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秦之腔讲好陕西故事——秦腔《无字碑》首轮演出圆满成功,好评如潮!

体娱   2024-10-11 11:41   陕西  

2024年10月6日—10日,西安开元大剧院秦韵悠扬,掌声热烈,一场展现武则天传奇故事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在这里火热上演。五天五场演出,场场爆满,现场观众沉浸于黄钟大吕之音中,陶醉于高亢悠扬的秦韵里,步入浩浩历史,感受巍巍大唐,舞台上的精彩呈现引发出观众对“无字碑”的无限遐想。


在隐喻着大唐庙堂权力格局的舞台空间中,“钩心”“进饼”“入戏”“面碑”四折戏徐徐展开,后宫内、朝堂中、乾陵上发生的故事一一呈现,生动演绎出作为妻子、母亲、皇帝的武则天在复杂的皇权之争中,曲折的心路历程和多面的形象。


钩心

进饼

入戏

面碑

剧中主演侯红琴,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卓越的表现力,将“武则天”的霸气、智慧、柔情等多面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立体感。观众欣赏着表演,也一同经历着“武则天”的传奇历程。



来自上海的余女士感慨道:“我是西安人,这次专程从上海赶了回来,陪父母一起来欣赏三意社的新创剧目《无字碑》,这部剧让我对武则天,对那段尘封在书本中的历史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武则天不仅仅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也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一位有血有肉的女性。”


翟旭鹏先生在《无字碑下任评说》一文中写到,“侯红琴不愧是一个好把式,唱念之间,有板有眼,精神气象,尽显一代女皇的威严。这个角色,由正旦到老旦,行腔也在发生变化,甚至加入了一些美声唱法,充分显示了侯红琴的唱功与实力,一个人统摄全场,使整个戏都热了起来。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雄、张涛,三意社骨干演员,李康定、刘卓琳、王战毅、李小卫、马路路等,在剧中均有惊艳的表现。再加上灯光,舞美和音乐,现场有种摄人心魄的震撼。”



著名品牌策划专家、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部部长,央视融媒网执行总编辑总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教授李长征先生高度赞扬《无字碑》,他表示,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近年来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和平台大力推广与宣传,让众多文旅项目火爆全球,希望《无字碑》这部剧能够把秦腔这一非遗文化发扬光大,有力推动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



10月8日上午,西安三意社组织召开秦腔《无字碑》专家研讨会,肖云儒、马也、柳萍、王馗、王小康、李震、张弘、赓续华、罗松、武丹丹等专家大咖与主创、主演团队汇聚一堂,对本剧进行剖析品评、巡诊把脉,专家们对这部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多维度提出中肯的打磨提升意见。


侯红琴表示,在首轮演出后,三意社将集中专家与观众的意见建议,对《无字碑》进行新一轮的深度打磨提升,“这部剧不会是一部演一轮就压箱底的戏,我们要让它作为三意社经典、作为秦腔经典传承下去,让百年老社的自信,在新‘当家戏’中持续闪耀。”



《无字碑》首轮演出结束后,三意社马不停蹄,10月11日下午16点将在雁塔区高家堡小区演出精品折子戏,10月20日—24日(农历9月18日至22日)赴甘肃省陇南礼县,在龙林镇文化大院演出10场秦腔传统大戏。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西安三意社,原名“长庆班”,演出活动始于1895年,创始人苏长泰,1921年正式更名为“三意社”。三意社是当代中国具有百年戏剧演艺史的剧社之一,百余年来,三意社历经沧桑和文化洗礼,创作出一大批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涌现出苏哲民、苏育民、苏蕊娥、王辅生、周辅国、乔新贤、李正华、肖玉玲等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享誉盛名,为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省、市、曲江新区和西安演艺集团关心支持下,西安三意社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成功创作、复排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秦腔剧目先后参加建国五十周年、七十周年晋京展演活动,涌现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侯红琴,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升娟,西北名丑薛广民,国家一级演员康亚婵、马路路、王战毅、李应红、李康定、王永进、屈苏红、巩娇浇,著名编剧刘戈兵、著名琴师米春胜、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张崇学、优秀导演刘伟、李晓娟等艺术家和青年艺术人才。

在现任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侯红琴带领下,西安三意社内设艺术委员会、创作中心、业务办公室、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辖秦腔苏(育民)派传承工作室、肖(玉玲)派传承工作室、秦腔音乐传承工作室)等业务部门,深入开展优秀传统剧目传承与新创剧目创作工作。在常务副总陈宁博引领下,综合、人资、财务、企宣等部门持续加强剧社运营管理、剧目宣传,不断夯实百年三意社文化品牌。

目前,三意社能够演出经典剧目《火焰驹》《玉堂春》等30余部传统大戏,新编眉户现代戏《谷雨》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大明宫》荣获第五届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特别奖”;新编历史剧《七步诗》荣获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传统戏《集云山》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司马迁》荣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红色题材现代戏《陕北往事》荣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陕西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无字碑》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 END -  

文字|宋含露

初审|张崇学

复审|陈宁博

终审|侯红琴




百年三意社
三意社原名“长庆班”,演艺活动始于1895年,创始人苏长泰。1921年正式更名为“三意社”。三意社长期活跃于戏曲舞台,为秦腔剧种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演出大量优秀剧目,并涌现出大批著名秦腔大家,如苏哲民、苏育民、肖玉玲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