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红楼梦赏析持续征稿中……
一夜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
一位豆蔻少女,静静地立在落满雪花的山坡上,恍如置身琉璃世界。
站在她身后的是一个身量稍小的女孩,手里抱着一只花瓶,瓶中插着一束红梅。
一簇透着暗香的红,在一片皑皑素色里,显得尤为耀眼可人。
画中的豆蔻少女,便是被誉为“红楼第一完人”的薛宝琴。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中能善终的女子并不多。
薛宝琴,就是其中之一。
但她的幸运,并非天赐,而是因为她是个真正“懂情”之人。
薛宝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她不但读过万卷书,更行过万里路。
在别的姑娘恪守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时,她早已跟随父亲各处游历。
三山五岳,江河湖海,甚至远赴异域。
她见过风光,也见过风浪。
那些旖旎斑斓与波谲云诡,不但打开了她的眼界,更开阔了她的胸襟。
从她踏进大观园的那一刻起,就仿佛为园子里注入了一道清新的活水。
其他女孩子就像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虽娇艳,却显得拘束;而宝琴却更像是在园中自在飞翔的鸟儿,无拘无束,轻盈灵动。
宝玉一见她,便向众人夸道:
“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如今瞧见她这妹子,我竟形容不出来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贾母一见她,更是喜欢得不得了,逼着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二话不说就把名贵稀有的凫靥裘送给了她,还特地嘱咐宝钗不要拘束她,让她爱怎样就怎样。
连一向目无下尘的黛玉,都对她极为亲热,待她如亲姐妹一般。
薛宝琴之所以能成为大观园的“团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众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向往却未能做到的事情——天南海北的阅历,遍览世情的自由。
她的经历,像骨骼与血液一样,构成了薛宝琴的独特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历经世情,本就是在探寻世界的真相。
见过世面的人,不会拘泥于一砖一瓦的小世界,不会臣服于琐碎的鸡毛蒜皮。
见过世面的人,会懂得登高远眺的力量,更懂得把眼光投向更广袤的世界。
你见过的世面,会为你拓开心灵的格局;你见过的世面,会成为你面对困难时的底气。
向外,薛宝琴有着丰富的阅历与见识;向内,她同样有着大家闺秀必备的深厚修养。
她从小读书识字,才华横溢,即便是站在黛玉、宝钗的旁边,也丝毫不逊色。
更难得的是,她的才情里,同样透着不落俗套的特别。
“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
芦雪庵中争联即景诗之时,面对湘云、黛玉和宝钗,宝琴丝毫不怯,她佳句迭出,才情超然。
为红梅花赋诗时,宝琴年纪最小,但她所写之诗却被众人推为最佳,其才思之敏捷,更让宝玉“深为奇异”。
一首假托真真国女子之名的五律,写得更是潇洒磊落,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豪迈之气: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而其一气呵成的十首怀古诗,更是她的“高光时刻”,难倒了书中众人与后世读者。
十首绝句,不仅描绘了她昔日游历过的各省古迹,还暗藏了十件日常物品。
如其中谜底为傀儡的《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既用了南齐周颙隐居钟山的典故,又传神地刻画了牵线傀儡,更有着摆脱闺阁脂粉气的不俗气象。
既是诗,又是谜,可谓巧思十足。
所谓才情,其实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更多的是来自于后天持久的知识摄入,一点一滴累积内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有一位年轻人曾给杨绛写过一封长信,信中大篇幅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困惑。
在回信里,杨绛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沟通与输入。
没有输入,便不会有输出。
那些看起来像是天赐的灵光一现,实则是不断耕耘的厚积薄发。
我们总是高估天赋的作用,却低估了努力的价值。
宝琴年纪虽小,却并非傻白甜。
她尝过冷暖,也懂得人情世故。
来到贾府后,宝琴“只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见众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
不只是黛玉,她对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周到。
她从家里带来石榴红绫,给宝钗和香菱一人做了一条裙子。
贾府的大总管赖大嫂子曾给宝琴送去两盆腊梅与两盆水仙,宝琴不独享,她把一盆水仙送给了黛玉,一盆腊梅送给了探春。
这两盆花,虽然并不贵重,却十分暖心,还很贴合黛玉与探春各自的性情,送得很是得体。
不仅如此,宝琴还十分低调谦逊,从不恃宠而骄,所有人与她相处起来都非常舒服。
察言观色,知晓人情,低调有礼。
这并非圆滑世故,而是一种与世界交手的能力,一种圆融平和的处世之道。
学会与世界共处,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懂人情世故,简单吗?不简单。
但更难的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宝琴最可爱与最可贵的,就在于历经世情、看惯人情后,她依旧保留着纯然的率真与豁达。
大雪天,大伙儿聚在一起吃鹿肉,只有宝琴站在一旁笑。
湘云招呼她过来吃,宝琴也不管别人怎么想,直截了当地就说:“怪脏的。”
但宝钗一劝她说鹿肉好吃,她一尝发觉味道果然不错,便立马跟着吃起来。
心直口快又天真可爱,就像孩子一样不藏机心。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里,宝钗为了打趣宝黛二人,开玩笑说下次要起个诗社,命题《咏太极图》,写五言排律,必须把“一先”韵都用完才行。
一旁的宝琴听了便立马笑说:“姐姐这不是真心起社,分明是为难人,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究竟有何趣味?”
爽快又在理,任是宝钗也无法嗔怪她。
还有一次,探春在迎春屋里审问丫鬟仆妇,其他姐妹都在一旁没有出声。
这时,平儿进来了。
宝琴一见,拍手笑着说:“三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
黛玉接着笑道:“这倒不是道家玄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出其不意的妙策。”
此时,两个人的玩笑话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宝钗也赶紧给她们使眼色、岔话题。
看似不完美的小瑕疵,反而更增添了宝琴的可爱。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生动明媚的天真少女,就像在铜墙铁壁中忽然裂了一道缝隙,光便照了进来。
她懂得何为得体,却不愿被规矩所拘囿;
她有棱有角,却不会把尖锐对准其他人;
她纯粹良善,乐观热情,不封闭,不麻木。
在污浊的世俗里,留存了真性情。
真性情,是对自己心意的坚守,也是对世间的抵御。
一个守得住真性情的人,是不会被这个世界打败的。
在《红楼梦》里,薛宝琴所占笔墨不多,甚至未入十二金钗之列。
但她的每一次出场,都叫人过目难忘,她的独特,更叫人心驰神往。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虽然隐晦,但尚算幸运的结局,也是所有人都乐见的。
宝琴之情,是方与圆的融通,玲珑剔透却不失风骨。
宝琴之情,亦是天性与世情的交合,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读懂了宝琴之情,便能明白,一个人该如何成为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