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养鱼一窍不通,创业初期连续3年亏损30余万元,到建起苗种、养殖、销售、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秦银华用20多年的坚守和耕耘,探索出一条养鱼致富路,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巾帼鱼王”。
2000年,秦银华初次接触水产养殖业,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养鳜鱼。由于缺乏技术等原因,试水以失败告终,连续3年亏损30余万元。执着的她并没有放弃,不惜变卖房产,继续坚持“养鱼路”。
“和种粮食一样,最重要的是种子。我们想培育出优质的鱼苗,将它们在养殖户中推广,这样才能带动东西湖区特色鱼养殖产业发展。”秦银华扎根东西湖区东山街群力大队,成立了武汉渔水情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鱼苗繁育。
2016年,传统“四大家鱼”行情持续走低,中高端品类鱼逐步兴起,她嗅到商机,想进行养殖转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丈夫李允通过书本学习和走访,发现养殖黄颡鱼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于是她开始把目光放在黄颡鱼养殖和鱼种育苗。
刚开始,养殖户们觉得继续发展“四大家鱼”更稳妥,不敢贸然转型。“转型发展光靠说不行,得让大家看到成效。”秦银华开始自己探路,试养杂交黄颡鱼和培育鱼种。她一方面科学投饵,一方面利用循环水过滤、尾水处理等措施提升水质。
“不懂就学!”她跑市场、学技术,对集中养殖区、污水沉淀区和净水区做出合理配置,同时,采用物联网等技术,24小时进行水质监控,实时了解鱼塘溶氧量、水温、PH等相关数据,降低劳动强度和养殖风险,提升养殖效益。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渔水情养殖基地杂交黄颡鱼亩平利润比传统“四大家鱼”高出近3倍,10亩水田年底产量高达8000多公斤,纯利润超过10万元。
近年来,公司还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开展太阳鱼人工繁育,与长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大鳍鱯人工繁育,公司鱼苗繁育量和生产效益逐年攀升。如今,秦银华的渔水情养殖基地的养殖水面,从20亩扩大到200亩,年产成鱼100多万斤、鱼苗约2亿尾。
秦银华在工作中
秦银华的丰收被养殖户们看在眼里,有养殖户找她取经,她手把手传授养殖方法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在她的带动下,周边300多家养殖户形成总面积达3000多亩的规模化养殖基地,渔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巾帼鱼王”。
2020年疫情期间,秦银华积极响应号召,带领公司团队全力保障鲜鱼保供工作。武汉渔水情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被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列为第一批“鲜鱼保供单位”,她组织人员迅速筹备,3天内落实人员、车辆、鲜鱼全部到位。公司共向武汉400多个小区供应鲜鱼60多万公斤,并向协和医院、同济医院、一医院等抗疫一线单位及小区赠送鲜鱼、龙虾2万多斤,解决了关键时期武汉市民没鱼吃、吃鱼难的民生问题。
一路走来,秦银华收获了诸多荣誉。公司、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被评为省级、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也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大学科研合作基地、实习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及全国农业重大技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鱼示范基地。
但她没有停止进步。目前,她和乡亲们正在养殖基地探索实施池塘化循环流水养殖,在提高鱼类养殖密度和品质的同时,实现尾水零排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此外,秦银华还谋划着用更为生动有趣的方式,将自己所熟知的现代水产知识以科普的形式展现出来,全流程展现鱼类的繁育、生长过程,把基地建成集“生产、加工、科普、农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渔业产业园,为大家提供一个走进水产、走进鱼类的机会。
来源: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了 解 科 协 工 作
掌 握 科 普 知 识
长按二维码
关注科普东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