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月学子论坛顺利召开

教育   2024-12-04 23:22   上海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月学子论坛作为学术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学术成长、向下扎根的平台,本届学子论坛下设四个分论坛,涵盖智能传播、广告会展、马新观、影像传播等研究方向。通过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学子论坛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切实提升同学们的学术素养,营造学院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

01




博士生分论坛




     2024年11月23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月博士研究生分论坛在新闻传播学院实验中心104顺利召开,论坛由24级博士研究生廖雯雯担任主持人,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林、杨恒两位老师担任点评专家。

     此次分论坛共有10位博士生围绕新闻史、智能传播、媒介治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议题进行了汇报,展示了博士生同学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内的学术积累与独到见解,也体现了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特点,与会博硕同学们也积极提问交流。张林老师和杨恒老师则对每位博士生的汇报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他们既肯定了同学们研究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让博士生们对自己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总结环节,张林老师指出读博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究,更是对个人意志品质、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次全面锤炼。在这一过程中,博士生们将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严苛的学术要求等多重压力。张林老师鼓励参会博士生要做好“长期主义”的思想准备。她解释说,“长期主义”意味着博士生们需要树立长远的学术目标,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动摇。

     杨恒老师着重强调了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他提到目前众多学术期刊在审稿过程中不仅关注研究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更看重研究方法是否科学、严谨,以及能否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贡献。他指出研究方法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质量与深度。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提升研究的创新性,为学术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洞见。

     此次分论坛为学院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舞台,进一步促进博士生同学之间的学术碰撞与交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博士生们也将继续秉持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为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硕士生分论坛(一)




     11月24日,硕士分论坛(一)在上海智能媒体传播创新实验中心204室进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市舆论研究所副主任易红发,中国科技新闻协会数据新闻专委会常务理事、安庆师范大学计算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及硕士生导师程忠良两位老师担任本次论坛评议人,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徐淑瑜同学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本次论坛共有10位22级23级的硕士研究生同学参加,不仅有围绕纪录片、实况图片、拍立得、短视频等多样媒介形式的论文汇报分享,还有形式丰富、主题多元的摄影、摄像作品,与会的师生积极讨论交流,让现场的观众受益匪浅。论坛展示了硕士研究生学术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实践积累,也体现出新闻传播专业海纳百川的学科包容性。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易红发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点评,他肯定了同学们多样化的选题,同时也指出了同学们论文中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易红发老师首先强调了理论框架运用的重要性,理论框架的选择需要以研究问题为本位,指出部分选题与理论之间适配性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改善建议。其次易红发老师对各论文研究方法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错并为同学们解开心中的困惑。

     程忠良老师从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方法层面进行了详细点评,提出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好问题,问题切口要小而准确,同时还要找准问题的参考坐标,把问题放到文献资料和整个社会中考察研究。此外,问题要结合好理论,要多学习前人给我们提供的思考路径,并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解释现象和分析问题。

03




硕士生分论坛(二)




     11月29日下午,硕士分论坛(二)在上海智能媒体传播创新实验中心308室举行,新闻传播学院段秋婷老师和袁鸣徽老师出席论坛并担任评议人,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祝雨倩同学担任本次分论坛主持人。

     本次论坛共有10位24级学硕同学围绕多领域现象和议题展开汇报,覆盖了临终关怀、社交媒体倦怠、数字社交、人机情感关系等话题,彰显同学们在各领域的独特见解。作品环节,同学们分享了题材丰富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纪录片和借助新技术创作的Ai短片。大家踊跃互动交流,积极提问,学术氛围热烈。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特色,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段秋婷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选题内容,但是指出一些同学文献综述存在不规范和思路跳跃的问题。在谈及量化论文时,段秋婷老师强调使用组合模型时要注意不能改变其原本逻辑链路,并对不同文章提出一些针对性修改和调整的建议。段秋婷老师还指出研究结论部分不能只基于模型谈模型,而是要提出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袁鸣徽老师针对汇报作品进行了深度点评,强调论文标题不要太大,写作过程要注重紧扣主题,内容不要过于空泛,面面俱到反而不如突出好一个亮点。同时袁鸣徽老师还提出文章中的概念和理论要用到位,要把研究做得更加深入。袁鸣徽老师还对数字新闻作品进行了建议,提出要注重时间书写规范以及数据来源的标示,以体现新闻的准确性。

04




硕士生分论坛(三)




     11月29日下午,硕士分论坛(三)在上海智能媒体传播创新实验中心204室举行,新闻传播学院杨恒和张林两位老师出席论坛并担任评议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石嘉文舒担任主持人。

     在此次分论坛上,14位硕士生聚焦智能传播、健康传播、广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议题展开汇报。他们的展示彰显了各自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沉淀与独特见地,鲜明地体现了新闻传播学科在当代发展进程中通过多领域交叉融合所激发的创新活力与无限潜力。其间,与会同学们也踊跃提问,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野,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杨恒老师对同学作品进行了详细评析,包括作品的主题、色彩运用、信息量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性,强调了作品的功能性和对地域文化的体现,同时对作品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提出了建议。杨老师和同学们在讨论学生作品时,高度评价同学们的作品质量和创意,认为这与同学们从本科阶段开始的丰富实习和实践经验有很大关系。通过提出建设性的反馈,老师们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张林老师细致考察了每篇论文的研究方法、理论贡献、数据分析及结论,强调理论框架的基石作用,指出部分论文在理论深度上的欠缺,并提出优化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的建议。讨论还触及论文的创新点、数据可靠性及整体逻辑结构,旨在提升论文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每位论文作者均获得了具体且建设性的反馈,为论文的后续修改指明方向。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本届学子论坛的顺利召开,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了同学们的学术洞察力,打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并营造了浓厚的学风建设氛围。未来,学院也将秉持科研育人的初心,为同学们打造更多学术交流、成长的平台,培养具有未来视野的新闻传播人才。


策划: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会

文字:许鑫 曾抒鸣 鲍蕾蒙 李怡然

照片:李若曦 熊梓君 付佳仪 曾抒鸣

排版:范庆龄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注学院发展动态,展示学院师生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