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长脑子最快的方法,其实就是阅读,读历史,读散文,各种文本的深度阅读。这不是月考刚结束么,读者中五年级和初一的家长,私信我较多。五年级的家长是看到孩子月考成绩语文只有七八十分难以接受,初一家长大多是问作文怎么提高。涵涵没有出过三年级现象和五年级现象,如今六年级,她这次月考语文是98分。为了让她初中语文依然能够在90分以上,我在背后默默努力着……这几年她读的散文蛮多的,世界名著也读了一些,这些日子我一直在考虑怎样给她搭建阅读体系,让她的语文能够在初高中依然保持高分优势。关于这个规划,我目前仍在完善中,买了一些书,还没正式开始,后期会给大家分享。但读散文这个事儿是目前就能看见成效的,所以今天主要分享散文的阅读。很多名家,以及语文老师,都是非常推荐孩子读散文的。这是因为:
1. 中高考现代文阅读,85%是经典名家散文。
2. 跟着散文学立意、结构和写作方法。
3. 增强孩子与作者的共情能力,可以提升阅读理解成绩。
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增长见识,提升文学素养。
5. 散文篇幅精短,贴近孩子生活,是精读启蒙最好的选择。
散文不像小说那些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初次阅读时,孩子会觉得吸引力不那么强。而且因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孩子如果找不到主线,发现不了叙述线索,就会觉得很凌乱。正如余华等作家在《我在岛屿读书》节目里谈到的那样,给孩子选书时,一定要选那种比他本身的能力高一点的,虽然一开始会觉得痛苦,但坚持就会有所提升。从简单的句子开始。
从她的成长里,我看到了阅读给人的思想所带来的变化。散文其实就是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就像俞敏洪老师说的,它比小说更能看到真实的作者。借助散文,我们可以超越时空,感知他人的欢乐与辛酸,体验千里之外的人情风俗,捕捉深邃的思想,体味作者对人和事的感悟,接受灵魂的洗礼。所以,若是孩子不肯读,那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散文开始,让孩子坚持下去,就能有不一样的收获。1. 能让孩子把啰嗦的语言简炼化;
2. 能让孩子把干巴的语言形象化;
3. 能让孩子跟着名家学会写作技法。
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鲁迅不亏是文坛巨匠,用一个句式,让这些景物变得很整齐,这一组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经久不忘。他还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大片导演,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用红与绿营造出了鲜明的色调,强烈的视觉效果渲染在了纸上。再加上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云雀、高大的皂荚树,短短一段话,百草园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动静结合,五感法等等写作技巧,孩子都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肖像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动作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攀、缩、倾”这几个动词的运用,准确地表达出上了年纪的老父亲的艰难,令人感动揪心。
有了上面这些精准的动词,形象的描写,后面作者写: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就很自然了。如果普通人可能会写:父亲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爬上月台。那么读者也很难有代入感。写作的一开始,本身就需要一个模仿的过程,孩子都没见过好的文章,怎么知道好的文章该怎么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顾之川老师,根据新课标要求,给广大中小学生出了一套散文精读指导书。书里收录的都是名家名作,这些名家,要么是出现在孩子的语文课本里,要么是出现在了孩子的语文试卷上。每一篇文章前面,都有一个“作家导读”的版块,能让孩子对所读文章有个整体的理解,作者还会旁征博引其他类似文章或诗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名师点津”版块,就是能提升孩子阅读理解和作文成绩的重中之重了。作者先告诉孩子什么是定点观景,它的好处或作用是什么,这些其实就是孩子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名家点津”的第二部分,顾之川老师会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给孩子分析作者是怎么使用这个写作方法的,这些是提升孩子作文写作技法的关键。
整套书将名家名作分成九大类: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读书、写作、记游。
包含了整个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写作技法。
比如考场高分作文里,老师经常强调的首尾呼应。
环境描写。
衬托。
先扬后抑。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还有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这是一套不仅能让孩子积累的优美的表达,丰富的词汇的书,还是一套能提升孩子阅读理解和作文成绩的书。
迄今为止,我大概介绍了三套散文书给大家,但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到如今六年级,读的何止这三套。
散文书,从来不是一套就能读尽名家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