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人生回顾 | 第414期 李应博:知行合一——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学术成长

文摘   2024-12-14 19:30   北京  


2024年11月16日,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分会举办的“清华大学第十九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导学系列活动在公共管理学院302教室成功举办,同时也是第414期学术人生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公共管理学院和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副所长李应博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知行合一,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学术成长”的深刻而启发性强的讲座。








分享环节










李应博老师精彩分享


李老师结合自身自研究生起的27年学术成长经历,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视角切入,深刻阐释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她指出,“知行合一”源自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思想,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深化。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知行合一”的思想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李老师特别提到,在面对复杂现实场域研究时,社会实践调研可以帮助发现真正的、切实的问题所在,而由于理论文献的滞后性,这些真正的问题往往无法在文献中直接获得。在讲座中,李老师通过“集中式、过程式和嵌入式”三种调研模式,详实讲解了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学术突破。她以自身调研经历为例,从青海海西州的盐湖化工和新能源调研,到对港珠澳大桥的制度性屏障反思,再到新会陈皮的农业信息化与模式创新,生动展示了如何将调研融入学术工作,并通过实践积累推动理论创新。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社会实践对研究问题的深刻洞察力,还展示了学术研究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分享中,李老师总结了优秀社会调研的五个核心标准:调研需要有强烈的方向感,要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和系统化的执行过程,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并提炼出真实客观的实践知识,最终李老师还总结了在社会调研中获得学术成长的三层表现。“实践的价值不仅在于验证理论,更在于帮助研究者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是李老师讲述的核心重点。她也引用毛泽东的《实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理性”观点,指出社会科学研究应避免过度依赖模型,而应通过实践不断反思,找到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交流环节








同学们与老师互动交流


在提问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社会调研方法、学术目标设定以及研究挫折的应对等问题踊跃提问。李老师结合自身经验,耐心解答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她强调,社会调研不仅仅是对实践的记录,更是理论创新的来源。李老师特别提到,面对研究中的挫折与不确定性,同学们应培养韧性,同时学会及时调整目标和方法。她建议大家在学术道路上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有批判性思维,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新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师生互动为大家带来了许多启发。








活动纪念











活动最后,学院研究生分会代表向李老师赠送了纪念品,感谢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深刻启发。整场活动内容丰富、讨论深入,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从社会实践中探索学术成长路径的宝贵经验,也激励大家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坚持“知行合一”的理念,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供稿丨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分会

审核丨魏一凡 张洪胤 何宏宇



清研学术介绍



“清研学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运营,面向清华大学全体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科研入门基础技能和学术个性化需求,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科研学术支持平台。


清研学术整合大量研究生常用学术资源。每周发布校内学术讲座与实验资讯,帮助同学及时获得学术信息;定期发布学术干货,科普软件使用、PPT制作、学位论文排版、重点期刊检索等研究生常用学术技能。


清研学术定期推出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活动。“学术人生”讲座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分享科研工作心得。“学术之路”讲座活动涵盖课业知识、工具技能、综合素质、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力图帮助研究生同学切实提升学业成绩和科研技能。


清研学术下设学术之路工作室。目前,工作室组建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术新秀”获得者在内的讲师队伍,为研究生提供在线答疑和定制化的咨询服务,工作室讲师的服务可以在“水木汇”的“清研学术”小程序上进行预约。


扫码关注清研学术

走上学术科研提升之路!



清研学术
清研学术是为清华大学全体研究生打造的一站式科研技能服务平台。公众号致力于满足不同专业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科研入门基础技能和学术个性化需求,以最便捷的途径解决研究生科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