库拥有丰富的水源,四周群山环绕,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一个保有完整彝族习俗的古村落。


对于外来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避世、隐居、艺术创作的绝佳之地,2015年,大墨雨村支部党员带头将自家闲置的老宅出租给“新村民”李婷婷发展“麗日”永续生活教育体验中心,大墨雨的艺术故事由此开篇。

大墨雨村共有140栋彝族传统民居,目前已出租93栋,先后吸引了省内外80余户210余人“新村民”入驻,这些“新村民”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是大学教授、古琴师、画家、摄影师、设计师,在这里旅居、甚至安家置业,与当地的村民打成一片。


“新村民”入住给村子带来了新兴事物,咖啡店、精品民宿、研学体验、文创手作、古琴研习等新业态在这里生根发芽,凭借着彝族民风和现代艺术文化氛围,大墨雨村吸引了更多文艺爱好者前来旅游、旅居。


位于村口的“麗日”永续生活教育体验中心,带领人群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找寻快乐和本心;来自四川的古琴师郭蓬,在村里打造了一个古琴工作室——腹慈山房,在宁静的村落里制作古琴、创作艺术作品,将父母接到这里养老,在乡村之中“调素琴、阅金经”,“诗意地旅居”莫过于此;予柒民宿的主理人应子将彝绣元素融入时装设计,让古村内的绣娘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墨雨老街上的插画小卖部的文创插画作品治愈了很多游客……在大墨雨村,像这样的旅居故事还有很多。


乐居村、大墨雨村不仅是西山区乡村旅居的亮丽名片,更是无数人心中的诗意栖居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冬游云南 旅居云南”活动的持续升温,乐居村、大墨雨村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谐的人文环境,吸引着更多“新村民”与游客的驻足与停留,成为无数人理想的“诗与远方”。


未来,西山区将持续深化旅居新业态,吸引更多的人爱上西山、旅享西山,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昆明市西山区


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行走西山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文旅云APP 


扫码关注

发现更多精彩

行走西山
政务信息、政务宣传、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