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嘢队助力乡村振兴,
智慧助力龙门地方特色发展!
2024年暑假,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食嘢百态实践团抵达惠州市龙门县,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美食之旅,深入调研当地美食特色,传播美食文化,落实“网络强村”专项行动。
食嘢百态实践团在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副院长文远竹、广告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叔翼健、广告学系朱伟基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围绕康养生态主题,立足于龙门优质的地理环境和客家民俗文化,对三黄胡须鸡、西溪笋以及南昆山特色菜等进行深度调研,开启了龙门“寻鲜之旅”,体验“生态”美食,探寻地方特色美食的创新发展方式,助力这些美食走出深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团队学生和老师在养鸡场实地调研
01
山野探寻龙门“鸡味”
第一站,食嘢队在龙门深入走访多家鸡场、市场、酒店。走进鸡场,了解三黄胡须鸡的养殖方式、养殖环境、养殖天数。走进市场,了解三黄胡须鸡的价格和销售。探访酒店,了解胡须鸡特色菜的制作过程、口碑评价。通过调研,发现龙门三黄胡须鸡往往采用自然散养的方式,运动量大,肌肉紧实。且由于口感劲道,在当地颇受欢迎。
村民向团队成员介绍胡须鸡
团队成员在市场拍摄
食嘢队希望结合龙门优质的地理生态环境,立足于自身的调研、体验,通过生动的视频短片、推文等方式凸显三黄胡须鸡的特色,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龙门农旅产业发展。
团队成员在鸡场拍摄
02
竹海探秘西溪笋香
第二站,食嘢队来到龙华镇西溪村,深入挖掘西溪笋的种植优势与加工特点,打造西溪笋农特产品新形象,撬动当地西溪笋产业新发展。
食嘢队成员面对面倾听村委会关于西溪笋产业现状的介绍,以及对于产品包装升级与品牌宣传的迫切需求,双方就西溪笋面临的困境、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销路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西溪笋未来产业发展之路。
村党组织委员苏卫芬(左二)在介绍西溪笋
接下来,食嘢队成员走进竹林,亲眼见证了村民们采笋的辛勤。让成员对笋干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食嘢队还走进村民家中,近距离观看了笋干的传统制作过程。从选材、剥壳、切片到蒸煮、晾晒,团队成员被这份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深深打动。
竹林中的西溪笋
团队拍摄西溪笋切片加工
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食嘢队收集到了关于西溪笋种植收割、制作加工以及笋干年产量等第一手资料。食嘢队队员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努力为西溪笋量身打造集包装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于一体的建议解决方案,用现代设计语言以及新媒体传播方式讲述西溪笋故事。
团队在西溪村村民家中调研
03
南昆山探访特色菜制作
第三站,食嘢队来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昆山,探寻南昆山的特色名菜。南昆山是以森林温泉康养为特征的旅游度假区。在南昆山管委会的帮助下,队员们走访市场、饭店,采访游客、居民,探寻南昆山特色美食的独特魅力。
团队成员采访南昆山游客
通过走访,食嘢队发现南昆山优质的地质生态环境产出了观音菜、红背菜、山坑螺、山坑鱼、野生食用菌、山水豆腐、山水腐竹等独具特色的野菜野味,南昆山特色菜也是融合了客家菜和农家菜的做法,突出保留食材的鲜美。食嘢队用镜头记录了南昆山特色菜的制作过程,希望将生态美食进行更广泛地传播,让南昆山的美味深入人心。
团队成员进行南昆山特色菜的拍摄
团队成员拍摄南昆山特色菜的制作
04
创意赋能,
点亮乡村振兴路
目前食嘢队已经完成了实地考察调研,并完成取景拍摄,后期将会为制作高质量宣传视频而努力,通过美食宣传片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惠州龙门县的生态美食。同时深入讨论调研报告和策划方案,致力于提出创新性、有效性的发展建议,助力乡村振兴,书写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
团队成员合影
文字 |梁志莹、林博清
图片 |李耿文
编辑 |林博清
一审 | 叔翼健
二审 | 杜智远
三审 | 张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