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新智媒的第259篇文章
数智时代
在数智传播的时代,我们置身于一个无边的信息海洋中,却也不自觉地陷入信息茧房的羁绊。大型语言模型和智能媒体的崛起为我们打开了信息的大门,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信息的过滤,使我们更多地沉浸在熟悉又舒适的信息圈内。大型语言模型和智能媒体带来的兴趣推荐、个性化定制等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看似对信息的获取拥有更多的选择,然而也可能使我们失去了接触多元信息和不同观点的机会。我们越来越依赖智能推荐系统,逐渐忘记了如何主动寻找和筛选信息,让我们的信息世界变得越来越狭隘,成为我们与广大知识之间的隐形藩篱。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我们需要审视信息茧房的本质,探讨大型语言模型和智能媒体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媒体创新的重要性。
信息茧房解码: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信息世界
智媒时代,信息茧房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生活在自己的信息泡泡中,只接触和消费与自身观点相符的信息。近年来,由于大型语言模型和智能算法的普及和应用,这些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数据,如点击、浏览习惯和互动行为,来个性化推荐内容。虽然这样的系统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相关性,但同时也加剧了信息的单一化。
传统媒体的信息差也是导致信息茧房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有限的渠道,如电视、报纸和广播。这些媒体平台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差异性,即信息差。这种信息差来自传统媒体的编辑选择、内容筛选以及信息传递方式,塑造了受众对世界的特定认知。受众往往只能从有限的信息中获取认知,这影响了他们对于事实的全面理解,带来了信息茧房的雏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数据呈爆发式增长,传统媒体的信息差问题愈发凸显。而大模型的主动选择和个性化推荐技术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以用户兴趣和行为为基础,通过算法分析大数据,为用户量身定制信息,实现了信息的个性化呈现。用户不再被动接收有限的信息,而是通过算法的精准分析获取符合个人喜好和兴趣的内容。这种个性化推荐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差,但也为智媒时代信息茧房的形成埋下了伏笔。2023年初,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举办的“用户使用、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的关系再思考”主题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与社交推荐、传统编辑推荐等一样,算法推荐只是适应特定时代、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传播供给模式。事实上,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推送对于用户需求的掌握更精准、更动态,能够不断优化内容推送,在某种程度上,算法比过去经验型的内容推荐更加升维。
当前,信息茧房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传统媒体信息差、大模型主动选择、个性化推荐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能够更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但也容易陷入“过度满足”用户兴趣的困境,使用户更难接触到不同观点和信息。2023年11月,《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发现,有些网络平台,同一个视频下,不同用户看到评论区留言却截然不同,评论区被“量身定制”了,“网友抱怨说,和妻子观看同一条视频时,自己手机的评论区以男性立场为主,而妻子手机的评论区则是以女性立场为主。”2024年1月31日,董宇辉在“与辉同行直播间”,与嘉宾宁浩、刘德华对话时,谈到不仅抖音视频所展示的评论可能不一样,甚至买电影票的价格都不一样。还有大数据杀熟,手机终端会决定买票的价格。
信息茧房不仅仅来自技术发展,更是媒体引导和公众选择的共同作用。媒体在内容选择、呈现和传播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多元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关注信息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以避免强化信息茧房的存在。
智能的双面镜:大语言模型与媒体的神奇魔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和智能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重塑了信息的获取和消费方式,也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认知界限。大语言模型通过分析大量文本数据,学习语言的复杂结构和语义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内容生成和推荐系统。该系统智能算法分析用户的兴趣和行为,用户就越能够接触到符合其兴趣和观点的信息,就越容易陷入一个狭隘的信息圈,对不同观点和领域的了解就越有限。国内媒体平台如微博、今日头条等,利用强大的算法分析用户行为,优化用户体验,提供与个人兴趣高度相关的内容,增强用户黏性,但同时也限制了用户接触多样信息的机会。2023年5月,复旦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治理”报告会上,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赵星教授说道“当生成式人工智能24小时都陪伴你身边,潜移默化地,你会误认为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决定。”在国际上,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面临着关于信息泡泡和假新闻的批评和监管压力,也逐步引入了更多元化的内容推送策略,它们已经在用户的信息流中引入与用户观点不同的新闻,以促进信息多样性。
在智媒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处理信息茧房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传统媒体在处理信息茧房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遵循新闻伦理和规范的同时,提供更加均衡和多样化的报道视角。此外,传统媒体也更加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拓宽用户的视野和认知。相反,依赖算法推荐的新媒体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新闻聚合应用,更容易让用户陷入信息茧房。或是意识到算法是一把双刃剑,不少互联网厂商也开始做出相应的改变。根据相关法律,对于互联网自动化决策的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明确规定,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也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目前,抖音、今日头条、微信、淘宝、百度、大众点评、微博、小红书等App均已上线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
为了应对信息茧房现象的负面影响,让用户更清楚地理解信息选择的过程,首先,平台应提高算法的透明度,让用户更加清楚地了解个性化推荐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增强用户对信息的认知;其次,平台应优化算法,注重信息的多元性和广泛性,考虑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引导用户接触不同领域和不同观点的信息。此外,平台还应加强与用户的互动,鼓励用户理性思考和探索不同领域的兴趣。由此,我们才能在享受智能媒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避免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
创新的破壁者:媒体如何破茧成蝶
在智媒时代,信息传播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挑战,更是内容创新和策略调整的必然要求。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提到,网络平台长期向网民推荐符合读者偏好的内容,形成“信息茧房”,导致大学生思维定势和观念极化,同时网络社交部落化及其排他性加剧了这一趋势。同时,大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和娱乐,因管理模式转变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游戏成瘾、学业荒废和性格偏执。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从多元化内容推送策略、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正面引导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多元化内容推送策略是打破信息茧房的关键。2023年5月,“数据不好周杰伦,冷门歌手孙燕姿,没有作品宋丹丹”的网络段子荣登热搜榜,年轻的网友们把不懂就问发挥到了极致。网民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不断提示着“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这样的思维定势。因此,内容分发平台亟需跨越传统的领域界限,不仅需要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视角,还能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热点话题。此外,通过算法优化,降低极端和偏见内容的传播,鼓励正面内容的分享,也是建立健康内容生态的重要一环。平台通过创设新话题、开设专题策划和报道、互动式内容制作等形式,可以较好地引导用户关注和探讨不同领域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增加信息的多样性,还能激发用户的参与和讨论。这样的正面引导不仅促进了多元观点的交流,还有助于形成一个活跃且包容的舆论环境。
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在信息茧房的突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可以帮助创建更深入、更全面的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变得可能,这不仅提高了内容的质量,也加深了对复杂问题的理解。早在2018年,今日头条的口号是“信息创造价值”,意为通过技术促进信息的高效、精准传播,同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2020年改为“看见更大的世界”,意为不仅让用户看到头条上丰富的内容,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头条创作者们同样因为创作内容,成就了自己,登上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未来媒体宣言:构建健康信息生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