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洲:给电力勘察插上“翅膀”
他从事测绘工作15年,走遍了祖国十几个省份;他勇闯非洲、去东南亚,为国家电力建设和援外工作作出重大贡献;他坚守初心、坚持创新,获得多项科技大奖,他就是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勘测分院总经理助理丁亚洲。
守初心 闪耀青春足迹
测绘是电力建设的基础工作,电力线路勘探长年在野外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量大,挑战性极强。长期的野外实践,丁亚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野外作业经验和熟练的作业技能,还养成了深思熟虑、一往无前的作业习惯。面对一项项新的工程,干什么?怎么干?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他处理起来都游刃有余。
“2018年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上,因地形条件复杂、高差大,刀背梁及45度以上陡坡遍布,经常出现到达预排塔位之后发现方案无法成立,频繁返工的现象,现场选定线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他回忆,后来通过机载激光雷达来获取地形数据,并制作坡度图、超大比例尺地形图等来指导选定线,大大提高工作成效。
四年后,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因途径恩施、宜昌五峰岩溶强发育地区,地下溶洞较多,常规测量手段无法详细、方便探测其发育走向,无法判定其影响范围,对选定线工作造成困扰。“后来通过引入手持激光扫描技术,对复杂的溶洞内部空间进行激光扫描和三维建模,生成附带准确坐标信息的溶洞三维模型,可直观判断其和塔位空间位置关系,准确判断对杆塔基础的影响程度。”他如是说。
“尽管野外工作会遇到危险,但也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恩施的云海、五峰傅家堰的溶洞也曾让我苦中作乐!”春夏秋冬,斗转星移,对丁亚洲来说,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秉恒心 坚守创新攻关一线
“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丁亚洲进行技术研发的宗旨,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标了第一条海外输电线路工程——瑞丽江一级水电站至达贡山镍矿220kV送电线路工程。面对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危机四伏的疟疾毒虫,连绵不绝的雨季泥泞,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义无反顾地主动奔赴缅甸,翻高山、趟沼泽、睡帐篷。
值得一提的是,他开创性地利用卫星影像立体测图技术应用于海外电力线路施工图设计,解决海外工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缺失的问题,从内业即可生成简要的线路平断面图,供设计预先排位及优化路径方案,避免了大量的现场勘测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经过研究,我们决定采用2.5米分辨率的SPOT 5卫星影像立体像对,通过卫星影像匹配,生成立体匹配片,经过现场GPS航迹对影像进行纠正,实现坐标系框架跟实地一致,并在内业电脑上生成测区具有真实坐标的三维地形数据,再现沿线的三维场景,在三维场景上进行路径优化。”丁亚洲感慨,这在当时国内外电力行业中是首创技术。
此后,该技术成功应用到国外埃塞城网改造工程项目群、国内恩施变~水布垭变500kV输电线路工程、十堰500kV输变电工程、恩施电铁220kV线路项目、古夫~陈家冲220kV线路、桔城变~远安变220kV线路、十堰龙虎沟220kV线路工程等数十个项目。
铸匠心 打造“丁亚洲创新工作室”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最大程度降低野外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丁亚洲长期思考的问题。“在卫星影像立体测图技术上,由于卫星遥感影像过于宏观,分辨率和精度有限,对电力工程施工图设计来说依然作用有限。”
于是,回国后他开始致力于无人机测绘技术的研发,并于2013年申报无人机智能化测绘课题项目,并成功引入公司首套无人机遥感测绘系统,经过2年的技术研发、QC项目开展与应用实践,使得公司输变电工程的设计优化选线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外业勘测进度至少提升30%,同时终结了工程前期无高清影像的时代。
正是这种创新项目从一线中来,创新成果到一线中去的劲头,2015年4月丁亚洲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8年时间,丁亚洲创新工作室有28项技术成果已经直接应用到工程当中去,其中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基建阶段通道智能化自验收技术让他很有成就感。
原来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通道验收主要采用人工作业模式,需要验收人员翻山越岭沿电力线通道进行巡视,依靠经验判断是否存在危及电力线安全运行的因素。验收人员在地面目视电力线,特别是在植被茂密地区,存在很大的盲区,通过目视无法判断电力线与障碍物之间的净空距离,依靠手持测距仪也很难准确测量空间距离,验收作业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此技术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获取线路沿线激光点云数据,通过系统建模分析,能够准确测量出线路通道内树木、建筑等障碍物对导线的距离,自动生成电力线检查报告,对未能满足运行要求的危险点进行识别,实现通道智能化自验收。”丁亚洲介绍,每年创新工作室成员都要结合电力工程和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需要,围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工作室的相关专业开展技术攻关。
在他的努力下,创新工作室在2020年成功获湖北省总工会创新工作室命名,并且在2022年成功获得省示范创新工作室命名。
“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他经常用这句话激励自我,工作15年间,他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次,行业级以上优秀工程勘测奖15次,国家级QC成果奖一等奖1次,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EI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9篇,编写行业标准、团体标准4部。
来源: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了 解 科 协 工 作
掌 握 科 普 知 识
长按二维码
关注科普东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