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无字碑》唱腔设计郭全民
国家一级作曲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原作曲、指挥
多年来先后作曲指挥的大型剧目100余部,小型剧目及各种形式和体裁的音乐作品300余部。其中八部作品,先后在中国艺术节、戏剧节、秦腔节、全国梆子腔新剧目调演等国家级重大艺术赛事中获得优秀作曲和音乐设计奖;二十余部作品先后在省市级艺术赛事中荣获作曲一、二等奖和指挥奖。
《艺术教育是文化艺术团体的助推器》等数十篇论文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其中《戏曲行当声部化初探》在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地方戏曲音乐理论研讨会上获得论文奖;陕西方言诗歌集锦《闲言浪语》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获得第四届陕西省青年文艺创作奖,并被政府授予"青年音乐家"荣誉称号。
郭全民认为,《无字碑》的唱腔音乐创作理念要遵循回归传统而不陈旧,创新发展而不离谱的原则,充分发挥秦腔音乐六大板式和两大声腔的特性,根椐剧情发展的需要,删繁就简,重新架构,让板式灵动起来,为角色服务,打破传统行当的束缚,让剧中人物声腔个性化,多元化,让人物性格声型化。
秦腔《无字碑》唱腔配器程长宁
西安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程长宁认为,配器要在突出唱腔音乐主线条和主要伴奏乐器风格特色的基础上,以民乐引领主音调,融入交响乐元素,追求音乐多元化。同时采用管弦乐队丰富的色彩和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感背景和人物意向,对宏大厚重的历史进行现代艺术表达。在唱腔音乐的戏剧塑造上,追求符合剧情发展和人物个性特征的准确性表达,彰显“大秦正声”的风格特质。
西安三意社,原名“长庆班”,演出活动始于1895年,创始人苏长泰,1921年正式更名为“三意社”。三意社是当代中国具有百年戏剧演艺史的剧社之一,百余年来,三意社历经沧桑和文化洗礼,创作出一大批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涌现出苏哲民、苏育民、苏蕊娥、王辅生、周辅国、乔新贤、李正华、肖玉玲等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享誉盛名,为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省、市、曲江新区和西安演艺集团关心支持下,西安三意社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成功创作、复排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秦腔剧目, 先后参加建国五十周年、七十周年晋京展演活动,涌现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侯红琴,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升娟,西北名丑薛广民,国家一级演员康亚婵、马路路、王战毅、李应红、李康定、王永进、屈苏红、巩娇浇,著名编剧刘戈兵、著名琴师米春胜、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张崇学、优秀导演刘伟、李晓娟等艺术家和青年艺术人才。
在现任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侯红琴带领下,西安三意社内设艺术委员会、创作中心、业务办公室、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辖秦腔苏(育民)派传承工作室、肖(玉玲)派传承工作室、秦腔音乐传承工作室)等业务部门,深入开展优秀传统剧目传承与新创剧目创作工作。在常务副总陈宁博引领下,综合、人资、财务、企宣等部门持续加强剧社运营管理、剧目宣传,不断夯实百年三意社文化品牌。
目前,三意社能够演出经典剧目《火焰驹》《玉堂春》等30余部传统大戏,新编眉户现代戏《谷雨》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大明宫》荣获第五届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特别奖”;新编历史剧《七步诗》荣获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传统戏《集云山》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司马迁》荣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红色题材现代戏《陕北往事》荣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陕西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无字碑》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 END -
编辑|宋含露
初审|张崇学
复审|陈宁博
终审|侯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