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温暖世道人心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彭城书院一行三百多师生来到了滁州琅琊山。酿泉之上,有亭翼然,此乃醉翁亭也。亭角飞起,如鸟展翅,让我想起了那句出自《诗经》的诗歌“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下午二时,在醉翁亭前,先是书院启蒙班的小弟子们举行集体诵读会。接着我们的大家长汉风先生在现场做了《沐浴醉翁亭中的人性光辉》主题讲学。风声,鸟声,树叶摇曳的声响,小弟子的诵读声交汇在一起,真是纳千声,合妙境。
先生的分享给出了醉翁亭之所以是四大名亭之首的答案:欧阳修的文章承传千载,吸引着五洲四海的人来到醉翁亭,追慕贤哲之风,沐浴人性光辉。这里沉淀了无限的能量:贤者之风的能量、与民同乐的能量、在山水之间追寻大道的能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先生问:“为什么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间有什么?”陈汀苒小弟子回答说:“因为山水之间蕴含着无限的能量。”这就是在书院“泡”大的孩子给出的答案,震撼到了现场的所有人。
这让我想起台湾著名美学家蒋勋说的一句话:“我喜欢北宋的知识分子,我觉得他们最像人。”宋朝的百姓也一样,他们没有把自己全部的身心困在功名利禄和酒色财气的牢笼里,他们知道生命里还有山水,还有无限广阔的美好。此刻先生又告诉我们山水之间是无形的能量场,《醉翁亭记》这样的经典本身就是一个能量场,欧阳修等先贤本身也是一个能量场,叠加在一起就是N维能量区域。这让在场的每个人有一种强烈的当下感,充盈而欢喜。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大家行完上课礼,小弟子刚要开始诵读《醉翁亭记》时,一阵微风来,树叶纷纷扬扬飘落,如吉光片羽,想必是“六一”居士还有和他同乐的百姓来加入我们的行列。此时此景,感觉身心灵都与天地、万物连接,模糊了现实和历史的边界。这场讲学何尝不是千年前太守与民同乐的再现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黄发垂髫,扶老携幼,前者呼,后者应,书院人游也。虽无酒,但自醉,先生醉心于书院大弟子小弟子们的成长,那是发自先生心底的乐。先生之乐不在游,在乎大家增能长慧也。今日“太守”谓谁?彭城汉风先生也。
第二天,时近中午,在陋室公园那古朴的小院里,我走进陋室,看到先生正恭敬地在圣贤刘禹锡立身像前行礼,那虔诚的身影立刻感染到了我,瞬间泪目。在先生的感召下我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地行向这位先哲行三鞠躬礼。陋室前,罗汉松下,阳光熙暖,先生开始了此程游学的第二场现场讲学。在《永恒之地》的音乐声里,先生先带我们静心,他引领我们:“想象太阳的能量、天地能量穿过我们的身体,圣贤刘禹锡的道德之光此刻把我们的生命照亮……”那个当下,其感受真的是妙不可言。
初中就会背诵的《陋室铭》,几十年下来,此时此刻才知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真正内涵。先生说:“馨”本为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是指一个人的德积得厚了,散发的德香,也就是无形的磁场。先生问:德从哪里来?杨可可老师回答:“德从三个地方来——祖宗的阴德、父母的积德、自己的修德。”这就是子衿学堂的弟子!先生接着又告诫我们:修德比挣钱重要,因为福从德中来,福里有富贵;有德比有才更好,因为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刘禹锡认为,有德,陋室都放光!
听着先生的分享,我脑海里出现一幅幅画面:2007年5月1日户部山状元街上书院开坛时的先生;二十四节气茶会如期而至的先生;四季诗会上诗兴大发的先生;带领小弟子们认真读经的先生;在国学讲坛传道授业的先生;于家长学堂分享家庭教育智慧的先生;在徐凤梅老师家灶台前烧锅的先生;在三峡篝火晚会上热烈舞动的先生;在曲阜孔庙里与孔子印心的先生;在昆仑山下与神对话的先生;背着简单行李奔走各地传播圣道的先生;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讲台上抒发爱国之情的先生……先生的生命早已交给自己的故乡、祖国和这个蓝色的星球。
一座亭,一间室,能矗立千年,是因其主人的圣哲之情、贤者之风、道德之光。我们来这里,在先生的引领下,汲取圣贤智慧,生命再次被照亮。回去之后要把先生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中,少索取,多付出,不断积功累德,有一天像先生一样德如空谷幽兰,馨香自然弥散开去……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2组成员、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国学启蒙班教师、国学班辅导员 侯瑞华。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1月11日。】
彭城书院是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宗旨的完全公益性质书院。
书院所有国学活动皆为公益性质,热诚欢迎广大国学爱好者前来参加。书院地址:徐州市青年路老街坊5号楼3层。有兴趣的朋友可拨打电话:13505214888(滕老师)、17351052016(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