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家庭常用中药

文摘   2024-08-25 12:00   重庆  

冠心病

山楂 丹参 川芎 赤芍 瓜萎 三七 葛根 红花 补骨脂 银杏叶 附子 仙茅 防己 桑寄生 菟丝子 益智仁 月季花 蒲黄 益母草 淫羊藿 人参 茵陈 金银花

补充资料: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也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


心绞痛:

丹参 三七 红花 川芎 赤芍 银杏叶 瓜蒌 桂枝 人参

补充资料: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一种由于心脏肌肉(心肌)暂时性缺血或缺氧引起的胸部疼痛或不适。这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造成的,冠状动脉是为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的血管。


肺源性心脏病

赤芍 人参 川芎

补充资料:肺源性心脏病,也称为肺心病或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是指由于肺部疾病导致的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或)扩张的心脏病变。


病毒性心肌炎:

丹参 淫羊藿 半夏 太子参 西洋参

补充资料: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炎的一种形式,由病毒感染引起,导致心肌(心脏肌肉)发炎。


心律失常

苦参 黄连 冬虫夏草 延胡索 葛根 人参 丹参 甘草 党参 当归 麦冬 桑寄生 仙鹤草 郁金

补充资料: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或传导出现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源于心脏的电生理问题。心律失常可以是无害的,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统计后发现丹参,人参,川芎,赤芍为心脏类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简单版统计,并不精准)。下面会对这四种药物进行概述。



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茎。春秋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常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本草纲目》认为丹参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本经》认为丹参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癜除瘕,止烦满,益气。《别录》认为丹参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化学成分
丹参化学成分主要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邻醌类、对醌类、其他二萜类、共轭醌类、水溶性的酚酸类,还有黄酮类、三萜类(如熊果酸)、甾类(如β-谷甾醇)等。丹参中的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有邻醌型、罗列酮型。邻醌型丹参酮是丹参主要有效成分,有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甲酯、羟基丹参酮Ⅱ、丹参二醇、紫丹参甲素、二氢丹参酮I 等。罗列酮型丹参酮量很少,主要有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ⅡA 等。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有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C/D/E/G/H、 紫草酸、异阿魏酸、琥珀酸、迷迭香酸、丹酚酸 A、丹酚酸 B等;丹酚酸 A是强抗氧化物,能改善记忆、降低毒性作用。


丹参活血化瘀功能汇总

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丹参、丹酚酸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血小板中cAMP, 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丹参酮ⅡA 磺酸钠、丹参素,能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丹参素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活化内皮细胞,可保护血管内皮,减少白细胞黏附内皮,抗血栓形成。

稳定红细胞膜作用:丹参能维持红细胞膜形态;丹参素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增加红细胞。改善微循环作用:丹参能扩张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流速、增加血流量,保护血管内皮,抑制产生过氧化物,抑制血管内白蛋白漏出,抑制血管周围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黏附,升高血浆生理性一氧化氮水平,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丹参素是钙通道阻断剂,能降低高血压,抗血栓形成。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可减少内皮细胞释放血栓素、内皮素1、致病性一氧化氮,增加 SOD酶活性,提高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保护血管内皮。丹参提取物可降低内皮细胞质钙离子水平,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 TF、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保护内皮细胞。

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丹参可抑制表达NF-kB、 肿瘤坏死因子a, 阻断钙离子内流入细胞,降低癌蛋白c-Fos、c-Jun、c-Myc 的表达水平,可预防和逆转左心室肥厚,抑制心肌纤维化。丹参酮ⅡA 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结合其受体,抑制磷脂酶C 和蛋白激酶C, 降低心肌细胞质钙离子水平,阻断心肌肥厚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表达心钠肽、β肌动蛋白,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丹参素能抑制心肌细胞表达相关靶蛋白,可防止心肌细胞肥大。

保护心肌作用:丹参对缺血心肌细胞能保护其线粒体,可清除活性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丹参能抑制合成胆固醇,降血脂,抗脂蛋白过氧化,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抑制活性氧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增殖相关蛋白c-Myc, 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抗心律失常作用:丹参提取物、丹参素、丹参酮ⅡA, 能阻断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入细胞,减少发生心律失常、室颤,抗心律失常。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丹参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组织中的 SOD酶,减少脂质过氧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扩张外周血管,减少白细胞黏附,抑制心肌细胞质钙超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复方丹参可激活蛋白激酶C, 能促进合成蛋白质。


(2)养心安神

心脏类疾病显著特征是患者容易失眠。丹参不仅保护心脏,而且有养心安神作用。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丹参可减少自主活动。

增强免疫作用:丹参可增强免疫反应。

促进形成干细胞:丹参可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能降低脊髓损伤后血液和脊髓组织中致病性一氧化氮的水平,减少致病性一氧化氮对细胞膜的损害,从而保护脊髓。

(3)抗菌作用:丹参二萜醌,包括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 等,能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增强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结核杆菌等。总丹参酮中的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羟基丹参酮、丹参酮ⅡB、丹参酸甲酯,能抑制革兰阳性细菌,其中隐丹参酮作用较强,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4)抗炎作用:丹参酮ⅡA 能经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抑制产生炎症因子如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可抑制释放溶酶体酶,降低血中前列腺素F²、前列腺素 E₂ 的水平,能抑制淋巴细胞,抑制中性粒细胞等表达黏附分子,抑制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损伤。

(5)抗病毒作用:丹参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IV-1 等。钙通道阻断剂作用: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可关闭 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减少细胞质钙超载,减少细胞损伤,能保护心肌细胞。丹酚酸也可减少细胞质钙超载,减少细胞损伤。

部分心肌炎由细菌,病毒等引起,丹参兼有抗炎,抗细菌,抗病毒功效。


丹参常见中成药

丹参制剂复发丹参滴丸——

成分:丹参、三七、冰片。每丸27mg。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薄膜衣滴丸,去包衣后显黄棕色至棕色;气香,味微苦。

药理作用: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黏附率、血栓指数,使冠脉流量增加,舒张动脉,增加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降低血脂、血黏度,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抑制表达细胞黏附分子1。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10丸,每天3次,4周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偶见胃肠道不适。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提醒:冰片有毒,不宜长期使用


丹参副作用

丹参反藜芦,故不宜与藜芦同用。

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丹参成分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

消化系统反应:使用丹参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

出血风险:由于丹参具有抗凝血作用,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低血压:丹参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对于低血压患者或正在使用降压药物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肝肾损害: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丹参,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丹参的毒副作用并不常见,但了解这些潜在风险有助于安全使用。在使用任何草药或补充剂时,始终优先考虑安全性和适宜性。

月经过多及孕妇慎服。

儿童:儿童用药须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进行。


川芎

中药材川芎是一味活血化瘀药,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川芎药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川芎辛香行散温通,入肝、胆、心包经。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内行血气,外散风寒。活血力强,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治多种头痛,属风寒、血瘀者最佳;属风热、风湿、血虚者,亦可选,故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言。

本品含有生物碱、挥发油、酚类物质、内脂素以及维生素A、叶酸、蔗糖、甾醇、脂肪油等成分,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川芎化学成分如下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川芎嗪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解聚作用,能提高红细胞、血小板的表面电荷量,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流。阿魏酸能抑制血小板释放血栓素,升高血小板内 cAMP 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抑制形成血栓。

抗脑缺血作用:川芎能抗脑缺血。静脉注射川芎嗪后,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促进缺血区神经细胞增殖,修复神经细胞,恢复脑功能;能缩小脑梗死范围,改善神经症状、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改善脑血供;能减少表达促凋亡因子 Bax, 促进表达抗凋亡因子Bcl-2, 可抑制神经元凋亡。

抗心肌缺血作用: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冠脉血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降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减小心肌梗死范围,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抗凝血,可治疗心绞痛;能增加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水平,促进血管新生,保护心脏,能减少心肌酶漏出,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害,抑制折返形成,减少发生缺血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抗急性心肌缺血缺氧。

抗心肌炎与心肌肥厚作用:川芎嗪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抑制蛋白激酶ERK-1 信号通路,抑制过度合成蛋白质,减少心肌肥厚。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川芎嗪、川芎的总苯酞能抑制产生氧化型 LDL、氧化型 VLDL、血管紧张素Ⅱ、NF-kB、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抑制单核细胞黏附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川芎水提液、川芎嗪、川芎煎剂,能促进表达抗凋亡因子 Bcl-2, 减少表达胱冬蛋白酶3,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保护血管内皮;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静脉注射川芎嗪,能扩张肺动脉,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性损伤。

镇静作用:川芎水煎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川芎挥发油能抑制大脑,而能兴奋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脊髓反射,但剂量加大后,则都转为抑制作用。川芎水煎剂能抑制自发活动,能延长睡眠时间,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

镇痛作用:川芎水提取物,能减轻受损神经根的水肿变性、髓鞘脱失等,可减轻神经根性疼痛。川芎嗪能关闭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可舒张血管,改善缺血状态,有镇痛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促进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平衡,改善脑部微循环,能治疗血管性头疼。


以下是川芎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1. 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川芎成分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2. 消化系统不适:川芎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

  3. 出血风险:川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4. 月经量增多:由于川芎具有活血作用,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因此月经期间应慎用。

  5. 孕妇禁忌:川芎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应避免使用。

  6. 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使用川芎可能影响婴儿,建议慎用或遵医嘱。

  7. 手术前后:由于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手术前后应避免使用川芎。

  8. 药物相互作用:川芎可能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等发生相互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9. 肝肾损害: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川芎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10. 过量使用:过量使用川芎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头痛、心悸、血压异常等。


赤芍

中药材赤芍是一味清热药,为毛莨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赤芍药性苦,微寒。归肝经。

赤芍苦能泄散,微寒能清,专入肝经,清凉散瘀。既清肝火凉血,又活血化瘀。集凉血热、清肝火、散瘀血于一体,凡血热、血瘀、肝火,无论单发或并发皆可酌投,尤宜血热有瘀或血瘀有热或肝火夹瘀之疼痛者。

本品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单赭苷类及没食子酸葡萄糖、丹皮酚等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作用:赤芍升高血小板内cAMP 水平,抑制血小板产生 ATP, 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抑制合成花生四烯酸,减少血小板聚集。赤芍精能抗高血脂、高血胆固醇等引起血小板聚集,能抗血栓形成,可升高血小板内cAMP 水平、对抗血栓素、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总苷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抑制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浆血栓素TXB₂ 水平,调节血浆6-酮-前列腺素 F₁A的水平,调节血清生理性一氧化氮/内皮素(ET-1) 的平衡,能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赤芍总苷能降低外源性凝血因子、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活性,能显著升高抗凝血酶活性。赤芍能活血化瘀、抗凝、抗血栓形成,赤芍水提液能使维蛋白原凝固时间明显延长,可促进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使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赤芍注射液能使血浆PT、TT延长,作用随赤芍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抗凝血酶的活性相当于肝素,赤芍的抗凝作用可能是对凝血酶发挥直接抑制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赤芍能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抗炎作用:芍药苷能抗炎,可抑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抑制滑膜细胞非正常炎性增殖,减少白介素-1、前列腺素E₂、白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 的产生,减少表达环氧化酶2。芍药苷、芍药醇可抑制IgE 免疫复合体诱发的过敏/炎症反应,可抗鼻炎。

抑制红细胞聚集作用:赤芍乙醇提取物抑制红细胞聚集,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赤芍精能使红细胞电泳时间加快,使红细胞表面电荷增加,从而抑制红细胞的聚集。赤芍能改善红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能稳定红细胞膜结构。赤芍能提高红细胞钙泵活性,促进钙离子排出细胞质,能维持脂质正常代谢,维持膜蛋白的正常功能,降低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赤芍的成分801,能使肾病综合征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改善,可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下降,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促进基质细胞层结合基底膜。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赤芍活血化瘀,能抗动脉粥样硬化,能使血栓素TXA₂/ 前列环素比值趋向平衡,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 水平、减少动脉壁脂质、缩小主动脉斑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改善血清脂蛋白组分比值;能抗脂质过氧化、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赤芍还能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促进释放生理性一氧化氮,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作用:赤芍总苷能保护心肌细胞,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赤芍提取物对心肌功能有保护作用,直接扩张冠脉,能增加对缺氧的耐受力,可延长心肌存活时间,使心脏冠流量增加;赤芍没食子酸丙酯可结合、抑制内皮素1活性,能保护急性缺血心肌,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心肌作功能力,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冠脉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肺血管阻力,减轻后负荷。赤芍红花口服液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心肌缺血总体有效率达70%。首乌赤芍煎剂,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6%。

抗脑缺血性损伤作用:赤芍总苷能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减少高血糖、缺氧、活性氧、毒性谷氨酸、致病性一氧化氮的损伤作用,抑制细胞膜NMDA 离子通路活性,保护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存活数,减少细胞质钙超载;减少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渗漏,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MDA水平,提高 SOD活性水平,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空间分辨能力,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阻止脑缺血梗死范围的扩大,促进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神经元突触生长,促进脑缺血后损伤细胞的功能恢复。改善微循环作用:赤芍提取物能改善微循环,抑制动脉收缩,稳定动脉血流速度,减少白细胞黏附,还能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聚集。赤芍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动脉内膜增生,抑制血管壁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人参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生长于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下,主要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别称黄参、地精、神草。人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在地球上被子植物极为繁盛的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180万年),人参在植物界广为繁衍。《神农本草经》记载,中国4000年前就已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的根,味甘,性微温,归心、肺、脾经;能益气固脱、安神益智、扶正益气、活血、强身;能调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功能;可抗疲劳、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物质代谢、抗肿瘤、抗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延缓衰老等。

人参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眩晕、头痛、阳痿、尿频、糖尿病、多梦、咳血、下血、脑卒中;还能应用于治疗休克、心律失常、贫血、肿瘤、病毒性肝炎、弱精症等。

化学成分

人参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水溶性多糖、碱性多糖);还有脂肪酸、氨基酸、人参蛋白 PA/PB、聚乙炔醇类、有机酸类、微量元素、维生素、胆碱、果胶等。

人参中的皂苷是其生物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目前已发现200多种。人参皂苷是一类连接有糖链的三萜类皂苷,目前报道的单体已有30种。根据苷元的结构类型,人参皂苷可分为三类:①原人参二醇型皂苷,主要包括人参皂苷Rc、Rd、Rb1~3、Ral~3、Rg3等;②原人参三醇型皂苷,主要包括人参皂苷Re、Rg1~2、Rf、Rh1、等;③齐墩果酸型皂苷,主要包括人参皂苷Ro、Rh3、Ri等。

在心肌功能衰竭时,人参的强心作用更为显著。

抗心肌缺血作用:人参提取物可促进形成冠脉侧支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人参皂苷Rb1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人参皂苷Rgl 能保护心肌组织,保护心功能。小剂量的人参、人参浸提剂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可升高血压、加快心率;大剂量时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

在心肌缺氧缺血情况下,人参皂苷能降低心肌的乳酸含量。人参与红花配伍,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冠脉阻力。人参皂苷Re 能激活AMPK 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改善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

抗脑缺血作用:人参皂苷Rb1、人参茎叶皂苷,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增强能量代谢,改善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脑缺血脑组织,减轻损伤;人参总皂苷能抗活性氧,保护皮层神经元。红参提取物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急性脊髓损伤后,及时给予人参皂苷,能抑制损伤组织表达促凋亡因子Bax 蛋白、胱冬蛋白酶,减少细胞凋亡。

抗血栓形成作用:人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人参茎叶皂苷,能抗心律失常,可预防心律失常。人参皂苷Re, 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但人参补益作用较强,误用人参或用量过大,可致中毒或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g1+ 丹参酮ⅡA, 可修复缺氧/复氧时损伤的心肌细胞,可减少心肌渗漏乳酸脱氢酶,升高心肌细胞 SOD 酶活性水平,保护心肌细胞;人参皂苷Re 能抗氧化,提高存活来(Survivin) 表达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能抑制线粒体内膜电位降低,稳定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改善细胞活力。

抗抑郁作用:人参总皂苷、20(S)-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可调节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HT 的水平,改善行为异常,抗抑郁。

镇静及镇痛作用:人参皂苷Rb 有中枢镇静作用,Rb1、Rb2、Rc有安定作用。人参皂苷Rd 能调节神经细胞内P 物质水平而能镇痛。

心脏类疾病显著特征是患者容易失眠。人参和丹参类似,不仅保护心脏,而且有养心安神作用。

增强免疫作用:人参多糖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细胞,改善其免疫功能。人参皂苷Rg1能增加脾脏、胸腺的重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人参皂苷Rh1, 能促进脾细胞、T 细胞的增殖;人参总皂苷,能促进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促进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增殖、分化。人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可防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血清γ球蛋白、IgM 的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抗衰老的作用:人参皂苷能调节生理功能,使生理反应趋于正常,能延缓衰老、预防早衰。人参对各种有害刺激,有非特异性抵抗能力,可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对血压、肾上腺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有双向调节作用。

人参滥用副作用如下

人参滥用综合征:近年来一些人把人参当作强壮剂、兴奋剂、营养补剂来服用,多因用量与用法不当,而可引起许多的不良反应,称人参滥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刺激症状,常见心情兴奋、欣快、烦躁、焦急、不眠、神经质,可有血压升高、浮肿、食欲减退、性欲增强、腹泻、皮疹、精神错乱等;个别患者停止服用人参后,出现低血压、软弱无力、震颤。

人参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发热、血压升高、双侧瞳孔不等、呼吸急促、对光反射迟钝、眼底出血、心跳减慢、紫绀、面色潮红、烦躁不安、惊厥等。

人参过敏反应:表现为四肢灼热,皮肤瘙痒,兴奋,夜不能寐,头晕,胸闷如窒息状,呕吐,面色苍白,冷汗,四肢欠温,心音低,脉沉细,大小便失禁。皮肤散在丘疹,可以迅速延及全身,瘙痒难忍。人参引发严重水肿:表现为胃脘部疼痛,口干唇燥,心慌心烦,皮肤发红,眼皮肿胀,视物不清,不久水肿遍布全身,面紫唇绀,咳喘尤甚,最后出现神志不清。

人参引发低血钾:主要症状有自感头晕,头痛,烦躁不安,口干口苦,胃脘部疼痛,四肢抽搐,颜面潮红,心音低钝,腹肌轻度紧张,上腹部有轻度压痛,肠鸣音减弱,查血钾低于正常。

人参其他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②头晕手颤:表面有自觉头晕,视物模糊,燥热,伴有手颤、全身倦怠。③多汗:服用人参超过一定量,即可出现多汗现象。④顽固性呃逆。⑤绝经期后妇女使用人参不当可致阴道出血。⑥儿童服用人参可致性早熟


商务合作


如果您们对疾病科研,人工智能预测模型项目感兴趣,欢迎各大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研究生博士生论文联系。

项目联系人:重庆未来之智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Toby老师,QQ:231469242



python生物信息学
python编程,生物,医药,疾病预测模型,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