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之光与流量之影:主流媒体如何破除数字迷雾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文摘   科技   2024-04-12 17:37   江苏  

   


这是小新智媒的第263篇文章



01

流量与真相的较量

时代的印记与信任的试炼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无比便捷。一条推文,一段视频,只需轻轻一点,便能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但在这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未经核实的信息和虚假的流量。一些自媒体和商业机构,为了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点击率和经济利益,不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甚至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流量造假。他们的行为,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无声息地破坏着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对社会舆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024年3月以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清朗”与“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系列专项行动,着力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为社会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不久前,“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账号登上热搜,并推送了被推入手术室做开颅手术、在病房养病、状态突然变差、紧急送往ICU等视频,引发社会关注。随后有网友指出,疑似“库存”并配以误导性的文字描述,并非新近发生的事实。红星新闻的评论指出:“‘点读机女孩’是很多人的共同记忆,这种记忆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在其账号不断‘释放’病重、手术等信息时,关注者会为之倾注关心和情绪,甚至不排除有人为此打赏、捐赠。对于账号及背后的运营公司来说,则可能意味着流量和收益。”然而,真相与虚假,如同光与影的交织,在这个看似透明的网络世界中,却变得愈发难以辨识。流量造假,这一网络时代的痼疾,正悄然侵蚀着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扭曲着社会价值观,损害着公众的利益。在这个虚假繁荣的背后,是一片片被扭曲的真相和被忽视的公众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流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需要在保持公信力的同时,与虚假信息作斗争,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主流媒体必须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审核能力,确保传播的每一条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02

互联网数据造假

技术进步背后的阴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见证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社交媒体的兴起、短视频的风靡、自媒体的繁荣,这些新兴平台不仅重塑了我们的沟通方式,也在无形中重塑了公众的信息消费习惯。然而,技术的双刃剑特性在数据造假这一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数据造假在互联网上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刷榜、刷单、虚假评论、流量造假等。这些行为不仅扭曲了真相,误导了消费者,还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公平性和信任基础。如“点读机女孩”事件中,MCN机构为了追逐流量,不惜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发布虚假信息,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也消耗了社会的信任资源。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朱巍认为,这种旧闻新炒,也是一种虚假信息,这种冷饭热炒的方式,移花接木的方式,不管内容是不是真实的,它没有相关的时间地点的标记,本身就是一种不实信息。
回顾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从最初的电子邮件、论坛,到后来的博客、微博,再到如今的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交流空间。然而,技术的中立性并不意味着使用技术的每个人都能保持中立。在流量至上的驱动下,一些个人和机构开始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造假,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利益。
在当今互联网经济的商业模式中,数据造假问题日益凸显,其根本原因在于流量至上的经营导向。在这个体系里,点击率、粉丝数量和转发次数被奉为衡量“业绩”的主要标准。为了迅速提高这些指标,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者不惜采取刷量、刷榜等非法手段,以此来在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样的行为不仅侵害了那些诚实守信的个人和企业的权益,更对整个网络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环境下,为了追求流量的最大化,一些行为者在数据造假上“下功夫”,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网络表现,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资源。这种行为不仅扭曲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削弱了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


此外,数据造假问题在互联网领域日益凸显,与平台算法的运作方式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网信办联合其他三部门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需秉持主流价值导向,积极推广正能量内容,并构建完善的人工干预与用户自主选择机制。规定明确禁止利用算法干预网络舆论、逃避监管或进行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互联网平台的算法设计往往以吸引用户注意力为目标,偏好推荐那些能够引发大量互动的内容。然而,这种机制容易被数据造假者利用,他们通过制造虚假的互动量来增加内容的曝光率,从而符合平台算法的推荐标准。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平台算法可能会不断推荐这些含有虚假信息的内容,导致其迅速传播。这种恶性循环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更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它扭曲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和用户的利益,平台需要加强对算法的监管和调整,确保推荐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同时提高用户的媒介素养,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

03

信息洪流中的灯塔

走向清朗网络空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着信息传递的极速与便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数据真实性的严峻考验。作为信息传播领域的核心力量,主流媒体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要对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实,确保其真实性,还要引导公众舆论,塑造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2024年4月7日,江苏省公安厅披露了一系列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典型案例,包括“义务教育改革缩短学制”“外甥在巴黎丢失寒假作业”以及“女子相亲消费三万多元”等事件。这些案例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凸显了流量造假问题的严重性。在这个过程中,主流媒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深入的新闻报道和专业的分析,为公众揭示了事件背后的真相,增强了社会对于大众传播真实性重要性的认识。



核实信息功能是主流媒体的核心职责之一。在互联网上,信息的来源多样,真实性和准确性参差不齐。主流媒体通过严格的事实核查流程,确保所发布的新闻报道真实可靠。人民日报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智晓助”系统,利用AI技术辅助识别和提示文稿、图片和视频中的不规范内容;央视网开发的全媒体信息巡检预警平台“智晓”具备视频监测能力,提供快速反馈预警;新华社技术局研发的“新华较真”支持多模态智能校对,这些技术赋能的场景均采用了“算法+人工”相结合的模式,强化“把关人”的作用,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在契合用户需求的同时,加大正能量、主旋律内容供给,更好地体现主流价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澎湃新闻推出的“澎湃明查”平台专注于全球事实核查,通过专业的事实核查工作,揭露不实信息,提升公众的辨识能力。该平台还借助透明化核查过程和教育性内容,强化了社会对诚信和责任的重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校验工具,促进了基于事实的公共讨论和社会价值观的积极塑造。

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报道,主流媒体不仅传递信息,还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在数据造假问题上,主流媒体通过强调诚信和透明度的重要性,促进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种引导作用有助于形成对数据真实性的共同期待和标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总台算法”通过内容漏斗和流量阶梯模型的优化,节目播放、曝光、用户转化等多类指标相较算法应用前取得了50%以上的增长,部分指标增长幅度超过300%,全面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

主流媒体在履行这些职责时也面临着挑战。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而算法驱动的内容推荐系统可能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主流媒体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以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真相与虚假交织,让人难以辨识。主流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会价值观的守护者,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真相的路途,引领着公众前行。

它们的声音,如同时代的号角,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让真相之光穿透流量之影,照亮前行的道路。

未来,主流媒体应继续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到网络治理中,与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小新智媒©出品
作者 | 戴志宇
编辑 | 李诗诗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今年两会报道“AI”喷涌 看看这些媒体如何玩出新意和水准
智能引擎驱动:主流媒体如何拥抱新质生产力
一文读懂Sora前世今生,媒体如何看待文本视频模型新挑战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今日「新华日报」

小新智媒
关注传媒、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