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七金”建设结硕果 职教育人谱华章

文摘   2025-01-16 15:33   山东  

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凝练办学特色,扎实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制定出台了《教学质量内涵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于2024年正式启动。一年以来,学校在山东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三教改革”为抓手,落地“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金科研、金学生”七金建设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能力,培育了一批成效显著、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成果。





夯实“金专”根基

筑牢人才培育基石

学校紧密对接山东省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全力推进专业建设改革。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推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持续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2024年,学校专业建设成果斐然,新增四年制本科专业3个、二年制本科专业4个,本科专业达29个;新增专科1个,撤销专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达43个。以“金专”为依托,牵头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5个,两体建设成效显著。立项校级现场工程师项目13项,获批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2项,培育了8项产教融合项目典型案例,为专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引领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新风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打磨“金课”精品

激活育人核心阵地

学校紧扣职教体系建设“一流核心课程”任务,立足职教特色,以两体建设为依托,建立虚拟教研室,全力打造职业教育“金课”,彰显职业本科优势。

在一流课程打造上,培育87门校级在线课程,认定7门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批3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认定12门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3门课程入选展示课。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成果丰硕,秉持“精准、协同、共享”理念,遴选出来自9个学院的131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汇编《课程思政案例集》,形成系统教学模式,开辟山东工程职教课程思政新路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课程典型案例遴选成效显著,遴选本科课程考核典型案例90个,编印《本科课程考核典型案例集》。遴选146门典型案例汇编为《教学典型案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典型教学设计及实施报告汇编》,为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借鉴。

锤炼“金师”队伍

构建教学荣誉新体系

学校秉持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决定力量的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系列要求,致力于培养具备高站位、宽国际视野与精湛“五术”的金师队伍。

开展教师评估达标工程,以赛促教显成效。2024年学校全面启动校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自4月启动,9月底结束,历时5个月,分培育、打磨、评比三个阶段,评出96名获奖教师。学校设立专项奖励经费,分别给予一等奖7000元,二等奖5000元,三等奖3000元的奖励,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对获奖教师进行全校表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4年,学校在省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教师组比赛,荣获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混合教学设计比赛中荣获三等奖1项,优胜奖2项,以赛促教成果斐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学校实施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健全荣誉体系。着重培养“齐鲁最美教师”5人,“最美教师团队”5支,培育校级教学创新团队7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获批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支、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名、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2名。

雕琢“金地”样板

加速产教深度融合

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着重培养校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5项,成功获批山东省首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项,标志着学校产教融合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编撰“金教材”佳作

打造人才培养优质蓝本

学校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将其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与增强学校影响力的关键举措,通过强化特色与精心培育,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特色,新形态教材引领创新。加强校企合作教材、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立项建设,契合时代需求与教学变革趋势,为学生提供多元、鲜活的学习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局限,助力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深度融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精心培育,系统化打造优质教材。实行逐级遴选、分类培育机制,开展数字教材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编写水平;立项数字化教材25部,公开出版教材13部,稳步推进“金教材”培育工作。2部荣获2023年度全省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奖项,彰显学校教材建设实力与育人价值,为教学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引领教育创新潮流。

深耕“金科研”沃土

驱动教育创新发展

学校聚焦科教融汇与教学改革,多措并举,成果斐然,为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技术研发中心: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打造4个新技术研发中心,以项目驱动,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获批省级课题10项,横向课题资金到账1665万元,参与制定产品与团体标准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9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科研成果获奖17项,获批济南市重点实验室1个,引领科研创新潮流。

科技创新团队:前沿技术的攻坚力量。2024年,各科技创新团队聚焦前沿,承担厅市级以上项目16项,发表论文53篇,其中高水平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4项,制定产品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科研成果获奖3项,社会服务8次,为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科技成果转化: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加强顶层设计,整合科技资源,发挥工科与职教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实现成果转化13项,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助力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科教融汇:“教学+科研”双轮驱动。秉持“教学+科研”理念,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与教改方案转化。2024年立项厅级以上课题6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厅市级课题54项,科研项目中学生成员占比不低于20%,教职工发表论文164篇,高水平论文29篇,转成教学案例1个,工法3项,团体标准4项,校内基金项目引入“揭榜挂帅”机制,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学改革研究:体系化推进与成果培育。积极开展校级、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完成20余项省级教改开题、结项与推荐申报工作,启动教学成果奖培育,组织申报指导会,全方位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教学改革成果。学术交流活动: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的桥梁。2024年,教务处、科技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等部门开展60余场学术交流活动,涵盖课程、教材、资源建设,项目申报,科普讲座,成果转化交流等多领域,促进知识共享,激发协同创新活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培育“金学生”精英

塑造创新人才新标杆

学校紧扣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多维度发力,成效卓著,为社会培育大批创新应用型人才。

科研育人,激发创新潜能。以科研项目、论文、专利培育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学生科研成果落地生根。2024年,学生发表论文69篇,科研成果获奖11项,软著、专利共39项,彰显科研育人实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竞赛驱动,完善双创教育体系。组建学生赛项管理部门与指导团队,建立赛项长效运行机制,打造“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四级竞赛体系,引导学生投身高水平学科竞赛与双创活动。2024年获省级以上奖项747项,重点赛项获奖17项,A类赛项获奖386项,以赛促教、促学、促创成果斐然。

赛事承办,提升影响力与竞争力。承办赛事数量连年攀升,2024年承办5项省级以上赛事,协办2项省级赛事,涵盖A、B、C类,赛事承办能力与行业影响力显著增强,为学生搭建优质竞技平台,拓宽专业视野与人脉资源。

升学就业,多元发展与精准服务。2024届毕业生共计8495人,8217人落实毕业去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6.73%,其中15%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学校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就业领域多元。同时,还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业课程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创新实践人才,全方位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025新年贺词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度“十大新闻”,揭晓!

全国职教界最高荣誉!我校喜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供稿 / 教务处

后期 / 韩彤

初审 / 刘太山

校对 / 赵方越

排版 / 韩彤

编辑 /  韩彤、张守瑞

审核 /  张元


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sdgctxy@163.com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展示学校特色 塑造学校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