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是RCF重磅推出的对谈项目,通过网络这条隐形的“线”,邂逅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艺术从业者们以及各行业的菁英,邂逅新思想,新理念,将美好与世界相链互享。
【邂逅|第十期】
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
中国行为艺术之父
著名当代艺术家
张洹
与我们一同共享
他对于艺术&世界的经验与思考
邂逅第十期访谈嘉宾 / 张洹
张洹个人简介
ZHANG HUAN
中国当代最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行为艺术家。个人创作以“疯狂”二字闻名,借由前卫观念粉碎了上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代表作品
《十二平方米》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为鱼塘增高水位》
《家谱》等
1994至2005年间,张洹的行为艺术作品在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当时压抑苦闷的环境下,涌动的不妥协变得外放,张洹选择用赤裸的身体进行表达。他的作品被评价为“极端和令人不安的”——也正是这种强烈的情绪,为他的作品赋予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于一名成功艺术家来说,改变赛道意味着从头开始,同时失去的还有已成型的市场与地位。当然,如果一成不变,张洹或许就不是张洹。
从香灰画、牛皮雕塑、门板木刻到NFT与AI,他将触角伸向不同领域,创新与颠覆仍在继续。在张洹身上,我们能感受到蓄势待发的汹涌能量。
AI与非人类时代的求索
张老师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是“非人类时代”吗?
我所定义的“非人类时代”不仅局限于传统人类的属性。
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类是什么、非人类又是什么?从碳基、硅基到脑机与AI,当所有前沿科技综合在一起时,就已经超脱于人类的传统定义。
于是,绵延千年的古老哲学再次被唤起:“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在AIGC时代,这是人类所必须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张洹,《一个艺术家的天葬》,2021
您2021年做的NFT行为艺术《一个艺术家的天葬》与时下最火的元宇宙、AI相关,并与2,500名用户在线上进行共创。在未来,您有考虑继续往虚拟世界发展吗,或是以非真实三次元人类的形象出现呢?
这是极有可能的。现实中,大家或许尚未意识到这一数字化趋势,单纯认为:‘这是一个机器人,这是一个生物科技的脑机人等等’。
但在非人类时代的大框架下,肯定会出现全新的探索。我最近也在构思一个AI的群体行为艺术,或是制作一场AI行为艺术的电影。
很多人认为,您的作品《一个艺术家的天葬》与用户在线上互动,它更像是一个游戏,您会这样去定义吗?
究竟是玩转游戏还是玩转 3.0,我觉得不重要。他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游戏,看做是虚拟的天葬仪式,或是视为web 3.0时代的参与。
一个好的舞台应该让所有形式都能够真正做到开放、多元、非人类的状态。
张洹,永生星球 “宇宙花” ,2022
您怎样看待AI时代的到来呢?
AI时代让所有人都站在了同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并把人群分为三类:一类是像山姆·奥特曼(Open AI创始人)、马斯克这帮研发AI的人;第二类是把AI作为生产工具的人;剩下的大部分人,因为不了解AI,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去年7月份,我开始接触Midjourney,发现跟AI对话时,你的智商、格局和DNA决定了AI的DNA。你有多高,他就有多高。
探索到后面,由于大模型、大数据的不断完善,AI可以立即给到你一个全新的、并非是你训练出的结果,这立马又高一筹,所以,我曾经认为最终是人类控制AI的。经过半年时间,我认为AI很快会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
您未来会使用Midjourney、Sora或是chatGPT来辅助艺术创作吗?还是您认为创作应该100%全部来自张洹?
AI是人人都必须会用的工具,也是未来的大趋势。去年年底,我就决定让团队全部用AI进行辅助工作。当然,我们还要思考,AI力所不及的到底是什么?
目前,我认为温度、情感和信仰这三者是AI的短板。即使能够把弗洛伊德的油画复制出来,它还是过于“机器”,不够有温度和细腻。所以,情感、温度还有手工感是艺术家们自身所要强化的。
当图像能够轻而易举被生成时,人们马上会厌倦、抵触这种视觉。因此,如何将“手绘”与AI恰当结合,很大程度上是未来的一个突破点,最终归结于各位艺术家的想象力。就像我刚才所说:你有多高,你的工具就有多高。如果你很平庸,你的工具永远不可能是优秀的。
张洹,《家谱》, 2000
极尽“疯狂”的艺术家
您的作品总是超脱于时代。在您看来,“疯狂”或“极限”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特质吗?
所谓“极限”可以有很多方向。中国文人画有“六法”与“六气”理论,六法由谢赫提出,分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耆位量、传移模写。六气由邹一桂提出,指的是绘画中应避免的六种弊病,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与蹴黑气。
当你把这些做到极致,大师气就会留下来。所以,我们在看待问题时,要学会多面思考、反向思考,它就会朝着你所想要的“极限”去走。
张洹,《十二平方米》,1994
您是一个拒绝“重蹈覆辙”的人,不断创新、突破自己的边界。想知道您究竟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无论是项目、事业还是情感,我认为都不必过于认真,但也不要潦草对待。
世界的本质是不存在的,时间不存在,空间不存在。从宇宙的尺度上来看,一切从未开始也从未结束,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不过是一片虚无。所谓的“如来”就是如此,“好像来过”才是这个世界的本真。
所有的事都是大事,但只要在地球上发生的事,我认为都不是事。因此,顺其自然进行艺术创作,发自内心去思考,你就会不断迭代自己,获得“创新”。
张洹,悉尼佛,澳大利亚,2015
在得知您的艺术工厂有50亩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震撼。想知道您是如何从一个独立艺术家做到管理这么庞大一个工作室的呢?
艺术家在社会上是非常小众的,就如同一条河的支流。但是它永远存在,你关心的时候在,你不关心的时候也在。因此,我遵循的理念是大失大得、小失小得、不失不得,舍生命得天下。你如果敷衍一件事,敷衍你的人生,那你得到的就是一个敷衍的结果。
年轻时,我的梦想仅仅是成为一名画家,靠这一碗饭养活自己,后来才衍生出这许多创作。北美、欧洲的教科书里面收录了我的部分作品,全都是我最穷困潦倒时候创作的,比如《12平方米》和《家谱》,那时候所有资产加起来都不够100人民币,但也成了教科书。
在我看来,花钱很容易,不花钱反而很难,因为它会逼迫你去思考:怎样不花钱还能做到最好?
张洹艺术工作室
我觉得这一点和创业很像。花大钱、做营销、做投放、搞广告谁都会,但是不花钱的巧思与想法,并非人人都能想出来的。
确实如此。当时我们创作《为无名山增高一米》时,只是一个人凑了200块钱请了摄影师。所以,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看一下自己的身份证,上面有你的名字、出生时间、出生地点、你的DNA来源于谁……这小小一页卡片上镌刻着你的一生。
集体创作,《为无名山增高一米》,1995
给年轻人的建议
我们再来聊一聊年轻人。在艺术圈内,如果长辈中有人是艺术家、藏家,入行和办展就相对容易。反之,单打独斗就十分困难。作为家里没有资源的艺术家,应该怎样破局呢?
上帝本就是不公平的,但这个世界又是永远平衡的——有人很富裕,有人很贫穷,有人充满力量,有人很羸弱,包罗万象才是一个世界。
因此,有关如何破局,我觉得有三个B可以借鉴:首先,你要有Biggest dream,不然你无从改变。有了梦想以后,你还需要有Biggest power以及Biggest money才能彻底实现,具体可以参考土豪城市迪拜。
作为年轻人,我们必须先有Biggest dream这个最大的梦,并且要足够大、足够漂亮、足够准确。当别人没有想到这个梦的时候,就会请你和他一起来实现,你的机会就来了。
张洹,《灰烬中的历史》展览现场,俄罗斯冬宫
在您看来,梦想与面包究竟该如何抉择?
只要饿不死,就直奔梦想。曾经有一位年轻人问我:‘当今时代的年轻艺术家有什么出路?’我回答说,第一,你要足够热爱艺术。你要是不够热爱,就去选择其他职业。第二,既然你热爱艺术,就要赌一把,把自己的一生都赌下去。第三,你要还是放不下面包,那就没机会,要赌就把命都赌进去。
一旦玩命去做一件事,你95%已经成功了。即使世俗意义上没成,你也已经抵达一个很高的水准。就比如梵高,虽然没看到今天的辉煌,但他已经奠定了那个高度。AI很难复制梵高的画,因为他的激情与梦想是独一无二的。
在本次弥足珍贵的采访尾声,张洹老师也对论坛做出了极高评价:“特别好,你们论坛才创办了两三年的时间,已经小有成就,接下来触角可以放得更加长远。在艺术前行的道路上,永远保持热情、怀揣希望,终有一天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关于论坛的未来期许,张老师说:“不要局限于艺术世界中,可以把格局定得更大,成为一个关心人类命运、注重普世价值、彻底crossover的平台。”
在张洹老师看来,当今时代的艺术需要重新定义,人类需要重新定义,许多事情都要重新定义。正因如此,我们千万不要给自己框定界限——“这个世界没有界限,它是无界的。”
RCF成员参观张洹工作室
更多精彩内容
请移步至小宇宙平台
「邂逅艺术」节目
期待您的收听!
▼
Contribution
采访对谈:Zona、黄玥、徐一茗
王甲博、刘雅贤、唐瑞鸿
媒体设计:陈咏琛
文稿整理:陈沁冉
特别感谢张洹老师及张洹工作室的大力支持!
特别鸣谢
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
皇家艺术学院学术部
皇家艺术学院学生工会
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旅英文化学会
支持单位
品牌赞助
合作媒体
联合协办
(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联系合作
学术及赞助合作,欢迎联系RCF皇艺论坛小助手
美 美 与 共
Arts Stand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