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通常都是这么做的:
思考理想的自己:
问自己或孩子:“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认识自己、才能更爱自己;这包括包括自己的喜好、天赋、品质、技能等方面。
我们鼓励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逐渐达到生活独立、经济独立、思想独立。
鼓励自己思考不同方面,如自己的身心成长/健康/财富、自己和家人、自己和社会等。
比如我们家老大,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痴爱机械,他自己每年都会利用假期做遥控汽车、机器人等;甚至在6年级时自己购买了一辆接近报废的Go-Kart,维修并更换了发动机后开了一个暑假,然后卖出去了。
评估2024年的表现:
提问:“你给自己的2024年打多少分?”并解释为什么。这可以包括自己的成就、改进的地方以及面临的挑战。
回顾2024年的Resolution,在接近理想自我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进步;另外,大家一起帮助找到进步的方面,总是最令人印象深刻。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有了那么大的改善。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记住: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就是父母嘴里的那个他。
比如我女儿,一年级;今年写的内容是(原文为英语)“在2024年,我感觉别人总笑话我;和爸爸说了之后,我知道他们都是善意地笑。因为笑人不如人,所以我在2025年不会在意别人的笑,感谢别人用笑来鼓励我;我也不会笑话别人”。
目标设定与计划:
基于GRIT原则,根据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一起讨论2025年可以设定哪些具体的目标。
探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自己需要采取哪些步骤。这可以包括学习新技能、改进行为、参与新活动等。
一定要用SMART原则,目标明确而能量化、如把“我要锻炼”改成“我每周一、三、五跑步30分钟”。
比如我的计划之一就包括:周中每天读华尔街日报30分钟(8:30-9:00pm)。
鼓励自我反思与自我激励:
进行自我反思,理解自己的强项和待改进的地方。
尤其要训练自己如何为自己设定具体的小目标,并庆祝达成这些小目标的每一个步骤。
比如,我们家每周末会有一次家庭“修行”讨论,孩子们说出困扰自己的事情,然后父母引导、由自己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有一次老大说,他“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这个其实是他的老毛病。很高兴他自己发现了问题、并找到了解决方法。
寻求支持与资源:
讨论如何获得他人的支持,实现自己的目标。
需要必要的资源,如书籍、活动、课外辅导等。
我最为得意的,不是自己事业发展或孩子学习有多少提高,而是“我儿子几乎我和无事不谈”。
写总结:
将这些思考整理成书面形式。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对理想的自我描述、2024年自我评估、2025年目标与计划。
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即使不完美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表达真实的思考和感受。
这个提前安排,新年时分享。已经成为惯例。
除了年度总结,每个月大家还会回顾这份总结,检查自己是否在朝着目标前进,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
这种方法不仅帮助自己或孩子学习自我评估和目标设定,也促进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会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为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