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 桦树皮焦油装饰品——珠子和手镯

文摘   2023-12-05 18:34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桦 树 皮 焦 油 装 饰 品

——珠子和手镯

桦树皮焦油是桦树(Betula)的树皮经破坏性热解得到的产物,被认为是最早的人造有机材料之一。桦树皮焦油在欧洲有悠久的利用历史,早在旧石器时期尼安德特人就开始通过加热桦树皮熬制焦油,主要作为粘合剂,广泛用于工具或武器的加工、陶器修补与防水涂层、陶器装饰等。目前,我国仅在青海长宁遗址(距今约4000~3500年)出土的齐家文化双耳陶罐内,以及黑龙江伊春市桦阳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层(距今约4000年)出土的石器表面黑色残留物中检测到桦树皮焦油。而且将其用于装饰品制作的情况更是十分罕见,只有少数研究发现装饰品上使用过桦树皮焦油,但其用途仍为粘合剂。


近期,云南师宗县大园子墓地出土了多件有机材质的珠、镯等装饰品,经初步分析发现其并非木质,这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十分罕见。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对这批特殊材质的装饰品开展综合分析与研究,相关文章《Birch bark tar ornaments: Identification of 2,000-year-old beads and bracelets in southwest China》已正式发表于国际科技考古学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文章第一作者为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任萌副研究馆员。


图1 大园子墓地出土珠、镯样品


通过显微观察,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云南师宗县大园子墓地出土的特殊材质珠饰、镯饰进行分析(图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这些装饰品的表面和内部材质相同,均为焦油类物质;扫描电镜以及CT扫描也未见桦树皮或木材的显微特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则进一步检测到大量桦树皮焦油的生物标记物(图2)。这些化合物在桦树皮焦油中含量丰富,且它们的组合具有高度特异性,是桦树皮焦油的鉴定依据。综合这些结果,证明大园子墓地出土的珠饰与镯饰均为桦树皮焦油制作而成,提供了桦树皮焦油用于装饰品制作的直接证据,以及制作工艺(图3),这在我国的考古发现中尚属首例,在世界范围内也鲜有报道。


图2 大园子墓地出土珠、镯样品色谱图


图3 大园子墓地出土珠、镯样品的CT扫描图


大园子墓地是一处战国秦汉时期与西南夷有关的文化遗存,该墓地发现的桦树皮焦油珠、镯饰品表明,战国秦汉时期我国滇东高原地区的先民已充分认识到桦树的特性,不仅掌握桦树皮焦油的生产工艺,还将其用于装饰品的制作,为了解西南地区有关族群对桦树的利用、及其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大园子墓地所代表的西南夷文化对桦树皮焦油的利用方式无疑具有其独特性,对于揭示这一区域人群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动态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然而,关于其与我国北方桦树皮文化和西方文化间的关系,还有待更多的资料与证据。


杨益民课题组长期从事古代有机残留物、珠子和硅酸盐材料(包括玻璃、陶瓷等)研究,致力于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挖掘古代遗存的潜信息,开展先进谱学分析的文物适用性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类活动和复原古代社会,解决相关考古学问题,并为文物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撑。


论文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12520-023-01886-2

延伸阅读:


科研动态 | 基于Py-GC/MS的桦树皮焦油微损鉴定标准:以桦阳遗址为例


新疆地区唐代墓葬出土桦树皮箭囊的鉴定



中国已知最早的桦树皮焦油利用证据



人文

图文 | 任   萌

编辑 | 许嘉敏

审核 | 杨益民

科技考古
介绍科技考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相关学术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