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网络流行语,“双重标准”的简称,指的是对待人或事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双标”。
简单来说,对待不同的人,有些不同的标准。
双标,就像一个隐藏在角落里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穿梭,而我们很多时候都未能察觉自己正被它悄然影响。
人啊,都有双标的时候,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无论是你,是我,还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难以避免。
我们常常对某些人的做法感到反感,对某些事情充满厌恶。比如,我们反感那些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我们厌恶那些总是占小便宜、自私自利的行为。然而,当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很多时候却不知不觉地犯了同样的错误,从而成为了别人眼中讨厌的人和事儿,这便是双标的真实写照。
我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个人,虽然已经有十几年未曾联系,但他的形象依然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他做事情总是对待自己一个标准,对待别人另一个标准。比如说,在团队合作中,他自己偶尔迟到,总会有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什么路上堵车啦,身体突然不舒服啦。可当别人迟到时,他却会横加指责,说别人没有时间观念,不尊重团队成员。这种明显的双标行为,让周围的人都对他颇有微词。其实,像他这样双标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后台有个妹妹,最近特别特别伤心,是因为什么事儿呢?
她简单跟我说了说。
她跟男朋友吧,是公司里的同事,两个人在工作当中结识,你情我愿,男欢女爱,相处的特别融洽。
唯一让他生气的就是这个男同事跟她在一起之后,还是公司的其他同事,大学女女同学之类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微信往来。
点赞、半夜暧昧聊天。
这个女生指出好几次。
这个男的说:
我都跟你在一起了,你还在乎这些干嘛?我的心没在他们那儿。
结果呢,有一次这个妹妹无意看到了他跟另一个女同学有着不清不白的关系。
这个妹妹明确说要分手。
结果这个男的勃然大怒,说:
你跟我分手,你凭什么跟我分手?只有我伤害你的份儿,没有你伤害我的份儿。
你说这个男的多双标!多缺德!
不分还留着他干嘛?
我曾在饭局遇到一个长相猥琐的男子,吃饭满嘴漏牙花子吧嗒嘴,极其不讲究。他却口口声声要找个相貌超群,温文尔雅的女朋友。
我心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双标也常常露出它的踪迹。
就拿环境卫生这件小事来说,我们总是要求别人不吐痰、不乱扔垃圾,倡导文明的行为举止。
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在那些没有人注意的角落,我们自己有没有吐过痰,有没有扔过垃圾呢?
或许很多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自己曾经对他人的要求。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其实正是双标的一种体现。
我们应该时刻提防自己成为双标的人。
如果我们要求别人做到某件事,首先自己就得做到。
这是一种以身作则的态度,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精神。
比如在诚信方面,如果我们希望别人诚实守信,那我们自己就不能说谎骗人;如果我们倡导他人积极乐观面对生活,那我们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也不能总是怨天尤人。
然而,人非圣贤,我们也要明白,每个人都有缺点,在生活中难免会犯错。
当别人未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标准时,如果不是涉及犯罪违法等严重的事情,我们应该以一颗包容之心去对待。
同样,对于我们自己也是如此。
我们身上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在别人眼中可能也是一个不完美甚至讨厌的人。所以,我们既不苛求别人,也不要过分地苛求自己。
当我们不苛求别人时,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
在家庭中,亲人之间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吵。
比如夫妻之间,一方可能不擅长做家务,另一方如果能够包容这一点,而不是双标地要求对方必须像自己一样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那么家庭氛围会更加和谐温馨。
在朋友之间也是如此,朋友可能因为忙碌而忘记了答应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能理解他的处境,而不是立刻生气指责,就像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会忘记对朋友的承诺一样,这样友谊就能更加稳固持久。
当我们不苛求自己时,我们的内心会更加自在。
我们不必总是为了达到别人眼中的完美标准而活得疲惫不堪。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偶尔的懒惰,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我们可能没有出众的外貌,但我们可以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可能没有极高的才华,但我们可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对自己的接纳,会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
让我们努力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一个懂得包容的人,一个既能接纳他人又能接纳自己的人。
我们时刻都要提醒自己,莫要成为自己曾经反感的人,用一颗真诚、包容的心去对待世界,去拥抱生活。
时刻提防自己成为自己反感的人和事的主角,这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解脱。
它让我们摆脱了虚伪和矛盾,让我们的灵魂更加纯粹,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真实、坦然。
————
今天躺了整一天,真真不舒服。
吃了两顿饭。
快十一点了,第一顿饭。
原因不外乎猴子佳给我买了两箱方便面。
吃吧。
各路姐姐妹妹发来各种好吃的。
煮了一壶梨干红枣苹果水。
没拍图。
小林漫画真的可以作为2024年总结。
说的太切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