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无比重要地位的节日,总是伴随着热闹、喜庆和团圆的氛围。
然而,在我看来,啥春节不春节的,咱们中国人天天在过节呀。
我是一个人过年的第一年。
这引起了诸位的关注。
太多人让我去他们家一起过年。
我都一一婉拒了。
怕给人家添麻烦。
这个春节,年夜饭还挺特别,分了两顿儿,其实细算起来应该是三顿呢,毕竟晚上还有人来家拜年,到时候肯定又得吃吃喝喝。
第一顿年夜饭,那可是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嫂子让我侄子送来了她亲手包的饺子,还有排骨和猪蹄子。
那饺子啊,一个个饱满圆润,像是饱含着嫂子对我们的关爱与祝福。
侄子拎着保温饭盒过来的时候,那饭盒都透着热气,仿佛把嫂子家的温暖都带了过来。饺子咬上一口,汁水四溢,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每一个褶子里似乎都藏着家的温馨。
排骨炖得十分入味,肉轻易就能从骨头上撕下来,香嫩可口。
猪蹄子更是满满的胶原蛋白,软糯又带着嚼劲。
这一顿饭,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
第二顿年夜饭,则是同小区姐姐和姐夫的盛情邀请。
他们热情地让我一起过年,那种感觉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到了姐姐家,餐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我们三个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这一顿饭吃得那叫一个惬意,吃完了之后,只需要抹抹嘴巴喝茶就好,连拾掇都不用我动手。
姐姐和姐夫忙前忙后,却不让我做一点事,这种被照顾、被关爱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其实,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就已经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啊,其实每天都像是在过节。
日常里,我们有亲人的关爱,有朋友的陪伴,有各种美食可以享受。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如此隆重地过春节呢?
无非就是传统啊。
春节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几千年的习俗传承。
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每一个中华儿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今年春节更是被评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第一个春节,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
每到春节,中国人几十亿次的大迁徙,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过程多么艰辛,人们都要朝着家的方向奔赴。
这种大规模的迁徙,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移动,更是一种团结的民族氛围的体现。
在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红色的灯笼挂满了街头巷尾。
下几图是锦州的夜景。
随手拍。
春联贴在每一扇家门上,福字倒着,寓意着福到了。
孩子们穿着新衣,欢快地奔跑着,手里拿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仿佛是春节的欢歌。大人们也暂时放下了一年的忙碌,围坐在一起打麻将、聊天、看春晚。
春晚这个陪伴了中国人多年的节目,也成为了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节目,一边评论着,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
而春节的团圆饭,更是凝聚了一家人的心。远在外地的游子们纷纷归来,和父母、兄弟姐妹围坐在大圆桌旁。
桌上摆满了各种寓意吉祥的菜肴,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鸡象征着大吉大利。大家互相夹菜,互相祝福,诉说着这一年的经历和思念。
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只有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欢乐。
春节的拜年习俗也十分有趣。晚辈们要给长辈们磕头、行礼,长辈们则会给晚辈们发红包,祝福他们健康成长。
这种传统的礼仪,虽然形式上可能随着时代有所变化,但其中蕴含的尊敬长辈、关爱晚辈的精神却一直传承着。而且在拜年的过程中,人们走亲访友,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大家互相分享着过年的喜悦,交流着新的一年的计划。
再看看春节的各种传统活动,比如舞龙舞狮。
锦州今年正月有各种游艺活动!
那舞动的巨龙和活灵活现的狮子,穿梭在人群之中,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欢呼着,雀跃着,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还有逛庙会,庙会上各种小吃琳琅满目,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捏面人的师傅手指灵活地舞动着,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面人就诞生了;糖画师傅用糖稀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孩子们拿着糖画,既舍不得吃又忍不住舔上一口。
春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能感受到幸福,就像我在这普通的一天里享受着两顿美味的年夜饭一样。
但春节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它是我们对传统的尊重,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我们中国人一定能把春节发扬光大,让子孙后代都能感受到这个节日的魅力。
祖祖孙孙,就这样在春节的氛围中,在传统的传承中,一代一代地走下去,让春节永远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
无论是平时还是春节,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它可能是一顿温暖的饭菜,可能是亲人的一个微笑,可能是朋友的一次陪伴。
而春节,就是把这种幸福放大,让所有的中华儿女共同分享这份喜悦,共同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
简单扫了一下房。
过年都得应景,扫房。
除旧岁吗。
今晚看春晚预备的小食品水果。
特别提示: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