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活埋1200名日军俘虏,日方要求赔偿2亿,他回应了2个字

文化   2024-10-06 20:02   湖北  

《易水歌》中有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般来说,只要上了战场,就要做好随时捐躯的准备,毕竟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没人能保证一定能活着回来,这是最基本的觉悟。
不过自古以来,将士可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但绝不能容许成为俘虏之后被活埋。
想当年,白起就是因为活埋了40万赵军才被铭记到现在,只要一提起他,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画面,就是地下的累累白骨,虽说他是一代“战神”,但也没少被人诟病。
不过,就当时的大背景来看,白起的所作所为却无可厚非,他不仅拥有处置俘虏的绝对权力,还要为秦国的前途考虑,一旦把这些人放了,他们极有可能再次东山再起,到了那时,受害的只能是本国百姓。
有一句话说得不错: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起,就从未停止过挥舞手中的屠刀,直到今天,南京所经历的“伤痛”仍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然而讽刺的是,背负了极大罪恶的日本,却反过来要求我方将领赔偿2亿日元,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被日本“状告”的抗日名将叫孙立人,不错,他就是传说中的“东方隆美尔”。
孙立人出生于安徽庐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便去了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那个内忧外患之际,他能有此觉悟和能力,已经昭示了不平凡的未来。
回国后,孙立人投身军队,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他毅然奔赴上海,冲在抗日最前线。
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孙立人受了重伤,他不得不留在后方疗养。可是,长达一年的宁静非但没磨掉他的锐气,反而加大了他保家卫国的决心。
伤愈后,孙立人再次出击,在接连立下战功之余,他又指挥机械化部队取得了“仁安羌大捷”,于是得了个“丛林之狐”的美誉。
1942年,孙立人成为了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在担任38师师长期间,他带领手下将士对日军予以沉痛打击,仅在关杰布山隘间的一场战役,他就毙敌2000余,在之后的孟拱河谷战役中,他更是消灭了12000名敌军,创造了辉煌的战果。
值得一提的是,孙立人赢得的胜利几乎都是以少胜多,他对战术、战略的研究,已经到了极深的境界。
对日本人来说,孙立人就像是梦魇一般,他们入缅之后,本就因为潮湿、炎热的天气躁动不安,所以每次打仗,他们都力图速战速决。
但孙立人却偏偏在“耐力”上下功夫,他灵活多变的打法令日军头痛不已,久而久之,厌战情绪也就滋生了。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可是,日方却指责孙立人活埋1200名日本俘虏,公然违背日内瓦公约,并要求他赔偿2亿日元。当时孙立人也在场,对于对方泼过来的脏水,他非但没有生气,只是平淡地回了2个字:可笑。
根据记载,孙立人“活埋1200名战俘”一事发生在新平洋之战,可是在这场战斗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过500余人,哪来的1200名战俘能被活埋?
再者,在整个入缅作战期间,孙立人一共才俘虏了323人,这个数据出自随军记者撰写的《缅甸荡寇志》,不但极为精准,而且符合史实。
由此可以断定,1200名战俘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这只不过是抹黑孙立人将军的一种手段罢了。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大夫不敢图存,日本率先挑起战争,在中国干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事,到了投降之时,却开始讲起了所谓的“道理”,甚至连日内瓦公约都摆了出来,这难道不可笑么?
孙立人不仅是反抗侵略、抗击外敌的英雄,还是一个有仁心的将军,虽然当时的中日分属敌对,但他也不会活埋已经投降的战俘,这是最基本的底线,也是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围炉讲史
如停更请搜索备用公众号:猎奇视频库、文学品读(gwms0930)时事、史实、人物、国学、老照片等,中国最有情怀的文化微刊!笑谈历史风云,戏说野史人家。茶已备好,坐等君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