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二届中国电气工程大会暨展览会总览

科技   2024-11-16 09:21   湖北  


为加快培育发展电气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广泛凝聚创新资源,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眼长远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电气工程领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积极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头部企业,定于2024年11月22-24日在安徽合肥举办2024第二届中国电气工程大会暨展览会。大会旨在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以及电气装备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为广大会员搭建科研成果展示交流平台,为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欢迎广大会员及电气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时间地点

时间:2024年11月22-24日,22日(周五)报到

地点:合肥滨湖富茂大酒店(合肥市滨湖新区庐州大道1001号

日程概览


活动名称

22

23

24

大会开幕式

主旨报告

/

9:00

-

12:00

/

分会场1.电气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牵头单位: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召集人:钟建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教高

/

13:30

-

17:30

9:00

-

12:00

分会场2.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

牵头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创新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召集人:蔡蔚,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

13:30

-

17:30

9:00

-

12:00

分会场3.新型储能技术与应用

牵头单位: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研究所

召集人:李相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研究所室主任/教高;陈来军,清华大学副教授、青海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能源电气学院副院长

/

13:30

-

17:30

8:30

-

12:00

分会场4.深远海风电汇集、组网及运行控制技术

牵头单位: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

召集人:秦世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教高;丁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13:30

-

17:30

/

/

分会场5.超导电工技术

牵头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召集人:古宏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郑金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一室主任/研究员;瞿体明,清华大学机械系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

/

13:30

-

17:30

9:00

-

12:00

分会场6.轨道交通冰致灾害研究与防护

牵头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电气设备分公司、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召集人:吴广宁,西南交通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戚广枫,中铁四院副总工程师;张彦林,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电气设备分公司总工程师;李小平,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13:30

-

17:30

9:00

-

12:00

分会场7.超级电容器及先进储能技术

牵头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宁波大学

召集人:阮殿波,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教授;马衍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研究员;王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

13:30

-

17:30

8:30

-

12:00

分会场8.直流输电关键装备前沿技术

牵头单位:清华大学、怀柔实验室

召集人:余占清,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怀柔实验室重大专项副总师

/

13:30

-

17:30

/

分会场9.电机与电气系统仿真技术

牵头单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杭州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

召集人:年珩,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电机及其控制研究所所长

/

13:30

-

17:30

9:00

-

12:00

分会场10.智能量测体系与应用技术

牵头单位: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召集人:林国营,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13:30

-

17:30

/

分会场11.电机及变压器用绕组线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牵头单位:国际铜业协会(中国)

召集人:梁栋,国际铜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低碳驱动项目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张凌宇,国际铜业协会变压器项目经理

/

13:30

-

17:30

/

分会场12.可再生能源电制氢技术及装备

牵头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产业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召集人:林今,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主任;井延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产业与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13:30

-

17:30

9:00

-

12:00

分会场13.新型电工材料与器件技术

牵头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体视学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召集人:韩钰,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廖庆亮,北京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丁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研究所前瞻技术研究室主任

/

13:30

-

17:30

/

分会场14.新能源装备与系统安全

牵头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输变电设备专业委员会

召集人:荣命哲,西安交通大学原常务副书记/教授、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祝令瑜,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13:30

-

17:30

/

/

分会场15.先进通信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牵头单位: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召集人:王于波,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雪松,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13:30

-

17:30

/

/

分会场16.电力碳排放评估与产品碳足迹

牵头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碳中和与标准研究所

召集人:迟永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碳中和与标准研究所书记、副所长/教高

/

13:30

-

17:30

/

分会场17.低空经济电动航空产业前沿技术

牵头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召集人:刘栋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卧龙电驱中央研究院副总裁

/

13:30

-

17:30

9:00

-

12:00

分会场18.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技术

牵头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电机系、国网山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召集人:吴文传,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副书记/长聘教授;孙树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网山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

13:30

-

17:30

/

分会场19.先进机器人关节电机与系统集成技术

牵头单位:安徽大学、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召集人:吴立建,安徽大学学术副校长/教授

13:30

-

17:30

/

/

分会场20.新能源在轨道交通的应用

牵头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召集人:吴命利,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樊运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13:30

-

17:30

/

/

分会场21.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

牵头单位:三峡大学、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召集人:李海峰三峡大学数字化电网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特聘专家

13:30

-

17:30

/

/

分会场22.能源数智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牵头单位: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召集人:谢可,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

13:30

-

17:30

/

分会场23.车-桩-站-网融合互动关键技术及应用

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

召集人:严正,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徐潇源,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13:30

-

17:30

/

/

分会场24.强电磁科学与技术

牵头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召集人:李亮,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

/

13:30

-

17:30

9:00

-

12:00

分会场25.电磁场与物质作用
牵头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召集人:聂秋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方志,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

/

9:00

-

12:00

分会场26.新质生产力赋能电线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
牵头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四部(电线电缆)

召集人:谢志国,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四部(电线电缆)副处长

/

13:30

-

17:30

9:00

-

12:00

*持续更新中,最终日程安排以大会程序册为准




专家报告

(一)主旨报告

1.《高速列车牵引传动技术的发展》
——丁荣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首席科学家

2.《信息化背景下电磁安全问题的思考‑从电路思维到电磁场思维》

——苏东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3.《构网型储能技术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

——饶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

4.《先进航空机载系统未来发展探讨》

——焦宗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主任、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院长

(二)分会场报告

分会场1 电气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设立背景: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气装备是落实“双碳”战略、实现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电气装备产业将以高端智能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创新及示范为抓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牵头单位: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召集人:钟建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教高

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 《现场组装式特高压交流变压器设计与工程实践》

——刘东升,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教高

2.《低碳环保电气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谢庆峰,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教高

3.《绿色低碳装备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韩克俊,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高

4.《直流环氧绝缘材料开发及应用》

——张友鹏,平高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教高

5.《智能微电网控制保护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樊占峰,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高

6.《换流变真空有载分接开关技术及装备最新研究进展》

——张书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压所所长/教高

7.《混合换相换流阀(HCC)研制及可靠性提升工作实践》

——娄彦涛,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家能源电力电子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主任/教高

8.《高压开关电弧多物理量测量与联合仿真研究》

——王之军,平高集团智慧能源研究院基础技术研究所所长

9.《特高压直流开关设备应用和技术展望》

——孙珂珂,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电气装备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高

10.《可预测性仿真技术在高压气体开关研发中的应用及成效》

——赵伟涛,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11.《“双碳”驱动下的干燥空气绝缘系列中压开关实践与思考》

——张杰,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二级专家

12.《双碳背景下低噪声绿色环保超特高压电抗器关键技术研究》

——李学成,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电抗器部主任

13.《典型电气设备的低碳发展思路》

——王飞鹏,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14.《多物理场仿真助力电力装备数字化》

——王刚,COMSOL 中国技术总监

15.《低噪声变压器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王革鹏,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副处长

16.《环氧树脂在开关设备中的研发与应用》

——李渊,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环氧浇注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

17.《高电压大容量立体卷铁心变压器和绿色低碳绝缘材料在变压器中的应用》

——林彬彬,常州太平洋变压器有限公司设计科长


分会场2  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

设立背景:电驱动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等电动化运载的核心问题,既是关键技术又是共性技术,涉及材料、力学、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不同学科领域,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均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开展相关技术研发。

牵头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创新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召集人:蔡蔚,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智能化赋能混动系统能效优化》

——徐向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2.《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系统研究进展》

——花为,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首席教授

3.《电驱动产品创新与产业链技术开发》

——毕路,蔚来汽车电驱与高压系统负责人助理副总裁

4.《基于定制封装器件的高性能电驱技术研究》

——陈致初,湖南中车时代电驱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

5.《多电飞机高速双凸极起动发电系统研究与实践》

——张卓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航空电气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6.《电驱动系统技术走向及在博格华纳的应用》

——许向东,博格华纳动力驱动系统亚太高级工程总监

7.《基于非晶扁线电机的高效高功率密度电驱动系统》

——喻皓,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电驱系统部部长

8.《打造安全舒适节能的创新电驱动系统》

——杨睿诚,汇川苏州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9.《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现状与展望》

——黄润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高

10.《变频驱动电机系统中共模电压及轴电流的抑制》

——陆海峰,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11.《新能源车用薄膜电容器发展趋势》

——罗荣海,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2.《超级铜电磁线及其驱动电机样件研制》

——章潇慧,中车工业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副院长

13.《电气装备绿色设计的碳足迹和排放计算》

——田亚峻,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14.《超高功率密度电驱动系统及其可行性》

——张玉山,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电动业务部产业生态发展总监


分会场3  新型储能技术与应用

设立背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随着国内外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逐日攀升,储能顶层政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产业推广应用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由商业化初期迈向规模化应用。

牵头单位: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研究所

召集人:李相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研究所室主任/教高;陈来军,清华大学副教授、青海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能源电气学院副院长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深地盐穴储能技术及示范工程》

——梅生伟,清华大学教授、中盐盐穴公司首席科学家、青海大学副校长

2.《基于压力的电池安全与状态评估技术》

——姜久春,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

3.《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发展思考》

——李建林,北方工业大学教授

4.《电力系统大规模锂电储能》

——谢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新型电机与特种电磁装备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

5.《储能电站效能提升与安全管控技术与工程应用》

——赵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技术实验室主任、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研发)首席专家

6.《固态储氢技术发展前沿与挑战》

——李海文,中山大学先进能源学院长聘教授

7.《柔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陈来军,清华大学副教授、青海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能源电气学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国家级领军人才

8.《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吉瓦时级电池储能电站数智化运行控制技术》

——李相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研究所室主任/教高

9.《构网型高压级联储能并网技术》

——白世军,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西安西电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高

10.《复合重力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陈艳波,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新能源电力系统智慧运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1.《人工智能驱动的电碳市场协同及储能系统应用展望》

——赵俊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教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12.《柔性数智一体化电化学储能技术与系统解决方案》

——李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13.《锂离子电池研发技术与老化寿命评估》

——陈新虹,苏州易来科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14.《退役动力电池的分选与梯次利用前景》

——汪宇航,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工

15.《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吉瓦时级电池储能电站数智化运行控制技术》

——姬来清,烟台开发区德联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分会场4  深远海风电汇集、组网及运行控制技术

设立背景:深远海风电是未来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与近海风电相比,大容量海上风电高效稳定送出是当前深远海风电开发利用亟需解决的难题。

牵头单位: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

召集人:秦世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教高;丁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时间:22日(周五)下午

1.《弱联电网下新能源发电跟/构网混合型并网变流技术》

——张兴,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

2.《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最新发展及应用》

——王秀丽,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3.《大规模远海风电新型直流汇集与送出方案》

——赵晋斌,上海电力大学海上风电研究院教授

4.《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创新发展思考与展望》

——查浩,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海洋能源处长/教高

5.《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新型控制技术》

——阳岳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直流研究所直流系统室主任

6.《面向深远海风电不同组网与送出形式的电源侧技术探索及思考》

——艾斯卡尔,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总工程师

7.《大规模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关键设备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郝全睿,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分会场5  超导电工技术

设立背景:超导电工是涉及超导材料、超导电工装备、电力系统、医疗系统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前沿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超导电工技术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促进更广泛范围内的产业化和应用。

牵头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召集人:古宏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郑金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一室主任/研究员;瞿体明,清华大学机械系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高场用铁基超导材料:制备、性能及应用探索》

——马衍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2.《海上风电用静态密封定子超导无刷发电机》

——花为,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首席教授

3.《超导电动悬浮磁轨耦合建模方法及其数值计算》

——马光同,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研究员

4.《电工用Bi系超导材料研究进展》

——张胜楠,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超导材料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5.《超导磁体浸渍绝缘材料研发》

——黄荣进,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6. 《超导电工装备交流损耗测量技术及应用》

——杨文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推进系教授

7.《高温超导缆线缺陷检测》

——顾晨,清华大学实验物理教学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8.《超导磁体结构力学及其分布式应变测量技术》

——关明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9.《高温超导磁通泵的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

——王为,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超导与新能源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10.《液氮氟碳混合介质及超导电工应用研究》

——邱清泉,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11.《复合包套Ba122与IMD MgB2超导线带材制备技术研究》

——潘熙锋,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合肥夸夫超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12.《高温超导电缆行业最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

——韩云武,上海国际超导科技有限公司总工

13. 《星环聚能聚变技术路线及进展》

——王彬彬,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分会场6  轨道交通冰致灾害研究与防护

设立背景:高速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冰致灾害是威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关键问题,涉及电气、机械、材料等不同学科交叉领域。如何安全、高效的解决轨道交通冰致灾害问题是行业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牵头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电气设备分公司、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召集人:吴广宁,西南交通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戚广枫,中铁四院副总工程师;张彦林,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电气设备分公司总工程师;李小平,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高速铁路覆冰致灾机理与挑战》

——吴广宁,西南交通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

2.《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冰雨下防除冰关键技术研究》

——林云志,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高

3.《大气结构物覆冰机理与防御新方法》

——蒋兴良,重庆大学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教授

4.《冰风环境下接触网覆冰舞动机制及防治技术研究》

——李小平,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5.《软体机器人除冰集群技术》

——何怡刚,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6.《铁路接触网大气覆冰演化机理及检测技术》

——金立军,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7.《电网覆冰机理、评估与预测》

——郝艳捧,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教授

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覆冰综合防治的思考》

——陈纪纲,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高

9.《面向极端天气下接触网覆冰的组合式高效除冰受电弓研制》

——张彦林,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电气设备分公司总工程师/教高

10.《冰雪天气下受电弓燃弧智能识别技术及应对策略研究》

——韩伟,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电气开发部部长/高工

11.《高速列车高压设备覆冰故障案例分析》

——孙传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审设计师/教高

12.《强对流高温差环境直流融冰过程接触网温升特性》

——孙继星,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13.《高铁接触网覆冰演化特性与除冰方法》

——高国强,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分会场7  超级电容器及先进储能技术

设立背景:超级电容器具有极高的安全性、百万次循环寿命、超大功率特性、高能量转换效率、低温性能好、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风力变桨系统、电力调频、轨道交通车辆、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以及国防装备等领域,如何提升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是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热点。

牵头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宁波大学

召集人:阮殿波,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教授;马衍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研究员;王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超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技术》

——阮殿波,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高功率储能器件用纳米隔膜的产业化技术》

——解明,宁波柔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3.《“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在电力调频中的应用实践》

——王超,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4.《高比能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

——王凯,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5.《新型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应用》

——袁峻,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6. 《火储调频工程中超容储能配置方案研究及运行性能分析》

——兀鹏越,西安热工研究院电气技术部主任/研究员

7. 《超级电容器电解液的研究及应用》

——熊鲲,江苏国泰超威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高级工程师

8.《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失效研究》

——吴明霞,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主任

9.《石墨烯三维网络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

——王学斌,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

10.《多孔炭电极/电解液界面双电层的结构设计与调控研究》

——时志强,天津工业大学教授

11.《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

——杨恒昭,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

12.《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反应过程控制》

——郑俊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研究员

13.《钠离子电容器关键材料与储能机制》

——邹国强,中南大学副教授

14.《超级电容器电化学阻抗与热阻抗分析研究》

——梅冰昂,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15.《全炭基锂离子电容器特性研究及应用》

——张晓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16.《高比能超级电容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刘盼,容创未来(天津)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17.《活性炭对锂/钠离子电池性能影响》

——王宇作,银贮(阜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分会场8  直流输电关键装备前沿技术

设立背景:直流与交流深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可实现波动性新能源的柔性灵活调控,是电力系统变革的重要方向。其中,直流断路器、直流变压器、直流换流器等直流装备是构建直流系统的核心,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热点,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牵头单位:清华大学、怀柔实验室

召集人:余占清,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怀柔实验室重大专项副总师

时间:23日(周六)下午

1.《直流开断技术研究》

——吴翊,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2.《柔性电流源直流输电技术与研究新进展》

——高冲,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直流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3.《基于方波汇集系统的新能源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陈武,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先进电能变换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教授

4.《混合换相换流器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

——赵彪,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助理/长聘副教授、怀柔实验室研究员

5.《大功率应用的IGCT技术平台-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王浩,日立能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6.《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进展》

——田鸿昌,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基础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

7.《超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技术》

——邹常跃,南方电网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8.《海上风电送出系统直流侧耗能新型技术探索》

——张翔宇,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9.《柔性直流输电轻型化IGCT-MMC换流阀研制》

——刘琦,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10.《大容量直流变压器研制及多场景应用》

——刘夏,正泰清研(陕西)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分会场9  电机与电气系统仿真技术

设立背景:电机与电气系统仿真技术是支撑电气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双碳”目标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气化与智能化新型机器人系统等领域对电机与电气系统仿真技术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对电机与电气系统系统仿真技术开展系统性研究及关键性突破。

牵头单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杭州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

召集人:年珩,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电机及其控制研究所所长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海上高效风力发电与多能融合关键技术探索与实践》

——黄守道,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2.《精密直线电机技术》

——李立毅,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3.《高频化硬件在环和功率在环仿真技术》

——顾云杰,帝国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4.《德国高新能源渗透微网设计仿真方法》

——Thomas Barucki,Adapted SolutionsCEO

5.《复杂系统优化与数字孪生体系》

——Laurent Chec,pSeven SAS 技术总监

6.《电力电子化配电系统实时仿真技术》

——顾伟,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7.《电气装备与系统自主可控全流程数字孪生解决方案》

——方卫中,杭州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8.《新型电力系统仿真智能初探》

——陈颖,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员、安全和高效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9.《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规模化储能集群自治协同控制研究》

——陈霞,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10.《柔性直流输配电换流器电磁暂态等效建模与快速仿真》

——许建中,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新能源电网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教授

11.《电机电磁场仿真计算技术—内核算法及软件实现》

——赵彦普,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12.《新能源并网系统宽频振荡分析与抑制》

——李光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并网新技术室主任/教高

13.《南方电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稳定仿真建模体系探索》

——朱益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电网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室主任

14.《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故障暂态特性建模与分析》

——何震,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


分会场10  智能量测体系与应用技术

设立背景:智能量测体系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源网荷友好互动、提升系统实时运行安全性、推动用电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术和产业界围绕广域能源物联通信、电网透明感知、边缘智能应用、实时碳排放计量、互联互通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智能量测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

牵头单位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召集人:林国营,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时间:23日(周六)下午

1.《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采集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

——郑安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研究所总工程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2.《非侵入式智能量测技术及应用》

——栾文鹏,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3.《基于AMI的主动感知技术及其应用》

——何光宇,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用电团队负责人/长聘教授

4.《电力碳排放计量关键技术与应用》

——潘峰,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智能研发部经理、南方电网高级专家

5.《分布式能源及智慧用电设备的互联互通及标准化考量》

——朱德省,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6.《基于智能量测的低压电网透明化技术探索与展望》

——张思建,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南方电网三级领军技术专家

7.《面向电力复杂环境电磁干扰采集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优秀作品路演:

2024第二届“丝路”智能量测生态开发大赛优秀作品路演展示


分会场11  电机及变压器用绕组线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设立背景:电机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精密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工业生产、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诸多领域。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我国在高档、精密、新型电机设计制造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变压器作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变压器的节能降耗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绕组线作为电机及变压器的核心主材,其技术先进性和质量可靠性对于设备的能效提升、可靠运行和成本控制均具有重要作用。

牵头单位:国际铜业协会(中国)

召集人:梁栋,国际铜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低碳驱动项目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张凌宇,国际铜业协会变压器项目经理

时间:23日(周六)下午

1.《连续式线圈用换位导线生产工艺改进与应用》

——张彦锋,上海杨行铜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2.《大容量铝导线变压器的可行性分析》

——赵峰,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高

3.《变压器出口短路下的绕组与垫块动态应力特性与失效判据研究》

——汪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电压研究所变压器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4.《变压器用绕组线工艺转型升级》

——马栋梁,无锡统力电工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部长

5.《变压器绕组用常温超高导电率石墨烯铜导体材料开发及应用探索》

——丁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研究所前瞻技术研究室主任

6.《低损耗交流绕组解决方案探讨》

——梁艳萍,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7.《绕组线铜及铜合金材料技术发展趋势》

——陈小红,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8.《热效应下变压器铜导线机械性能试验研究》

——刘君,中国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院高级工程师

9.《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供应链上下游行业与技术分享》

——邵旼晏,CWIEME 上海线圈展项目总监

10.《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下的电磁线产业技术升级》

——王琼,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


分会场12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技术及装备

设立背景:绿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已被确定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氢能产业目前正处于向规模化商业应用迈进的阶段,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4800万吨,占能源消费终端市场的5%至10%。可再生能源电制氢是绿氢的主要生产途径,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围绕可再生能源电制氢技术及装备开展了大量研究与探索,包括电解槽的建模、控制、优化与制造,制氢厂站的优化选址配置、调度控制技术与工程解决方案等。

牵头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产业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召集人:林今,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主任;井延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产业与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关键技术探索与思考》

——孙鹤旭,河北科技大学原校长/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产业与装备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2.《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的挑战与机遇》

——刘建国,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3.《基于分布式电源制氢的微电网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

——赵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高

4.《基于动态最优潮流的并网制氢系统需求侧管理》

——宋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储能与电力变换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5.《电解水制氢建模技术》

——袁铁江,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氢能与储能技术”科研团队负责人/教授

6.《可再生能源制氢规划与运行控制技术》

——孔令国,东北电力大学教授、吉林省发改委“十五五”发展战略和规划专家

7.《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技术》

——孙龙林,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

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控制》

——戴海峰,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9. 《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刘彪,北京亿华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氢储能业务负责人

10.《氢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六安兆瓦级示范工程》

——滕越,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11.《电氢综合能源系统调控技术》

——任洲洋,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12.《电-碳-绿证市场背景下电氢协同典型形态及参与模式》

——洪芦诚,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支部书记/副教授

13.《多物理场仿真赋能绿氢技术发展》

——王刚,COMSOL 中国技术总监

14.《氢电混合储能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赵佩宏,北京雷动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总监

15.《高温电制氢系统的一致性问题》

——池映天,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

16.《高效高保真电解制氢仿真解决方案》

——姚翔,Ansys高级应用工程师


分会场13  新型电工材料与器件技术

设立背景: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程中,电工新材料技术革新在支撑电气装备可靠性、保障电网本质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探索和开发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绝缘材料、功能材料、能源材料等电工新材料是电工材料基础创新的关键领域,也带动了与物理、化学、电气、微电子、新能源等学科的跨领域合作,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牵头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体视学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召集人:韩钰,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廖庆亮,北京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丁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研究所前瞻技术研究室主任

时间:23日(周六)下午

1.《电网设备用陶瓷和橡胶绝缘材料问题及建议》

——汤伟,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2.《新硅钢、新应用、新展望-宝钢取向硅钢最新进展》

——胡卓超,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高

3.《直流电容器聚丙烯薄膜绝缘失效机理与抑制方法研究》

——杜伯学,天津大学教授

4.《电工用铜铝复合材料技术现状与应用趋势》

——付霖宇,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

5.《先进石墨烯电化学绿色制备与应用技术》

——王俊中,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石墨烯先进材料工程实验室主任

6.《电工材料高分辨原位表征技术》

——何洋,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系主任/教授

7.《氢气电池》

——陈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特任教授

8.《电工用石墨烯改性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关键技术》

——丁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研究所前瞻技术研究室主任


分会场14  新能源装备与系统安全

设立背景:新能源装备与系统安全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核心问题之一,涉及能源、信息、电力系统、高电压与绝缘、电力电子、电工材料等不同学科领域。随着清洁能源利用比例提高,新能源装备和系统形式不断更新,装备使用环境趋于复杂,系统安全面临更大挑战,相关议题获得世界各国研究者广泛关注。

牵头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输变电设备专业委员会

召集人:荣命哲,西安交通大学原常务副书记/教授、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祝令瑜,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时间:22日(周五)下午

1.《新能源关键技术及运行安全》

——苑舜,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2.《支持保障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煤电关键技术展望》

——晋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3.《混合换相换流阀(HCC)研制及可靠性提升工作实践》

——娄彦涛,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家能源电力电子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主任/教高

4.《沙戈荒新能源并网先进装备与技术》

——乐波,三峡(北京)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院)副主任(副院长)

5.《系统技术要求视角下新能源并网控制认识与思考》

——王伟,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瑞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6.《数据与机理驱动的信息物理融合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沈超,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7.《面向柔性低频输电的双极型模块化交交变换器关键技术》

——邓富金,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系主任/教授


分会场15  先进通信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设立背景:电力通信是连接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关键基础,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等方面,在远程监测与控制、数据传输与采集、智能化与自动化以及故障诊断与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稳步推进,要求电力通信网络更加智能化、可靠性更高、组网更加灵活高效,电力通信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推进先进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牵头单位: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召集人:王于波,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雪松,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时间:22日(周五)下午

1.《南方电网用电营销领域通信技术应用及展望》

——王宗义,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用电与计量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2.《电力5G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及发展趋势》

——李文璟,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3.《电力双模通信技术及标准国际化》

——祝恩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所室主任/教高

4.《卫星通信技术及展望》

——刘荣科,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5.《基于云边协同的低压台区采集能力提升及应用》

——张捷,广东电网责任公司计量中心检定部副经理

6.《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广泛互联的终端通信芯片技术及应用》

——代洪光,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7.《电力本地通信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实践》

——疏奇奇,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副总工程师

8.《自主芯片技术在电力终端领域的应用》

——陆寒熹,南京林洋电力科技公司总经理


分会场16  电力碳排放评估与产品碳足迹

设立背景:为全面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布局,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我国新时代能源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电力装备绿色制造及低碳技术是推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电力系统的全链条业务均需围绕碳排放指标和碳减排约束进行重塑和优化,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低碳转型的根本要求。工信部等印发《关于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组织制修订电力装备重点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推动建立覆盖全面、算法科学的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

牵头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碳中和与标准研究所

召集人:迟永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碳中和与标准研究所书记、副所长/教高

时间:23日(周六)下午

1.《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

——潘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2.《我国绿色低碳标准化发展与ESG信息披露》

——马林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院长

3.《中国特色碳足迹管理体系(GIS-LCA)建设及应用》

——田亚峻,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4.《电工装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与认证》

——李洋,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综合能源研发中心负责人

5.《产品碳足迹发展趋势及碳标识认证研究》

——孙志辉,方圆集团低碳事业部副总经理

6.《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碳协同发展路径》

——汤奕,东南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7.《绿色供应链背景下变压器的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

——杨晴,华中科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教授

8.《碳足迹数据体系建设》

——齐剑川,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9.《低碳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探索与实践》

——刘洋,许继集团技术中心(零碳研究院)副主任(主持工作)

10.《生命周期视角下电力碳足迹研究》

——迟永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碳中和与标准研究所书记、副所长/教高


分会场17  低空经济电动航空产业前沿技术

设立背景:电动航空被视为第三次航空技术革命,代表了航空技术与产业的创新方向。新能源航空器作为电动航空发展的核心交通载具,决定其电动化运载的核心技术为电动力推进系统,涉及材料、力学、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不同学科领域。电机、电池、传感器、飞控系统等相关技术不断突破,共享出行、智慧城市等新模式不断发展,为航空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带来了重大机遇。

牵头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召集人:刘栋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卧龙电驱中央研究院副总裁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eVTOL研发及适航若干问题思考》

——谢晒明,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型号总师

2.《固定翼飞机电动化机遇与趋势》

——邓宇,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3.《飞行汽车及关键技术研究》

——黄秀成,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电驱系统部负责人

4.《从设计角度看电动航空器对电动力的需求》

——张曙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5.《高性能新能源航空器电动力系统研究及产业化》

——甘成维,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动航空技术中心总监

6.《高可靠性航空电机系统的关键技术》

——黄晓艳,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7.《电动航空用高比能超充固态电池技术》

——杨晓光,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

8.《新能源新构型低空装备安全技术》

——张利国,北京理工大学未来立体交通研究院教授

9.《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安全性与适航》

——高洁,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航空电气系副主任

10.《电动航空的桨发匹配-电机适配性》

——郑伟,宜昌斯塔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1.《电动涵道风扇一体化设计探索》

——钱煜平,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教授

12.《全电飞机电气系统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高飞,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13.《垂直起降电动航空器(eVTOL)高功率密度高可靠电机的关键技术探索》

——朱旻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14.《新材料在航空电机中的应用》

——严伟灿,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总裁/教授级高工

15.《CFD仿真技术加速助力垂直起降电动航空器(eVTOL)研发》

——姚翔,Ansys高级应用工程师


分会场18  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技术

设立背景: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3亿千瓦,极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导致区域电网的运行特性和源网交互机理发生质变,需要从感知、通信、预测、控制和调度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建设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高质量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热点。

牵头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电机系、国网山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召集人:吴文传,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副书记/长聘教授;孙树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网山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时间:23日(周六)下午

1.《极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集群自适应构网与主动支撑技术》

——吴文传,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副书记/长聘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分布式光伏电网调控管理及优化运行》

——孙树敏,国网山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动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3. 《面向新型配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装备关键技术》

——陈阿莲,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4.《微电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李祖毅,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

5.《主动配电网通感算资源协同关键技术》

——孙毅,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委员、电能转换与智慧用电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6.《独立直流电力系统故障容错控制与协调保护技术》

——黄文焘,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7.《区域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技术研究》

——周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电力气象室主任/教高


分会场19  先进机器人关节电机与系统集成技术

设立背景: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人形机器人,关节作为各部件间相对运动的驱动机构,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关节主要有液压驱动和电机驱动方式。相对于液压驱动,关节电机具有响应速度快的显著优势。然而,机器人的轻量化和高承载力要求对关节电机的转矩密度和效率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从材料、力学、电磁、传热、控制等多个学科进行创新突破,成为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

牵头单位:安徽大学、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召集人:吴立建,安徽大学学术副校长/教授

时间:22日(周五)下午

1.《高爆发力机器人关节电机设计与驱动技术》

——张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介电弹性体换能与智慧传感》

——党智敏,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教授

3.《人形机器人关节用伺服电机系统研究及进展》

——王群京,安徽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

4.《永磁电机解析建模技术研究》

——吴立建,安徽大学学术副校长/教授

5.《特种感应电机关键电磁参数计算及优化技术研究》

——鲍晓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教授

6.《刚柔耦合直线伺服系统高精度定位控制》

——牛峰,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7.《新型机器人关节电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刘霄,深圳小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8.《机器人关节用高爆发电机组件应用及设计技术》

——杨素香,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研究员


分会场20  新能源在轨道交通的应用

设立背景:我国轨道交通年总电能耗超1000亿kW·h,高度依赖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公共电网,亟需革新自身能源结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国家铁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2024年1月联合印发《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以推进绿色铁路建设、推动装备低碳转型、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绿色运营维护为重点,推动铁路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围绕新能源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在机车车辆绿色动力与节能运行、多能协同牵引供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牵头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重载快捷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重点实验室

召集人:吴命利,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樊运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时间:22日(周五)下午

1.《双碳目标下的氢能零碳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陈维荣,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2.《铁路能源廊道研究》

——魏宏伟,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通信信号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3.《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应用与研究》

——梁镇中,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4.《铁路供电系统新能源接入关键技术及装备应用》

——马法运,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电气电子事业部总经理

5.《基于轨道交通系统耦合的储能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杨中平,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6.《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在轨道交通的应用技术研究及展望》

——刘冰,铁科院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7. 《新能源机车产品平台与创新体系建设》

——彭长福,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8. 《机车电传动热管理及新能源机车热管理技术探索与展望》

——龙源,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部门经理


分会场21  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

设立背景: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实时感知,是提高电网可控性、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支撑手段。为实现我国电网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体,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围绕电网新型传感器、非侵入式感知、边缘智能应用、空天地立体协同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电网全景信息智能感知的研发与应用工作。

牵头单位:三峡大学,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召集人:李海峰,三峡大学数字化电网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特聘专家

时间:22日(周五)下午

1.《电力系统新型传感器及技术新进展》

——何金良,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

2.《打造“空天地”立体巡检,筑牢电力安全防护线》

——李宝潭,上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3. 《电网设备光学智能感知研究进展及规模应用》

——张可,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集成部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4.《基于空天地协同的电力线路山火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方超颖,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工

5.《边缘物联代理及多维海量数据在设备状态感知中的应用》

——李旭旭,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设备部技术处副处长

6.《智能传感在避雷器及SF6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李海峰,三峡大学数字化电网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特聘专家

7.《基于振动检测的变压器机械状态评估研究与应用》

——袁耀,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教高


分会场22  能源数智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设立背景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更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对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牵头单位: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召集人:谢可,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时间:23日(周六)下午

1.《电力物联工控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缪巍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智慧物联首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

2.《网络服务化基础设施需求、挑战与关键技术》

——张广兴,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技术副总监

3.《能源安全视角下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沈韬,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

4.《电力通信空天地公专融合组网研究与实践》  

——郝佳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特级专家/正高级工程师

5.《电力物联操作系统技术与应用》

——郭少勇,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教授

6.《输变电装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赋能应用》

——许伟,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智化技术副总监、数智化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

7.《负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刘迪,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总监

8.《电力市场化条件下的新型配电系统数智化和标准化发展》

——高璐,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一级专家、北京国网信产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分会场23  车-桩-站-网融合互动关键技术及应用

设立背景: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升与未来亿辆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车网互动是支撑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与超大规模电动汽车友好接入的关键。车网互动融合电气工程、交通运输、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领域,涉及车-桩-站-网等众多环节,其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得全世界学者与工程专家广泛关注。

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

召集人:严正,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徐潇源,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时间:22日(周五)下午

1.《复杂网络视角下车桩站网融合优化技术》

——夏明超,沈阳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2.《电力-交通系统韧性协同提升理论与方法》

——严正,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规模化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仿真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

——袁晓冬,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总监/研高

4.《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发展与愿景》

——黄学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5.《南方电网车网互动实践与思考》

——王奇,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

6.《电动汽车移动充电设施优化运营技术》

——胡泽春,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长聘副教授

7.《人—车—桩—路—网耦合下的配电网友好接入与智能互动技术研究》

——穆云飞,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8.《上海提升车网融合互动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吴丹,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处处长

9.《大型城市车网互动关键问题及实践》

——赵宇明,深圳市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分会场24  强电磁科学与技术

设立背景:强电磁装置与系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是当前国民经济中众多重大装备、尖端国防武器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性需求,相关科学、技术及应用研究已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大会设置此分会场,旨在汇聚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推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

牵头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召集人:李亮,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应用》

——李亮,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

2. 《大容量高频磁性器件优化设计研究》

——郑泽东,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长聘副教授

3.《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现状及应用前景》

——蔡传兵,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主任

4.《电阻抗成像:危重症脑损伤床旁可视化监测》

——付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教授

5.《加速器高场超导磁体技术进展》

——徐庆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6.《稳态强磁场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张欣,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7.《超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射频系统与应用进展》

——李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8.《Z箍缩等离子体动态磁场演化行为及其诊断方法》

——吴坚,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9.《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磁共振兼容性研究》

——姜长青,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研究员

10.《电机系统主动减振降噪驱动控制》

——刘自程,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应用电子工程系书记/副研究员


分会场25  电磁场与物质作用

设立背景:电磁相互作用是宏观世界的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场与各类物质(如材料、器件、装备、生命体等)的相互作用与航空航天、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密切,本分会场旨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汇聚该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电磁场与物质作用中的电磁能量变换、调整控制、环境交互、机制效应等相关研究,探讨该领域新兴学术增长点培育与提升、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热点问题。

牵头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召集人:聂秋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方志,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时间:24日(周日)上午

1. 《基于低强度脉冲磁场的神经调控技术及其机制初探》

——宋涛,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生物电磁技术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2.《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及人体效能增强技术展望》

——李和平,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长聘教授

3. 《无线能量传输及环境效应研究》

——张淮清,重庆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4. 《放电等离子体活化水溶液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刘定新,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5.《功率半导体器件多物理场建模与仿真研究》

——杨鑫,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6.《零磁环境装置及其应用技术》

——潘东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研究员、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磁环境与磁信息研究室主任

7. 《放电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及其能源环境应用》
——梅丹华,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分会场26  新质生产力赋能电线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

设立背景: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线电缆产业还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行业聚合能力不强、管理水平粗放、高端人才紧缺等诸多短板,新质生产力赋能电线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牵头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四部(电线电缆)

召集人:谢志国,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四部(电线电缆)副处长

时间:23日(周六)下午+24日(周日)上午

1.《发掘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线缆产业高质量发展》

——吴长顺,上海缆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教高、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电线电缆分会副会长

2.《可循环绿色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材料进展》

——江平开,上海交通大学电气材料与绝缘研究中心主任/长聘教授

3.《750kV超高压电缆研发进展》

——赵英荣,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4.《关于线缆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实践》

——马壮,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5.《500kV海缆关键技术研究》

——胡明,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6.《高压电缆的暂态热性能研究及动态增容技术》

——刘英,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7.《核电线缆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梁福才,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8.《国产高压电缆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工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教高

9.《铝合金电缆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

——王亮,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10.《直连式电机—电缆的新应用》

——戈宝军,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大电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11.《阻燃电线电缆系统化结构设计探讨》

——龚国祥,江苏中电线缆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2.《电线电缆数字化认证的试点与启示》

——谢志国,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四部副处长

13.《低碳环保型乙烯基绝缘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研究》

——何佳迅,山东电工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4.《自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的进展及应用》

——周玉梅,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经理

15.《线缆用低碳循环材料(PCR/PIR)标准化及应用》

——李同兵,广东安拓普聚合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烯烃事业部总经理

参会报名


(一)报名方式

请分会场报告嘉宾和参会代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系统,在线提交参会信息。

(二)会议缴费(每位参会代表均可参加大会所有分会场交流研讨)
会议费标准:非学会会员2500元/人,学会会员2000元/人,学生1600元/人。同一单位3人及以上团体报名1500元/人。分会场报告嘉宾1500元/人。

会议费包含会议注册费、资料费和会议期间餐费。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三)缴费方式

1.进入报名系统线上支付(微信或支付宝)

2.银行汇款,账户信息如下:

户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账号:0200003609089061350

汇款时请务必备注“2024电气工程大会+姓名+单位”。完成汇款后,请上传汇款凭证。

3.现场缴费
(四)住宿预订
大会不统一安排住宿,仅提供协议酒店信息。请有住宿需求的分会场报告嘉宾和参会代表扫描下方二维码自行联系酒店预订房间,费用自理。



联系方式


1.参会注册报到+会员服务+缴费发票咨询

联系人:王振涛、王林

电话:010-63256827/63256853

2.报告交流+技术参观

联系人:刘淼、李海军

电话:010-63256842/63256848

13521931080(刘淼)

13681562093(李海军)

3.招商招展

联系人:豆亚男、董淳、常昆

电话:010-63256923

18611432532(豆亚男)

13810951087(董淳)

13521675643(常昆)







- 【 END 】 -

传播知识 · 分享成果 · 交流经验



热搜合集

#热文#热点报告#征稿启事#会议讯息#网络首发#论文精选


官网

http://hve.epri.sgcc.com.cn/


视频号

《高电压技术》《High Voltage》视频号



联系我们


高电压技术
推送《高电压技术》精选论文信息,传播高电压相关重要科研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