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家一个爷,叫汪玉希。这位爷烟瘾大,片刻不吸,即坐立不安。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劳动。锄地时,这位爷烟瘾发作,身心焦躁,但口袋里的烟卷儿已抽尽了,眼见握锄头的手绵软无力,地垄间脚步凌乱无序,苦苦隐忍不住,于是,就佯装肚子疼,向生产队长告假回了家。
家里寻不着钱,就从他娘藏匿的瓦罐里,偷了四个鸡蛋,请本族一位小弟——磨栏,代他去后街供销社换烟。
那年月,农家皆贫,所需生活用品缺钱购买,可用鸡蛋置换。鸡蛋似黄金,是硬通货。当时就有一段顺口溜:
地瓜干子是主粮,
鸡屁股里是银行。
家家户户一个样,
老太太们当行长。
彼时,一个鸡蛋大概价值五分钱,等价交易,能换盐换糖换烟换醋换火柴换酱油换煤油换针线……供销社里的商品都能置换。算算,四个鸡蛋可置换几盒香烟呢?两盒,——“秋叶”牌香烟。这种香烟售价为九分钱一盒。当年,这香烟有个别称,叫“一毛找”。就是一毛钱买一盒“秋叶”牌香烟,售货员要找回一分钱。这一分钱,若请他人代劳买烟、换烟,一般找回的是一个糖块,作为对跑腿儿者的酬劳。那么,这位小弟当然愿意代劳。四个鸡蛋换两盒香烟,他可收获两颗糖块享用,以当年寡淡的口舌,这是个肥差!于是,小弟磨栏欣然领命,双手捧着四个鸡蛋,亢奋地跑向后街供销社。
从前街到后街,需过一条狭长而曲折的胡同。或是急于享用那两颗糖块,小弟磨栏愣头蒙脑地疯跑狂颠,超速行进,但在胡同转角处,与迎面疾走的一位媒婆子——马金莲撞了个满怀,手中捧着的四个鸡蛋立时撞了个稀巴烂,蛋液糊了媒婆子马金莲一布衫。
这件事情传出去,被村里一个“老右派”编成了顺口溜:
汪玉希锄地烟瘾发,
佯装生病回到家。
左翻右找没有钱,
偷他娘四个鲜鸡蛋。
鸡蛋换烟丢脸面,
隔墙唤来汪磨栏。
磨栏弟呀好磨栏,
快拿鸡蛋去换烟。
四个鸡蛋两盒烟,
糖块归你吃着甜。
磨栏手捧鸡蛋把路赶,
想着糖块口垂涎。
胡同狭长光线暗,
磨栏狂奔往前蹿。
左一拐,右一转,
撞翻媒婆马金莲。
鸡蛋破碎蛋液流,
糊了金莲一布衫。
这个“顺口溜”当年在我们村庄广为流传,成为村人饭场中、劳动时的笑谈。在那个文化生活贫乏、娱乐项目欠缺的年月,几段“顺口溜”往往会给人们带来诸多欢愉。这“老右派”也因此在村民中博得了好彩头,村里发生了什么趣事,村民们都愿意讲给他听,鼓动他编排。
“老右派”原是县上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因编顺口溜被人抓到把柄,被打成了“右派”,取消了教师资格,开回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他嗜好不减,仍喜编顺口溜。
这个“顺口溜”的趣点在哪里呢?大概是:烟瘾发作者没抽到香烟,还破费了四个鸡蛋;小弟没吃到糖块,白跑一趟;媒婆子穿着新布衫来前街说媒,被蛋液糊脏了布衫,也没去成。情节简单,但一连串的效应却道出一个结果:都是白忙活!
前些日子,本家的这位爷去世了。葬礼那天,一些晚辈说起这段“顺口溜”,又笑了一场。
欧美国家的葬礼,少见嚎哭与悲戚。悼词,亦多为追忆逝者平生之趣事,感怀逝者生活之通达,情怀之浪漫,因而场面轻松而诙谐。通过一些趣事,唤起人们对逝者生前愉快的追思,并抚慰亲属,为亲友留下画面式的美好回忆。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葬礼上,他的老友便以轻松调侃的语气,追忆了诸多他生前的趣事,现场几度爆出热烈的笑声。我想,逝者若能听见,亦必定会心一笑,欣然畅然。如一位优秀的演员,登台时观众鼓掌欢迎,谢幕时人们同样鼓掌欢送一样,倒不失为一种真挚的送别方式。
一个农民,平生自然没什么传奇经历,更无丰功伟绩值得颂扬。那么,几段趣事,或更易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或某些启示。
一位堂叔感慨:那年月,饭食寡淡,没油水。四个鸡蛋配韭菜,能炒出一盘子好菜肴。抽烟有什么好处呢?嗜烟如命,最后还是把命搭在了烟上。这不,肺气肿,呼不上气,生生憋闷死了!
又劝大家:戒烟吧,都戒烟吧。
是啊!戒烟吧,该戒烟啦!大家都自言自语说。
一个年轻人,将衣兜儿里的半盒子香烟掏出来,抓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坚定地说:戒烟!
2021年5月
——选自汪少飞精短散文集《讲究》
作者简介
汪少飞,男,河南内黄县人。童年生活在农村,少年生活在农场。1986年9月应征入伍,在北京总参某部服役,1989年2月至7月在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同年8月,考入鲁迅文学院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办大专班。1992年至今,在某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刊发中短篇小说40余万字。作品散见《解放军文艺》、《山东文学》、《奔流》等报刊;著有长篇小说《局》、《迷途的羔羊》;中短篇小说集《寻找小娟》、《疯长的野草》;散文集《讲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