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半导体行业资讯 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Rapidus公司雄心勃勃地规划在日本工厂部署多达10台极紫外(EUV)光刻机,旨在自2027年起大规模生产2纳米级别的先进芯片。据Rapidus首席执行官Atsuyoshi Koike介绍,这些光刻机将被安装在IIM-1和IIM-2两大半导体生产基地。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首台针对日本市场的EUV光刻设备顺利抵达新千岁机场,这标志着Rapidus发展历程和日本半导体产业复兴的一个重要节点。
尽管Koike未具体透露EUV光刻机的安装时间表,但可以合理推测,IIM-1将率先迎来部分尖端光刻系统的入驻,而其余设备则会在稍后的时间于IIM-2安装到位。至于具体采用哪些型号的设备,尽管Rapidus未予公开,但鉴于其正考虑引入ASML的Twinscan NXE:3800E型号,IIM-1很可能率先使用这批高效工具。据悉,一台Twinscan NXE:3800E光刻机在理想状态下,每小时能处理多达220片晶圆(剂量为30mj/cm²),即每日可达5280片,但需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中设备需定期维护,因此持续满负荷运转并不现实。
关于Rapidus IIM-2的实际产能,仅凭安装设备数量难以精确估算。在3纳米工艺中,掩模层数量通常在100至120多层之间,具体依据设计复杂度而定,其中约20至25层为EUV层(这一数字因代工厂和设计而异)。假设Rapidus的2纳米工艺包含20个EUV层,那么在正常运行时间内,5台EUV设备在IIM-1每月大约能支持17,000至20,000片晶圆的生产,需强调的是,这仅为大致估算。
Rapidus公司已定于2025年4月在试验线IIM-1启动2纳米技术的试生产,并计划在同年6月向博通——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AI)和通信处理器的合同开发商,且与谷歌、Meta等巨头合作——交付2纳米芯片样品。Rapidus的最终目标是于2027年在IIM-1正式开启2纳米产品的量产,而IIM-2工厂则将随后投入运营。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