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史一然老师文章:改变从觉察开始
文化
其他
2024-11-04 04:30
江苏
10月19日我在启蒙班家长课堂和家长们分享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一些学习体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好几位家长在课后就分享的内容找我交流,对分享中提到的“王牌家长是愿意为孩子做出改变的家长”很认同,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确实,在书院,我们对“我是一切的根源”、“我好了,一切都好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等道理耳熟能详,但是真的要去落实,总觉得还缺少更具体的指导,很多时候,这些道理往往会变成一句句口号,仅仅停留在意识的层面,无法转化为行动,也就解决不了问题。十月是新生月,我们小组在十月第一次共修时一起诵读新生月祈祷文,在交流环节都表达了对生命蜕变的向往。而如何才能突破自己,让改变发生,让生命更加美好,这是大家共同的课题。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先生传道,去读《道德经》,去学习《问道心得》,稍有所悟就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慢慢找到了一种“我思故我在”的感觉,用一个更常见的词叫“觉察”。觉察就是关注自己。觉察到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佛家有句话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我理解的意思是念头的生起是不由自主的,好坏都不要紧,关键是自己是否能立刻觉察,用理性对悖道的念头进行纠偏,完成从迷到悟的转变,这就是修行。这和《中庸》中提到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应该差不多。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是属于本能反应,而自觉调整情绪的抒发使之不会伤人伤己则是个人的修行了。念头是最难捕捉却又起主导作用的,正念一生,我们的想法、语言和行为就都不会背道而驰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正念的力量。正念就在自在的呼吸之中,在专注的走路中,在心无旁骛地开车中,在全神贯注的工作中。觉察就是关注当下。当下稍纵即逝。对过往的懊恼只会产生痛苦,对未来的担忧也只会积累恐惧。先生多次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当下才是鲜活的,当下才是可创造的,当下是唯一可以把握的。我们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不受过去的束缚,也不因将来的忧虑而散乱。未来是由无数个当下构成的。照顾好当下,是我们确保一个美好未来所能做的一切。关注当下需要有一种对自我和环境的敏锐感知。我们需要透过现象去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问题的根源。当下的每一个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而是必然的结果。既然如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应该觉察到这种必然性,然后欣然接受。对此,先生传授给我们一句万能心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不是自我麻痹,而是对天道的敬畏,对规律的尊重,是“天在做,人在看”的具体实践。我还喜欢用另外一句话来鼓励自己:“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有的发生是赐予我的礼物,有的发生是提点我的老师。正如《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所言:“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是真正的处事要妙。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但是觉察不会自动发生。对“觉察”的认知是修习而得的,它发生在觉知之后,觉悟之前。觉知发生之前人的状态是无意识的,甚至是浑浑噩噩的。 我理解的觉知是觉醒的感知。即“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开始感知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当然,这个世界也由我们所能感知到的程度来决定。而觉察,是有意识地主动感受。觉察往往伴随着理性判断和深刻反思。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只有通过觉察,我们才能真正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人生。没有觉察就发现不了问题所在,看不清事情的真相,看不到自己的偏离,也就无从改变。觉察也不会时时发生。需要我们多多练习,直到养成觉察的习惯,并成为一种思维模式。我自己也在坚持觉察的练习,时常能感受到习气的沉重和既有思维的顽固。觉察往往是滞后的,甚至会忘了觉察。但是只要在觉察中,就会有一种雀跃的心情,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觉察还需要有一些知识体系的支撑。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对人的深刻洞见。视其所以,是看到一个人的行为,而每一个行为背后都会有其内在的需求,觉察就是要看到他行为背后的需求。而需求背后还隐藏着被深深地掩埋的渴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将会时不时地涌动而带来内心的不安。这就需要察其所安。如果不是对人这种社会动物有着深刻的洞察,我们又如何能穿过一个人的行为去觉察他的内心呢?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觉察自己才能真正地觉察他人,而觉察他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觉察自己。西方心理学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有很多不同的理论流派,为全面了解人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视角,其中不乏实用者。在家长课堂的分享中我引用了“九型人格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冰山理论”都为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构建和谐关系提供了分析工具。学习可以让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局限,拓宽我们的视野,掌握更多的方法,应对不同的问题。带着觉察去生活,去工作,去和人相处,这也就是先生说的在人生的每一寸时空中修行。“正在修行中”这个念头会让我们知止而不怠。这是我最近所感所得,且以一信记录之。 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1组成员、书院资深骨干义工、教务中心负责人史一然。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1月1日。】
彭城书院是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宗旨的完全公益性质书院。书院所有国学活动皆为公益性质,热诚欢迎广大国学爱好者前来参加。书院地址:徐州市青年路老街坊5号楼3层。有兴趣的朋友可拨打电话:13505214888(滕老师)、17351052016(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