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如椽之笔,横平竖直书写着正道沧桑;
镜头的五颜六色,透射着时代与梦想的光芒。
创新者进,善融者远。在过去的一年,河南法治报人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共舞,敬惜字纸,拥抱变化。我们发起“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大型融媒行进式报道、创立“法眼”融媒工作室、举办河南省第二届“豫见法治”大学生普法知识大赛,组织“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大型融媒报道活动,度过了庆祝河南法治报创刊40周年的美好时刻,以“与人民同心、与法治同行”的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
无悔过往,不惧未来。回顾总结2024,我们感慨于全报社上下一心的底气、奋力奔跑的精神;畅想展望2025,我们将继续以击鼓催征的姿态,笃行不怠,砥砺前行!
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河南法治报新闻工作者代表娓娓道来的心声。
12月18日,记者何永刚在郏县长桥镇刘楼村就“三长三员”村级治理模式实行情况进行采访。
10月18日,本报记者、编辑认真讨论,精心打磨版面。
刘俊锋
2024年,媒体融合的迫切要求和主流媒体全面挺进主战场的重要任务,促使我把精力和业余时间更多地投入视频传播,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
经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干字当头,才能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体验、在奉献中收获。我不仅参与视频传播全过程,更在其中增强了老当益壮的自信、壮哉廉颇的快感。
视频大号“法直播”需要有新的作为。每到周末,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动手剪辑视频,一天剪辑6条、8条……努力让自己成为视频传播的行家里手,年过半百依然能在视频传播中展现芳华。只有“班味”在身,方显英雄本色。
回想今年6月25日、26日高考报名咨询现场的采访,至今仍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热辣滚烫。我们的采访小组进行采访、拍摄后,马上剪辑并推送。两天时间,我们共剪辑推送短视频210余条,全网播放量超过2000万。大家工作热情高涨,我参与其中,挥汗如雨。
敬惜字纸,拥抱变化。视频化传播正成为历练队伍、磨炼毅力、提升技能的主战场。我和每一名投身媒体变革实践的同事一起,携手并肩行进在内容为王、融合转型的新路上。作为法治传媒工作者,需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钉钉子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讲述平安生活好故事、传递法治好声音、鼓舞人间正能量,让优质的内容成功触达目标受众。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成绩不仅是对旧年付出的肯定,更是激励新年前行的动力。
何永刚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于我而言,应该是丰富的,或是迷茫,或是困顿,有疲惫、有挣扎、有磨砺,然而亦有转变与突破、执着与坚守。
5月,我从商丘调往平顶山工作。为尽快熟悉工作,我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白天深入基层,主动与各方沟通交流,晚上写稿子。
作为一名记者,写好稿子是最基本的素质。每次有采访,我都会像一名战士一样备战,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尽可能多地准备火把。在采访郏县检察院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救助的新闻时,我向检察官、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询问两家单位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不同的职责,找到了清晰的思路,最终采写出《重生之路》一稿。此稿在河南法治报刊发后,平顶山市检察院检察长批示,指出文中有关工作做法是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并让总结在全市推广。
做好服务,还要为政法部门做好宣传策划。鹰城法院·“一院一品”巡礼、“检察护企”“检护民生”看鹰城系列报道……这些策划充分挖掘平顶山基层政法单位工作亮点,在报道中树立政法公信力。目前,在报社的支持下,我通过“走转改”记者基层蹲点日记栏目,又一次深入基层挖掘工作亮点。
到平顶山工作半年多,我所采写的稿件多次得到平顶山政法系统领导的认可和批示。
把困难变成提升能力的机会,把压力变为动力。当你觉得道路很艰难的时候,说明正在走上坡路,不要着急,温柔的月光与美好的晨风正在马不停蹄地赶来。
朱广亚
这一年,依然是紧张忙碌的一年。这一年,我跟随普法志愿团队走入田间地头,记录下他们润物细无声的普法之路;与人民调解员同行,感受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后当事人握手言和、表达感谢的温暖;跟随执行法官,披星戴月、步履匆匆,奔走在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现场,定格他们用热情与执着传递司法温情的画面……
在数字化的时代潮流下,我努力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宣传作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笔尖、用镜头记录有温度的安阳政法故事,传递安阳政法好声音。
2005年,我迈出大学校门,怀揣着新闻理想加入河南法治报团队。团队里的一代代前辈曾经创造出一个个辉煌,在他们的引领和感召下,我始终保持一颗忐忑之心砥砺前行,希望自己采写的每一篇稿件都能无愧于记者这个身份。
融媒体时代有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场景。在这样的新时代,记者不仅要妙笔生花,还要会拍照片、拍视频、策划系列报道,练就“十八般武艺”,通过多元的传播平台和渠道讲好政法好故事。如今,报社的全媒体宣传与安阳政法工作已经深度融合。
创新者进,善融者远。理想永远炽热,初心始终不改。我会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对记者职业的敬畏,向生活学习,向蓬勃发展的融媒体新时代学习,讲好安阳政法故事。
朱思洁
成为河南法治报编辑已一年有余。点开手机相册,3张照片见证了我的2024。
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月10日,拍摄地点是洛卢高速。我随报社“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大型融媒系列报道活动采访团赶赴此行的第五站。这是我第一次进山区采访,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裹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我随手定格了这一美景。
第二张照片拍摄于2月1日凌晨,画面中,我的裤脚沾满了雪水。时值省两会,正是学习的好机会,我不时向“老兵”请教,畅想如有一日我成了两会报道编辑,会怎么组织版面呢?1月31日晚,所有版面付印完毕已是深夜,我走在回家路上,翻看手机里的版面大样,学习其他编辑老师的编辑思想,手指被朔风刮得毫无知觉。等红绿灯时,我才发现裤脚上已沾满雪水。
第三张照片拍摄于12月2日,结束了咬文嚼字的一天,抬头发现晚霞染尽天边,我拿起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此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咱当编辑的啊,都有‘强迫症’。”
是啊,大到版面主题的选择、稿件的布局,小到逐字逐句精雕细琢、层层润色……一篇稿件,要经过多少次推敲修改,才能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一年来,我也慢慢得了“强迫症”。我想,只有带着强迫症式的较真与虔诚,才能确保“文经我手无差错”,才能为读者呈现出一份专业、实用、好看的报纸。
牛鑫蕊
作为一名报纸美术编辑,2024年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一年中,我实现了从技术到心灵的全方位成长,深刻体会到了工作所带来的收获与喜悦。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我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的设计软件和思维。在《漫说新闻》创作过程中,我从刚开始摸不着头脑,到现在自如呈现,内心充满成就感。对我而言,每一幅作品都是挑战,也是成长。工作之余,我时常关注业内的优秀作品,为自己提供灵感和参考。
版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在最新的改版设计中,我尝试将新颖的设计元素融入版面设计,为报纸带来了新的风格。
这一年,我深刻感受到了挑战与满足并存。每当面对紧迫的任务和复杂的设计要求时,无形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不断学习新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在完成任务时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我也体会到了作为美术编辑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传达信息、方便读者阅读。这种责任感让我在设计时更加谨慎,更加注重设计的内涵。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打算。我期待,在未来一年的工作中,能够不断突破自己,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美化,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岳明
2024年,我的主题词是用心求解。作为媒体人,我或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持住对事业的激情、对工作的热情、对追求的真情,勇敢去探索、尽情去发挥、用心去尝试,收获就在求解的路上。
专业如何落地?以作品为解。作为法治专业媒体人,说到底就是要有持续的专业作品输出。多年来,这种坚持没有徒劳,但与自我乃至外界的预期尚有很大的差距。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媒体时代,还是要保持定力,办好具体事,写好新闻稿,相信只要坚持,必有回响。
特色如何凸显?以产品为解。本报在外宣海报中写到“见证者、记录者,更是建设者”,这应当成为新时代河南法治报人更鲜明的特色。作为法治媒体,尤其是在促进“全民守法”方面,我们应当“更是建设者”。2024年,本报成功举办了河南省第二届“豫见法治”大学生普法知识大赛,这是对本报特色的一次生动具体的诠释。打造具有本报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体系,永远在路上。
优势怎样发挥?以精品为解。犹记得一位领导说过:“作为青年人,三年、五年、十年……总得有几件拿得出手的事。”我的理解是,不论做什么职业、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出精品的心劲和能力,唯有如此才称得上具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回首2024年,有收获、有遗憾,精品寥寥。展望新的一年,努力以出精品自勉,释放活力,不懈求解。
王晓林
“文字之美,常藏于细微之处;而编校之力,则隐于无声之间。编校工作,总让人既爱又怕。爱,是因为它关乎文字的精妙打磨;怕,是因为稍有不慎,错误便悄然生出,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我摘录的一则读书笔记,它让我感慨良多。
无论是编还是校,最根本的都是用心。做编辑时,我用心和作者沟通,以更准确地把握稿件的精髓,将其中的观点和思想更完美地呈现;而做校对,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用心的意义。其实,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如此:“人的心思用在哪里,哪里自然会开花结果。”
年初,同事告诉我,我们在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河南赛区的相关奖项。当看到同事把团体奖和个人奖都领回来时,手握沉甸甸的证书,去岁的寒凉一下子都化作十里春光。
五一过后,有同事退休,我又被抽调参与集团报检,校对室工作压力较大。在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之外,老校对们将平素积累的心得悉数分享给新同事,她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进步很快。大家齐心协力,校对室的工作逐渐回归正常。
辞旧迎新时,我在工作群里发出提醒:时光流转,我们的使命永远不变。请大家特别注意“去年”“今年”“明年”等字眼儿,以及报头日期的年份。
我们即将进入充满无限生机的新的一年,愿每一个可爱的你幸福、平安!
李梦扬
从濮阳调整至洛阳任驻市记者,攻坚克难成了本年度的主题。
紧贴平安建设,做好服务攻坚克难。这一年,河南法治报大力宣传了洛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的一系列要求,自觉履行保一方平安责任的经验做法,以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想深一层、谋深一步,帮助政法单位梳理、分析、发布外宣信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工作主动权。
深入基层一线,转改文风攻坚克难。我注重从基层政法单位、基层政法工作中攫取最鲜活的素材,采写的《“清”出气正人和 “建”起长治久安——洛阳市“三清两建”工作纪实》等稿件,被省委政法委“中原盾”官方微博号、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转发;与洛阳市委政法委联合打造“咱身边的洛阳政法人”专栏,以小故事、小切口,宣传积极投身政法平安建设工作的单位、个人。
努力学习提升,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新的工作环境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这需要我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我坚持“心中有戒”,虚心接纳建议,主动在领导和同事的监督帮助下推动工作开展。
回望2024,攻坚克难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懂得了要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工作生活,相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伍红梅
今年是我入职河南法治报社的第十九个年头。这一年,河南法治报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为发展注入新活力。我也更加感受到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重要性和固守本源、力求创新的紧迫性。
因为人手少,编辑每人每天至少要做两个版。一年下来,我要做500多个版、编辑4000多篇稿件。编辑们多手准备、随机应变,尽全力保障不耽误出版工作。
河南法治报作为法治类专业报,自然少不了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版面和栏目。我经常做的版面包括以案说法、法在身边、法治关注等,这就要求编辑不但要具备新闻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做到万无一失、准确无误。
今年以来,在部门领导的指导下,我还积极采写了《警惕骑行热背后的法律风险》《追星别过界法律不可违》《维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等稿件,紧跟社会热点,探讨法律专业问题,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奉献、讲进步、讲担当,才能行稳致远。工作需要用心,责任心、上进心必不可少;工作需要用情,更要有燃烧激情的动力;工作需要用力,要用能力、潜力、耐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无悔过往,不惧未来。新的一年,我会继续为河南法治报社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苏海燕
这一年,我和同事们共同见证了法眼融媒工作室的成立。这对团队的每一名成员来说,是荣誉,也是压力。
作为一线编辑,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抓住机遇,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将纸媒和新媒体更好融合起来。年初,我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月月有精品,年年有亮点,打造更多“爆款”。
在直播工作中,我最常参与的是法院执行直播。有一次,执行法官准备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我独自一人带着3部手机奔赴现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左手一部手机直播,右手一部手机捕捉现场瞬间,还有一部手机备用。这一播就是一上午,结束后我立刻剪辑、发布视频。
每次直播前,我都会提前了解案情,与执行法官沟通交流,尽全力带给观众更好的观看体验。
制作视频是我的本职工作。作为法治媒体,更应聚焦社会影响力大的话题。我制作的贵阳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件相关视频,在视频号上收获了点赞、转发双“十万+”的突出成绩。我相信,量变一定会产生质变。
我也多次接手大型系列融媒采访报道。经过这些历练,临危不乱成为我这一年的职场标签。
2024年,了不起的我们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精彩篇章。2025年,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今年1月,“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组走进安阳。
本报编辑、校对在参加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的路上。
“黄河流域平安图景”系列报道之生态黄河篇:大河汤汤奔流绿色中国 “黄河流域平安图景”系列报道之大美黄河篇:多姿多彩扮靓壮美黄河 1345名新入职律师奔赴一线实践锻炼——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基层法治建设新模式 青年律师: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