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无字碑》 | 灯光设计邢辛——大气简约与诗意抒情的表达

体娱   2024-10-01 15:05   陕西  

秦腔《无字碑》灯光设计邢辛

■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

■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邢辛先生作品涉猎广泛,近年主要舞台设计作品有话剧《林则徐》、歌剧《苍原》、音乐剧《爱情神话》、舞剧《朱鹮》、甬剧《典妻》、川剧《死水微澜》、黄梅戏《徽州女人》、晋剧《傅山进京》、京剧《骆驼祥子》、昆曲《红楼梦》、沪剧《敦煌女儿》、梨园戏《节妇吟》、秦腔《西京故事》、评剧《红高粱》等。
曾连续获得九至十四届文华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奖;2004—2010年度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舞美设计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灯光设计奖;第六、七、八届中国戏剧节舞美奖;多次获得中国艺术节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等国家级奖项。
邢辛认为,《无字碑》的风格样式、灯光语汇运用应是大气简约并具历史厚重感、充满诗意与抒情的表达。用舞台空间丰富、时空虚拟、灯光等手段加强这种形式感,强调视觉整体的现代表达。
同时注重前后空间、高低层次与表演区的光比与色比的平衡、在渲染整体氛围中,突出某一戏剧表演区域。光的明暗、色调以戏剧表演为中心,整体光色沉稳单纯。
邢辛强调,要充分重视多空间布景结构,加强舞台纵深感与地面布光配合,形成既统一,有时又有极大对比的立体画面空间。灯光变化与转换强调节奏感,与表演及音乐性同步。

西安三意社,原名“长庆班”,演出活动始于1895年,创始人苏长泰,1921年正式更名为“三意社”。三意社是当代中国具有百年戏剧演艺史的剧社之一,百余年来,三意社历经沧桑和文化洗礼,创作出一大批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涌现出苏哲民、苏育民、苏蕊娥、王辅生、周辅国、乔新贤、李正华、肖玉玲等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享誉盛名,为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省、市、曲江新区和西安演艺集团关心支持下,西安三意社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成功创作、复排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秦腔剧目先后参加建国五十周年、七十周年晋京展演活动,涌现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侯红琴,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升娟,西北名丑薛广民,国家一级演员康亚婵、马路路、王战毅、李应红、李康定、王永进、屈苏红、巩娇浇,著名编剧刘戈兵、著名琴师米春胜、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张崇学、优秀导演刘伟、李晓娟等艺术家和青年艺术人才。

在现任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侯红琴带领下,西安三意社内设艺术委员会、创作中心、业务办公室、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辖秦腔苏(育民)派传承工作室、肖(玉玲)派传承工作室、秦腔音乐传承工作室)等业务部门,深入开展优秀传统剧目传承与新创剧目创作工作。在常务副总陈宁博引领下,综合、人资、财务、企宣等部门持续加强剧社运营管理、剧目宣传,不断夯实百年三意社文化品牌。

目前,三意社能够演出经典剧目《火焰驹》《玉堂春》等30余部传统大戏,新编眉户现代戏《谷雨》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大明宫》荣获第五届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特别奖”;新编历史剧《七步诗》荣获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传统戏《集云山》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司马迁》荣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红色题材现代戏《陕北往事》荣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陕西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新编历史剧《无字碑》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 END -  

编辑|宋含露

初审|张崇学

复审|陈宁博

终审|侯红琴



百年三意社
三意社原名“长庆班”,演艺活动始于1895年,创始人苏长泰。1921年正式更名为“三意社”。三意社长期活跃于戏曲舞台,为秦腔剧种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演出大量优秀剧目,并涌现出大批著名秦腔大家,如苏哲民、苏育民、肖玉玲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