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富平县以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部署要求,瞄准企业生产经营忧心事、紧盯企业办事难堵点,创新推行“无事不扰 一叫就到”服务机制,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零干扰”、服务沟通“零距离”。具体做法:
健全“四项制度”,筑牢机制“强支撑”
一是注重制度发力。制定《“无事不扰 一叫就到”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全面深入推行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制管理办法》《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健全涉企服务制度。二是创新执法监管。创新实施行政执法备案制度,全县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未经批准、备案,不到企业、项目现场开展执法检查,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制度实施以来涉企调研、检查、会议等活动显著减少,处罚企业个数和罚款金额分别同比下降43.2%和43.9%。三是强化考核激励。制定《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周调度、月分析、季度考核”机制,对工作推进扎实、改革成效显著单位进行书面表彰。授予16家单位、21名个人“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紧盯“三个时序”,规范执法“零干扰”
一是事前报批管理。中省市组织的例行执法检查,制定年度计划,填写“行政执法备案表”,明确检查时间、内容等,由分管县长批准,提前1周向县营商办报备。必要的临时性检查,提前1个工作日报备。未经批准擅自入企的,由县纪委监委依规处置。2024年以来备案各类执法检查10批次、涉及企业项目246个。二是事中规范执法。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主动出示《备案表》和执法证件,按照备案内容进行检查,不随意扩大范围。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2024年开展联合执法8批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县司法局定期开展随同执法活动,县营商办定期组织监督员“跟执法”活动,累计开展活动8批次。三是事后监管评估。强化执法服务理念,执法检查以规范生产经营为目的、检查结果以整改规范为主导,把法规、政策解读贯穿执法全过程,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广泛采用“721”工作法,严格执行155项“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清单,累计办理涉企“免罚轻罚”案件172件,减免金额98.7万元。
做优“三个主动”,服务沟通“零距离”
一是主动下沉帮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强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县级领导包联遍访“五上”企业,帮助39家负增长企业止跌回升。召开政企早餐会42次,邀请企业110家、协调解决问题61个。141名领导干部参加“双包一解”活动,包联企业项目176个、解决问题89个。产业园区深入开展“1+2+N”活动,每周与企业联络1次、每月与负责人见面2次、送政策上门N次,帮办代办事项1158件。二是主动送达政策。聚焦企业落户、项目落地等需求,各部门主动匹配惠企政策,为企业争取奖补资金1.5亿元、专项资金1232万元、减免税费4655万元。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0次,开展融资对接活动42场次,落实信贷资金21.3亿元。紧扣特色主导产业,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全县有效注册商标7625件、有效发明专利44件,富平县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三是主动改革创新。深化“综合一窗”改革,综合窗口占比达到50%,梳理事项548件、申报材料压减33%、办理时限压减50%,企业群众“进一扇门、抽一个号、来一个窗、办多项事”。探索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手续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提速80%。探索“小切口”改革,创新实施经营主体“集群注册”登记、“一屏注销”等改革,实现企业开办、注销、准营“一站式”服务,累计办件1504个。富平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推行不动产登记“减、降、服”改革,不动产登记窗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
强化“三项举措”,建立督查“硬指标”
一是强化督办整改。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聚焦关键环节自查自纠,逐一对账销号。公布营商办、纪委投诉举报电话,不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建立问题清单,限期整改落实。营商办联合纪委监委、政府督查室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督查工作,通报典型案例,通过正面案例示范,反面警示教育。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完善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从社会各界选聘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14名,开展政务服务体验、“跟执法”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大县融媒体对县域营商环境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曝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倒逼整改提升。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各部门负责人为营商环境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超时办理、懒政怠政”等现象,“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理,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