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文化
编辑:江南春华
特别鸣谢:邹齐鸿宗贤提供资料
宋·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
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副部长)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邹希尧 //
邹希尧(1133-1216),江西吉水邹氏始祖。
邹希尧是南宋官员,曾任吉州刺史、南京大总兵,后升为广东都督,敕受奉直大夫,殁葬折桂里二十五都前校,娶易氏、马氏生六子:仁甫、彰甫、端甫、智甫、本甫、达甫。其五世孙孟敬于元末商游广东,见龙川山水秀丽、率子文兴,文富从江西吉水迁至龙川石痕落籍,成为当地一大旺族,后裔分迁兴宁、和平、河源、紫金、博罗、增城、花都、阳山等处。
南宋邹应龙
邹应龙,泰宋(今福建泰宁)人,字景初。生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卒于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状元。
邹应龙少力学,性刚直,中状元时,年仅二十三岁。历官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权知赣州,迁为江西提点刑狱。不久,迁中书舍人,兼太子右谕德。试用于户部尚书时,曾奉诏出使金国,回国后,为太子詹事兼中书舍人。寻迁给事中兼太子詹事,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又代理工部尚书并兼修国史。擢为刑部尚书(过去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公检法相对独立,过去公检法就刑部尚书一个人说了算)后,以敷文阁学士身份提举安庆府真原万春宫。因臣僚议论,邹应龙被罢官。
嘉熙元年(1237),邹应龙进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官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因年老,邹应龙引退辞职,理宗手书“南谷”二字赐他。邹应龙为官刚正,为朝野称颂。淳祐四年(1244),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太子少保,谥文靖。
邹沨公
邹沨,字凤叔,号瀑泉,世居平江。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的战斗以邹沨将军于广东海丰五坡岭自刎而告终。
邹沨是邹氏有名的先祖之一,在《宋史》、《平江县志》、《江西通志》和《海丰县志·军事志》》等地方志上均被名登史册,有许多地方还建造文庙以作祭祀,其忠义之举、报国之志受世人所尊崇。
明·邹干
邹干:字宗盛,明余杭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自幼聪慧,年十五即为应天府太学生。历任兵部职方主事、武选郎中、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等职。为人正直爱民,为于谦所倚重。
在兵部时,有云南指挥万城获功,请升播州宣慰使,又有杨升要求由幼孙袭爵,两人各带金百两贿干。干正色相拒道:"汝职公道所有,非我所可私。"正统十四年,英宗北征,为瓦剌所俘,全国震惊,都城戒严,召募有才能者保卫国家。邹干以善于用兵,富有才干,被兵部尚书于谦越级提拔为兵部右侍郎。
邹文盛
邹文盛:1458年六月出生,1536年逝世。民族:汉族。明代官员。字时鸣、号黄山。湖北公安人。 弘治六年(1493)进士。任吏科给事中。曾上镇边六策,深得尚书刘大夏赏识,被任命为边吏。
邹文盛少年中秀才,当时兵部尚书王轼说:"将来达到我这样地位的就是他"。1493年(明弘治六年)进士。任吏科给事中,奉命考核两广兵储,除奸去弊。曾上《镇边六策》,深得尚书刘大夏赏识,被任命为边吏,为专权宦官刘瑾所不容,改任保定知府。刘瑾被诛杀后,升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后升福建右布政使。任职期内崇尚俭朴,不与权贵同流合污。正德初年,任户部都给事中,保定知府。福建布政使。正德十一年(1516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
那时还受别人的诋毁,被诬在征讨芒部普奴时,伤财动众,好大喜功。被免。
贵州清平县苗民间旁、阿阶、阿革起义,占香炉山,声势浩大。邹文盛奉命纠集黔、川、湖等省官兵镇压。
因"功"增俸一等,廊封其子为锦衣世百户。后镇压芒部(今云南镇雄、彝良、威信等县地)陈聪的起事。
世宗即位,召为户部左、右侍郎,调任南京右都御史。嘉靖六年(1527年)升任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财政部长)。
邹文盛任户部尚书不久,三次上书辞官,请求告老还乡。获准后住白莲庄,常与还乡的原左布政使何珊等人诗酒唱和为乐,并重建白马桥,改名为恩波桥。死后谥庄简。
邹守益
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出自江南极负盛名的名门望族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邹氏。邹氏家族不但家风淳正,而且学问高深,几代人都是当时的学者名儒,一族四代人中有七名进士,一名解元,五名举人,一名贡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世代办学不辍,广修书院,兴办讲会,其中以明正德年间的邹守益最为名重。
邹守益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教育部长)后,一上任就着手整顿学风,严格学校管理,激励学生专心向学。
他一生以理学气节自命,是江右王学的开山与掌教,王学造诣精深。他崇尚忠义正直,疾恨邪恶奸诈,大力张扬正气,作《李忠文公祠碑》以纪念“打不死”的李时勉,作《刘忠憨公祀典碑》以纪念浑身冰玉精神的刘球。
他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他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他酷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清新瑰丽的诗作。
邹应龙:(1520----1580年)字云卿,号兰谷,兰州皋兰人,明朝官员。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嘉靖四十年,上疏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嘉靖帝不久下旨令严嵩致仕,将严世蕃下诏狱治罪,邹应龙则升任通政司参议。明穆宗隆庆初,以副都御史总理江西、江南盐屯,迁工部右侍郎,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省委书记)云南。万历初年被削去官籍,于家中逝世。
邹应龙不畏强暴,冒死上书,嘉靖四十年,弹劾严嵩父子及其党羽。严世蕃下诏狱治罪邹应龙则升任通政司参议。
隆庆年初,邹应龙以副都御史总理江西、江南盐屯,迁工部右侍郎,巡抚云南。
万历初年,邹应龙奉命平定了云南铁索管及拇拨等人的叛乱,部将为依兵所败,遭弹劾,遂"削籍"为民,于家逝世。
万历十六年 (1588),皇帝下诏,"命复应龙官,赐祭葬"。
应龙公是一个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不畏强暴、秉公执法、为官清廉的好官员,在明朝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邹元标
邹元标(1555年—— —1624年),字尔瞻,号南皋,吉水人。九岁通五经。弱冠从胡直游,有志于心学和社稷。万历五年进士。累官至刑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后魏忠贤窃政不合求去。东林党领袖之一,万历晚期至天启年间政治明星,宁折不弯的著名大臣和学者,多次受打击、多次被廷杖、多次遭贬。有方家说邹之清议精神可嘉,但举措不当—— —邹晚年也认识到了。
邹元标是当地神童,从小刚直,在私塾读书时,老师对某段古文解释不对,愤然与师争辩,遭戒尺打手,手被打肿也不认错,被逐出师门。
邹元标少有大志,十七岁中举,却放弃即将到来的会试,问其缘由,答:“需了解世情,方能造福苍生。”泰和人胡直,嘉靖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师从欧阳德、罗洪先,得王阳明真传。二十岁开始,邹元标从游于胡直,走遍大明山山水水,体察世情百态,记录民生疾苦,收入其著作《日新篇》,报国安民理想发端于此。
崇祯元年(1628年),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人事部长),特谥忠介。
#邹维琏 #
明(公元?年至一六三五年)字德辉,一字德耀,号匪石,江西新昌人即今宜丰县潭山镇龙冈村人。生年不详,卒于明毅宗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万历三十五年(公元一六0七年)进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节。天启中,为郎中。杨涟劾魏忠贤,被旨切责,琏抗疏论谏,谪戍贵州。崇祯初,召为南京太仆寺卿。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在事二年。剿海寇有功,为温体仁所忌复罢官。八年,起为兵部右侍郎,未上,而卒。
邹维琏,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全靠母亲上山砍柴卖来维持生活,家境十分贫寒。少年时代他没有钱买书,便向四乡邻借阅,每次借书总是隔日即还,邻里们怀疑他没认真读。一次,他们拿来一本他曾借阅过的书,抽其中的一段考他,邹维琏从容自若,竟一字不差全文背出。他学习从不间断,上山砍柴,还边走边背诵文章。由于他刻苦自学,十九岁时补博士弟子,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大约在二十五岁时走上仕途。他因耿介廉洁,刚正不阿,怒刻阉党,抗"荷兰"有功而成为一位名重青史的千古风流人物。
余姚人物邹学柱
鄒學柱,字國材,餘姚人,隆慶戊辰進士,授溧陽知縣。巨蠧呂祚等夙為民患,學柱訪得之,即置之法。縣田有官民二則,官田賦最重,民甚患之。學柱力為清丈,編以一則官田賦。絀則以勢家漏,賦補之。百年大患,釐於一日。厯知歸德府,平白蓮妖,擒劇盜朱應科等。遷江西副使,陞河南左布政使,再補山西罷歸。(紹興府志)
(浙江通志 : 卷一百六十九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邹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员,画家。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官至内阁学士。擅画花卉,学恽寿平画法,风格清秀。曾作《百花卷》,每种赋诗,一经进呈,皇上亦赐题绝句百篇,一桂复写一卷,恭录御制于每种之前,而书己作于后,藏于家。著有《小山画谱》、《大雅续稿》。
清·邹炳泰
邹炳泰(1741—1820),无锡人,字仲文。号晓屏,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清代一直没有设立辟雍(周天子所设的大学),邹炳泰便援引古制上疏请建。乾隆四十八年,清高宗释奠礼成,便下诏增建辟雍,两年后又举临雍礼,堪称国学之盛典。后邹炳泰历官国子监司业、国子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内阁学士,调山东、江西学政、礼部侍郎、左都御史,迁兵部、吏部、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协办大学士等要职。邹炳泰嗜好藏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藏书家之一,其藏书楼名曰“午风堂”,藏有《欧阳文忠公集考异》等罕见秘本。因其手不释卷,博闻强记,被高宗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期间他又根据编修时见到的许多稀见古籍,抄录秘本数种,对中国古籍的存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中便著录有其家藏的《刘随州集》。清代藏书大家杨绍和“海源阁”中的《姜氏秘史》,也是自午风堂递藏。邹炳泰一生著作颇丰,著有《纪听松庵竹炉始末》、《午风堂丛谈》、《午风堂诗集》等。
#爱国将领邹复胜 #
邹复胜: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人。名自福,号云松。出身贫寒,农家子弟,幼年丧父,母亲守寡。青年时代靠肩挑贩运石灰谋生度日。
生于清道光17年(1837年),殁于清光绪28年(1900年)。22岁时逼于生计寻求当兵食戎的道路。又因念过四年私塾,少年时受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教育,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目睹鸦片战争后,中国这块丰腴的国土被世界列强瓜分蚕食的局面,他在咸丰九年(1859年),跪别母亲,离家投军营。从此奉朝廷之命,辗转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的战争。历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等职。同治12年升为总兵,朝廷尝"骧勇巴图鲁"(满语译音,勇士之称)勇号。光绪元元年为皇帝召见,朱批记名提督。光绪2年署理巴里坤总镇官篆务。光绪7年,督办台湾开山抚番暨查办全台流番社事务。光绪9年督办越南等处外事。
邹复胜曾以军功钦命头顶戴、赏双眼花瓴,诰封建威将军,居正一品官司衔。
邹复胜是古代赣南先贤,客家人。在中法战争中,他与爱国将领冯子材将军并驾齐名。
注:邹氏家族人才济济,以上只是家族名人乡贤的一部分,欢迎宗亲们提供资料补充,特别致谢!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