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入选中华读书报2024年度不容错过的20种历史好书

文摘   2024-12-27 17:01   上海  

《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方小平著,董国强、干霖、王宜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4月第一版,89.00元
本书生动呈现了1949年后几代乡村医务人员的真实生活和代际更迭,不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还充分展现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当代中国乡村的权力结构和农民观念习俗的变化以及国家和基层社会之间的微妙张力,并提出了“‘赤脚医生’在乡村医疗世界发挥主导作用的年代,恰恰是现代医学在农村地区取代传统医学优势地位的关键阶段”这一颇具颠覆性的观点,总结并呈现了医疗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重构契丹早期史》,苗润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2月第一版,88.00元
无论中原史籍立足华夏本位而塑造的他者形象,还是契丹王朝出于权力意志的自我建构,或者后世史官将前两者拼合而形成的正史叙事,关于契丹早期史的叙述都大有疑问。本书采用史料批判的方法,复原契丹早期历史叙述的生成衍化过程,并进而窥探历史真相。本书认为,阿保机家族本是后加入契丹集团的外来者,取代契丹旧部建立王朝后,把自身家族史塑造为了契丹集团的历史。
《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4月第一版,169.00元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基于丰富的史料,从废除奴隶制和国家构建视角对南北战争后南方重建进行研究,批驳以白人为中心的重建史叙事,把黑人置于中心位置,认为黑人是重建的积极行动者,他们的行动迫使美国走上了解放奴隶的道路,由此带来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重建》布局气势磅礴,视野宽广全面,结构层次分明,思想酣畅淋漓,成就了美国史书写的一部经典之作。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英]沈艾娣著,赵妍杰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82.00元
英国特使乔治·马戛尔尼在1793年夏天来华觐见乾隆被视为中西关系史中的重要一刻,本书从这一历史事件出发,将研究与写作的重心聚焦当时访华使团中两位通晓多国语言的年轻翻译的生平经历,回顾这段历史的背景、过程、影响,涉及参与其中的诸多中外人物。作者力求以“一个新的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方式”发掘、呈现翻译(口译)在当时中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以及这种特殊身份、权势带来的“危险”。
《黑龙江纪事:内河·界河·掐头去尾的大河》,卜键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8月第一版,128.00元
这是作者继《库页岛往事》之后,又一部关注东北区域历史、关注东北亚诸国关系史的作品。本书以纪事本末的体例,细致梳理了清政府与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之争,其中既有谈判桌上的折冲樽俎,也有大大小小的战争与杀戮,对参与其中的各色人等,都有生动描绘。黑龙江从一条内河,到成为中俄界河,成为一条被“掐头去尾”的河,令人慨叹。作者的理性反思,值得国人记取。
《后冷战时期的美俄关系(1991-2016)》,陶文钊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第一版,170.00元
这是一部中国学者撰写的美俄关系史著作,叙述了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包括从短暂的蜜月走向角力,在反恐背景下展开合作与竞争,在中亚和南高加索进行角力……作者认为,在克林顿、布什、奥巴马三位总统任内,美俄关系都经历了高开低走的循环。本书对我们了解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演变历史及其成因,思考这种演变的走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惠通桥之战》,余戈著,天地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88.00元
“对一座桥的争夺,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败。……惠通桥,正是如此意义上的一座战争历史‘舞台’。” 这是余戈又一部“微观战史”作品,从抗战时期滇缅公路和惠通桥的修筑讲起,重点落墨于1942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从缅甸发起的进攻,战事失利后爆破惠通桥阻止日军前进这段历史。从架桥到炸桥,这无疑是一段失败的历史,但也是一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不容遗忘的历史。
《让石头说话:中国史前石器研究》,陈胜前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第一版,129.00元
本书是作者从事石器考古三十余年的一次总结。作者的研究起于旧石器时代,迄于青铜时代。重点研究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砍砸器、手镐、石球,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锛状器、锐棱器,以及新石器时代以降的石器等,串起了一部石器视角下的中国史前史。本书不但对专业读者具有参考价值,一般读者亦可从中一窥考古学者是如何“让石头说话”的。
《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张向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第一版,89.80元
本书是后汉历史的非虚构书写,勾勒了皇帝、士大夫、宦官、宗室以及普通人的“群像”,讲述他们的故事,探究他们的思想,呈现时代的风貌。像在前作《祥瑞》中一样,作者在本书中亦有强烈问题意识,他关注在“第二汉朝”,儒家理想如何渗入政治,“秦制—儒教”政制如何演变,皇权和士大夫政治如何从合作走向崩解,等等,为我们理解东汉到三国的演进带来颇多启发。
《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Ⅰ、Ⅱ),张立东、任飞、王仲奇编著,大象出版社2024年6月第一版,78.00元/68.00元
百余年来,夏文化探索一直是学界热点,成果丰硕,同时也聚讼纷纭。20多年前,张立东、任飞对安金槐、李学勤、李伯谦等24位夏文化研究者进行访谈,真实呈现了夏文化探索的百家争鸣。20余年后,张立东、王仲奇接续前作,采访李伯谦、刘绪、许宏等18位学者,展现了夏文化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问题、新思考。现两册访谈集联袂推出,为我们了解相关学术史提供了难得机会。
《宋史测度》,[美]刘子健著,中华书局2024年1月第一版,68.00元
宋史大家刘子健先生此书由近二十篇论文组成,涉及两宋政治的特色、文臣武将的形象、学术和教育、文化与社会等方面。有很多“大”的论断,如提炼出“包容政治”的概念,如认为唐宋转型至南宋而定型,此后八百余年不过是延续南宋的模式,都极具启发性。而“小”的题目亦能小中见大,如从马球运动在宋代的衰落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体育比赛的问题,颇多有新意的论述。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江晓原著,中华书局2024年8月第一版,88.00元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颇可令国人自豪的“天文学”,但是,这种“天文学”包含哪些内容?与现代“天文学”有何不同?江晓原教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与通常论述大不相同。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今天意义上的天文学,有的只是“天学”:“通天手段为王权的依据与象征”“天学服务于政治运作”“中国古代的星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巫术”“历法主要并非为农业服务”……
《王安石“强辩”考》,周思成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58.00元
这是近年来在学界颇为活跃、陆续推出若干部史学佳作的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的新作,此次他将研究与写作视角投射到素有“强辩”之名的王安石以及他的“变法”上。作者在爬梳、驾驭、取舍史料方面颇有心得,将这样一个历史命题中的人物、观点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力图走进彼时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政治思想层面,进而尝试据此有所发现,并尝试解惑若干始终盘桓在历史研究者与史学爱好者意识中的疑问。
《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美]史谦德著,李兆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8月第一版,118.00元
这是《北京的人力车夫》一书作者史谦德又一部关于民国初年历史的力作。作者抓住当时人们广泛参与公开演说、政治辩论的现象,强调了演说在民初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展现了“无声”的中国向“有声”的中国的转变。作者认为,虽然新生的民国陷于运转不良的困境,但演讲蔚成风气,政治领袖对民意基础的依赖与日俱增,国民成为政治权威的来源,说明共和的价值取向已深入人心。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陈侃理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2月第一版,118.00元
本书收录作者秦汉史方面的论文21篇。“文史星历”,“文”是文献;“史”既指历史,也指史书;“星历”是天文历法——可以说书名很好地概括了本书内容。作者的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利用出土简牍文献,如利用北大藏西汉竹书《赵正书》中关于秦始皇临终钦定胡亥继位的记述展开对秦末历史记忆和真相的讨论,如利用里耶秦简讨论秦代“书同文字”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形,均十分精彩。
《想吃好的:明清中国的稻米种植和消费》,张瑞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49.00元
本书聚焦明清稻米种植和消费的若干问题:为什么江南地区很少采用耕牛而偏爱铁搭?人们如何在主粮和杂粮以及稻米的不同品种之间进行选择?政府通过官营仓库的运作来平抑米价,成效几何?都做了有新意的探讨。作者认为:“人类对粮食的要求,并不单单是为了填饱肚子,他们还追求味道,以及由此而来社会地位。” 把人的欲望纳入研究视野,一些历史问题或许才能获得正解。
《遇见法学家:西方法哲学简史》,徐爱国等著,法律出版社2024年9月第一版,88.00元
遥远的古希腊文明至今,人类世界两千多年来的法律理念与制度经历的纷繁复杂的变化,那些经历了碰撞、演绎与沉淀的思想精华都浓缩在《遇见法学家:西方法哲学简史》中。借由本书的专业向导,与各个不同时期的法学家“会遇”,“遭遇”他们的思想,与千百年来天赋绝伦的头脑对话,启迪我们不断重识与反思人类社会生活的演进和法律制度的变迁。
《纸币的诞生、演进与货币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24年6月第一版,99.00元
一千年前北宋政府在成都发行了官方纸币——交子。交子的诞生是全球范围内商品货币制度向符号货币制度转变的里程碑,交子遇到的问题和制度建设在人类信用货币史上有共性,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货币政策和币值稳定措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收录了21篇相关论文,内容涵盖货币历史、货币监管、货币制度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宋念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79.00元
这是一部以古地图为研究对象与叙事依据,视角不乏新意,秉持全球史观念,兼有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信息的专著。本书作者研究方向侧重于全球史视野下的亚洲、东亚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书名中“制造”二字表明作者态度,“亚洲”概念是被制造出来而非自然形成,本书即试图解答“有关’亚洲’的地理知识是如何被本土以及欧洲的地图学家们制造、重塑、相互影响并传播的”(作者前言)。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日]砺波护、[日]岸本美绪、[日]杉山正明编,邹怡译,中西书局2024年10月第一版,258.00元
日本学者素有每隔一段时间合力整理前人研究成果、更新学科入门引导的学术传统,且作者均为各领域领军人物,往往极一时之选。本书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对1983年以降日本中国史学界的动向进行梳理总结,并详细罗列研究论著(附有中译本信息)。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实力向称强劲,颇多独到之处,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者、爱好者而言,本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中西书局
中西书局关注学术原创和中西文化交流,出版有价值的好书。公众号为您推送书讯、书评,提供相关服务。敬请同时关注同名微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