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

时事   2024-09-09 20:10   广东  

有一种精神
穿越历史烟云,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
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

今天是九月九日
四十八年前的今天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

不曾忘,
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不曾忘,
他讲得最朴实的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
不曾忘,
他讲得最深情的一句话:
人民万岁!


1893年12月26日

这位伟人生于湖南湘潭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是伟大的战略家
将一个积贫积弱
一盘散沙百余年之久的旧中国
带进了新的发展时期
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他把拯救中国的使命担在肩上
踏上了实现民族独立之路
中国人民成为了
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他是伟大的思想家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造性地解决了
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他是伟大的军事家
使我军逐渐成长为一支
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打败了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和侵略者


他还是伟大的诗人
不仅写诗
而且一生都行走在
革命和智慧的道路上
他的人生本就是一首诗
一首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诗


我们缅怀他
既怀念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亦铭记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曾亲笔批示

肯定边海党支部的事迹


“这个乡的党支部是一个模范的支部,它领导群众做了许多英勇的斗争,获得了群众的拥护。” 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边海党支部的事迹写下按语,肯定了边海党支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勇精神。

回首过往,边海人团结一切力量坚定战胜重重灾害、坚持进行农业生产,最后实现粮食产量翻番,获得了毛主席亲笔批示……


“就算只有一名党员,也不能让边海的红旗倒下去。”


“五日不雨成小旱,十日不雨变大旱”,这是过去老百姓对边海村的印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长年累月经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边海村的280户中有七成村民无法摆脱贫困,多数要靠政府救济。


1954年春天,边海村民陈庆宜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边海第一社。同年,边海村成立党支部,蔡叱任支部书记。包括陈庆宜、蔡叱在内的4名党员,带领全村村民,誓要在这片盐碱地上开垦出良田。


大旱面前,边海村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一同拦河筑坝,引水灌田,将红旗插在水车棚上,白天大家轮流车水,夜间就席地露宿;大雨来袭,他们又苦战两天两夜,抢救了7处险段,保住了堤围,并补苗恢复生产。面对罕见的210天大旱、40天暴雨以及3次强台风与1次大海潮,他们奇迹般地顶了过去。


自那以后,“边海红旗”精神便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成为擎领边海发展的一道亮光。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使命

却源自于同样的初心

有着同样的传承


在那个基础建设落后的年代

从“边海红旗”精神中

汲取力量

阳江市不断发展

基础工业、兴修水利......


阳江市人民礼堂旧貌

阳江国营小刀厂旧貌

春城糖厂旧貌

20世纪80年代的海陵大堤


如今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

“边海红旗”精神

阳江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

阔步向前


毛泽东诗词欣赏

读毛主席的诗
总是能让人热血沸腾

从“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铿锵的语言
总是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主席的代表作,上片描写北国雄奇壮丽的雪景,以景引情;下片点评历史人物,抒发胸襟抱负之情,以情衬景,语句豪迈而奔放,气势大气而磅礴,表现出了词人恢宏的精神世界。
在谴词用句上足见词人胸有千壑,挥洒自如,要文采有文采,要境界有境界,读来让人酣畅淋漓,而且每次读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如果要评出古今第一词,非其莫属。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是毛主席在青年时代所作,整首词情景交融,壮阔激荡,甚至有人认为其文学成就还在《沁园春·雪》之上。

词上片通过对长沙秋天景色的描绘,发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拷问,意境辽阔,带给人油然而生的豪迈气息。词的下片则回忆了少年时代初生牛犊的激情岁月和风发意气,展现了奋勇搏击、心怀天下的青年革命者风貌,抒发了词人立志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中国的大无畏精神和豪情壮志。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是毛主席使用比、兴手法较好的一首词,是托物言志的一篇佳作。词中通过对梅花在冰雪中傲然怒放的描写,体现了其不惧寒霜、坚强不屈的坚韧形象,由此寄希望于人们学习梅花的品质,要有蔑视一切困难、不畏艰辛的昂扬精神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必胜信念,也体现了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写于长征中的娄山关,当时形势紧迫,红军二渡赤水,折回遵义,再次跨越娄山关,在关口遇敌,最终打退敌军,夺取了胜利。

上片写景,景辽阔雄壮,下片抒情,情壮怀激烈,展现出一幅浓墨重彩的雄奇画卷。整首词的谴词用句有唐朝边塞诗风,有几分冷峻悲壮、有几分慷慨高亢、有几份雄浑豪放,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壮举——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诗正是毛主席写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的途中。诗中以多个实例总结了长征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热情赞扬了红军不惧难关的伟大精神。

万水千山的远征艰辛,我们“等闲”视之,表达了对困难和敌人的蔑视,充分体现了战士们从容不迫的大无畏精神。

面对着雄伟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诗人眼中,它们腾起的不过是“细浪”,磅礴落下的不过是“泥丸”,以这种夸张的对比手法,反衬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下句的一“暖”一“寒”则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冰冷的江水似乎也变得温暖了,以及飞夺泸定桥这一战事的艰苦激烈——铁索高悬、寒意森森。

最后,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曾经的艰难困苦顷刻间烟消云散,不值一提,也正是他们英勇顽强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思想,最终赢来了“开颜”的欢笑。

整首诗写的轻松豪迈、气度不凡,满载着拨开黑暗迷雾,迎来胜利曙光的喜悦心情,又有着傲视山河的夺人气势,足见诗人的辽阔胸怀。


毛泽东书法欣赏

毛泽东书法别具一格
自有一股雄放之气
洋恣肆,一泻千里
作为一个伟人,他题字颇多
且都具有很高的
文献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有幸的是
他的诸多题字,今人俯仰可见
他的谆谆嘱托,亦是言犹在耳


毛泽东在书法创作中(1893年12月26日-1976年09月09日)
让我们一起重温
毛泽东同志题过的
那些字


欣赏毛泽东书法
我们既能感受到
大气磅礴、豪放酣畅的书法艺术之美
又能感受到他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睥睨天地、独领风骚的伟人风范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刊印的《明耻篇》封面上题词。1915年,日本以赞助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吞噬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于五月七日发出最后通牒。
“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1938年,毛泽东为延安《解放》周刊纪念抗战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专刊题。
“ 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 ”。1938年春为陕甘宁边区《边区教师》题
“ 多想 ”。1939年,毛泽东为延安《新中华报》题词

“ 天天向上 ”。1940年,为儿童节题词

1941年冬,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校训“实事求是”。

1944年,毛泽东为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并题字。

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傅抱石、关山月所作绘画题。
“ 艰苦朴素 ” 。1960年,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题
“ 勤学苦练,为人民服务”。1970年,为铁道兵司令部工作人员题字。

吃水不忘挖井人
让我们
深情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


整理 | 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钧正平、书艺公社、阳江日报历史资料等
编辑 | 潘静思
校对|叶尚昕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   庆

日报精选 

对接410个项目!大学生“爆改”阳江乡村

栏目推荐 



阳江日报
阳江大小城事,每天为您呈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