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赛项全国总决赛上,我校交通学院学生谭金刚、陈泽铭、曲春展、李坤鹏组成两组精英小组,分别由连永光、刘敬敬老师带队,代表山东工程参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他们在赛场上沉着应对、冷静发挥,彼此配合默契,最终双双获得全国高校组二等奖。
凝聚力是一个团队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它让成员自发互帮互助
共同走过艰难险阻 实现目标
连永光,中共党员,交通学院高级实验师、技能名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2008年8月到校工作,先后在实验员、专任教师、教研室主任等岗位任职,现任交通学院实验实训科科长。
刘敬敬,中共党员,连续两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深耕多年,指导多个大赛团队累计获奖十余次,山东汽车工程学会委员。
谭金刚,主要负责传感器的综合装调应用并承担工单手册的填写记录。
曲春展,主要负责车辆的仿真系统与道路测试,安装并配置专业的智能网联汽车仿真软件。
陈泽铭,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中,进行点云地图的制作录制 ROSBAG 包、地图加载和自动驾驶的路测,在综合装调工作范畴内,针对毫米波雷达、svs传感器、组合导航以及单目相机等设备的装调环节。
李坤鹏,在智能网联汽车综合装调应用工单手册中进行准确填写记录的重要任务,同时负责毫米波雷达 CAN 连接相关工作,并且在车路协同体系中承担着对智能路侧单元(RSU)、智能车载单元(OBU)以及交通信号机等进行配置的职责。
秉持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的追求
让智能网联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在高度模拟的赛场环境下完成精准的装配
调试和仿真任务
运用最新的智能网联技术
进行系统诊断与自动驾驶测试
“转向灯正常”“喇叭正常”
“已检测超声波雷达,正常”……
赛场上 对照任务清单 逐一排故 检测
遇到难点时 团队立刻沟通 现场解决
在仿真 综合装调以及车路协同三大板块上
他们争分夺秒 紧密合作
他们互相支持 相互配合
他们全力以赴 力求完美
在智能网联的比赛当中
通常会涉及一些复杂的算法和系统操作
而在这一次仿真模拟测试中
他们就遇到了一种
从未接触过的文件模式编辑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 短短几秒内
他们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的应对经验
迅速冷静下来找回比赛节奏
果断选择对文件进行编辑
最终成功对文件进行了
合理化处理并解决问题
正是这场考验 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
团队协作的力量和扎实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面对来自其他学校的优秀学子
他们也有自我怀疑和担忧
在比赛的前一天出现了突发情况
由于天气原因 主办方临时更换了操作手册
已经洗漱完毕准备休息的他们
在看到新的操作手册后 感受到巨大挑战
不过 他们没有丝毫退缩
而是专注眼前 脚踏实地 迅速调整状态
通宵制定新的比赛操作思路 步骤和方法
得益于平时充足的准备
应对突发问题时的专注和对每一个步骤的认真落实
最终比赛得以顺利进行
回顾备战历程 在老师指导下
他们认真准备 反复练习
同时 他们也通过激烈的竞赛认识到
综合装调技术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性
决心掌握更多相关技术
以便在该领域达到更高的水平
砥砺奋进 长风万里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在智能网联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天地里
他们表示将持续努力 全力以赴
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同为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谱写绚丽多彩的篇章
供稿 / 交通学院 张靖、李佳薇
房业粮、张智杰、王淑慧
统筹 / 吴金成、李泽
策划 / 付迪、李泽、张文智
摄影 / 陈国旺、王昌坤、王彦杰
林子豪、邢博超
后期 / 邢博超、赵焕琳
记者 / 张潇、樊孜彤、李奕多
郑宇飞、陈思齐
初审 / 刘太山
校对 / 赵方越、房业粮
排版 / 张亚宁、董苗苗
编辑 / 韩彤、张守瑞、于浩然
审核 / 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