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路回顾 | 第622期 2024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TBSI国奖分享会

文摘   2024-12-25 23:19   北京  

为了激励广大同学勤奋学习、争创先进、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给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第【622】期学术之路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TBSI国奖分享会于2024年12月11日下午在信息楼508教室举行,采用腾讯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本次分享会由SIGS研究生会学术部主办,深伯克利硕241党支部、深伯克利硕242党支部、深伯克利硕231党支部、深伯克利硕232党支部、深伯克利博23党支部联合承办,邀请到陶晟宇、王鸣瑞、孙铭泽进行精彩分享。

图1 | 分享会现场合影

1

陶晟宇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

陶晟宇,清华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目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师从张璇教授。曾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提名)和国家奖学金(研究生)。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方法驱动的能源存储系统的健康管理与可持续性问题,特别是电池的状态估计、寿命预测和老化诊断。已发表学术代表作5篇,包括3篇Nature子刊论文(2篇第一作者,1篇共同第一作者),1篇ACS Energy Letters(影响因子22)和1篇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9.1)。在国际会议中获得了2次最佳口头报告和最佳论文奖。


陶晟宇在学期间,已发表工作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ESI排名0.1%的高被引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池可持续利用的挑战,如梯次利用、回收利用等。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数据稀缺性、数据异质性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和环境可行性问题。学术创新包括多主体数据联邦合作、保护数据隐私,并提升回收经济性;以及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异质性投票策略。此外,陶晟宇还主导研发了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快速残余价值估计技术,并成功在公司中部署,已申请2项专利。


对于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建议,陶晟宇强调,Nature关注读者的角度,需要将研究问题定义为一个重要且有价值的问题,以引起广泛关注。

2

王鸣瑞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

王鸣瑞,2020级直博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方向的博士生,师从戴琼海院士,主要研究计算摄像学,特别是介观尺度活体显微镜的研发。他参与开发了介观活体三维成像显微镜RUSH3D,并在《Cell》期刊发表了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


在科研过程中,王鸣瑞建议在文献查阅上要精确定位,使用Google Scholar的高级搜索并跟踪领域内的重要人物,及时关注最新研究进展。他强调经典文献的重要性,并建议高年级学生跨领域阅读,利用工具如Endnote、Mendeley、Notion进行高效文献管理。在文章写作和图像处理方面,他推荐阅读CNS期刊中的优秀论文,学习其风格,并利用GPT进行文章润色。此外,图像应尽量使用矢量图(如PDF、SVG),并使用Adobe Illustrator进行渲染,以确保图像质量。


王鸣瑞还分享了选题和项目启动的经验,他提到选题应结合个人兴趣和未来潜力,必要时选择组内已有积累的方向。在项目启动阶段,应精读基础文献,避免过度复现代码,及时向导师和师兄师姐请教,补充理论知识。他还强调提升科研实力的重要性,鼓励积极参与组会并勇敢分享自己的工作,提升英语能力,并通过参加会议和跨领域合作拓宽视野。


最后,王鸣瑞提醒大家要调整心态,避免焦虑和过度攀比,科研和运气有很大关系。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放松,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3

孙铭泽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

孙铭泽,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硕士三年级,现已顺利转博,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聚焦于几何处理和驱动生成。目前,孙铭泽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论文,并荣获清华大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孙铭泽强调,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对科研至关重要,旅行等活动能帮助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他还提到,实习经历为他提供了更多的计算资源,极大地促进了科研进展。


关于科研方向的选择,孙铭泽建议在早期阶段应与研究小组的方向保持一致,这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减少时间压力。优先跟进组内已有的研究项目,等到基础工作完成后,再尝试探索新的热门方向。此外,他提醒大家,读博是一个身心压力都很大的过程,因此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时要充分考虑个人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外部原因。

4

活动感想

深伯克利硕232党支部 张炫:

在本次国奖经验分享会上,师兄的分享让我深受启发。他首先强调了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师兄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他分享的时间管理技巧也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在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他提醒我们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既不轻言放弃,也不过度焦虑,这对我的未来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在国奖分享会上,我深切感受到了获奖师兄们那份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他们凭借不懈的努力、扎实的研究功底、巧妙的研究方法和高效的时间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他们的经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研道路上,勤奋固然重要,但更需讲究方法,保持积极心态,以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不断攀登高峰,实现突破自我。


深伯克利硕231党支部 刘家栋:

在这次分享会中,最令我感触的是王鸣瑞师兄,他为我们分享了调整心态的重要性。师兄的核心观点是,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不要过度内耗,我们的生活不能只有科研这一件事,要多与人沟通,多尝试其他事情,不能过于消耗自己的精力。我十分认同这些观点,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要保有求学的“赤子之心”,合符合自己期望的成长成才,也是一种成功。

5

活动总结

此次国奖经验分享会彰显了TBSI优秀学子的卓越风貌,构建了一个彼此学习、互助共进、相互扶持的交流平台,鼓舞学生勇往直前,奋发图强,明确目标追求,并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路径,对推动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强化了学院通过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来开展励志教育的效果。


供稿 |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研究生分会

审核 | 程泽堃 陈子晗 何宏宇



清研学术介绍



“清研学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运营,面向清华大学全体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科研入门基础技能和学术个性化需求,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科研学术支持平台。


清研学术整合大量研究生常用学术资源。每周发布校内学术讲座与实验资讯,帮助同学及时获得学术信息;定期发布学术干货,科普软件使用、PPT制作、学位论文排版、重点期刊检索等研究生常用学术技能。


清研学术定期推出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活动。“学术人生”讲座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分享科研工作心得。“学术之路”讲座活动涵盖课业知识、工具技能、综合素质、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力图帮助研究生同学切实提升学业成绩和科研技能。


清研学术下设学术之路工作室。目前,工作室组建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术新秀”获得者在内的讲师队伍,为研究生提供在线答疑和定制化的咨询服务,工作室讲师的服务可以在“水木汇”的“清研学术”小程序上进行预约。


扫码关注清研学术

走上学术科研提升之路!



清研学术
清研学术是为清华大学全体研究生打造的一站式科研技能服务平台。公众号致力于满足不同专业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科研入门基础技能和学术个性化需求,以最便捷的途径解决研究生科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