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发现:冬天经常喝茶的人,若不想早早进医院,这5点要牢记
自从入冬以来,张伯就经常觉得手脚冰凉,为了驱寒,他养成了每天喝茶的习惯,每天下午5点,他都会准时坐在阳台沏上一壶热茶,慢慢品味。
可最近,张伯发现自己晚上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还经常感到胃肠不舒服,时不时隐隐作痛。
“老张,你最近是不是茶喝得太多了?”一天下午,老伴看着他又端起茶杯,忍不住问道。
“怎么会呢?我每天都这样喝啊。”张伯有些不解。
老伴轻轻地叹了口气:“我听说冬天这个时候喝茶对身体可不好,你是不是应该改改这个习惯了?”
老伴的话让张伯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喝茶习惯,竟然可能是导致身体不适的罪魁祸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茶作为传统的健康饮品备受推崇。
然而,医学研究却发现,冬天经常喝茶的人,在某些时间段喝茶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饮茶,避免健康隐患呢?
01
冬天经常喝茶的人,这5点要注意
冬天白天的时间短,夜晚来得早,下午5点钟,正是白天和夜晚交替的时刻,阳光开始慢慢退去,人的生物钟也在这个时段逐渐进入“休息模式”。
此时如果喝一杯浓茶,尤其是含有咖啡因的茶类(比如绿茶、红茶),可能会对身体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咖啡因作为一种神经兴奋剂,会刺激大脑保持活跃状态,抑制大脑释放褪黑激素,从而影响人的睡眠。
研究表明,下午5点到晚上7点是生理周期中较为敏感的时段,如果此时饮用浓茶或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饮品,可能会导致晚上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引发失眠、早醒等问题。
冬天,身体为了应对寒冷会将大部分能量集中在保持体温上,这时候胃肠道的活动自然减缓。
而胃肠功能在冬天原本就比较弱,过量饮茶,尤其是在下午5点左右,可能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茶叶中的鞣酸成分,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反应,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特别是当你空腹或稍微吃了些食物后,喝茶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胃壁,从而引发胃部不适。
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可能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问题。
冬天是“寒气”最盛的季节,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冬季气温低,人体容易受到外界寒冷的影响。
如果饮用过于寒凉的茶类,可能会加剧体内寒气的积聚,尤其是绿茶、白茶等被认为是寒凉性质的茶品,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关节疼痛、四肢冰冷等症状,影响血液循环。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天寒地冻,阴气盛也。”
此时,人体的阳气相对较弱,茶里面的寒凉成分如果摄入过多,可能与冬季寒冷的外部环境形成内外失衡,造成体内寒气积聚,进而影响身体的温暖与活力。
茶虽然是低热量饮品,但很多人喜欢在茶里添加糖或奶精,这样的搭配可能会让你在不知不觉摄入过多的糖分,尤其是在5点以后。
医学研究表明,冬季人体的代谢相对减缓,血糖波动的幅度会比其他季节更大,血糖不稳定很容易促进脂肪积累,导致体重逐渐增加。
体重增加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可能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增加心脏、肝脏等内脏的负担,导致健康问题日益加重。
谈到茶叶,大家常常会忽略一个重要的健康隐患,那就是茶叶中可能含有一定的“重金属”。
尤其是冬天,由于气候干燥,茶树为了应对干旱而吸收了大量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中可能包含铅、砷等重金属成分。
虽然这些成分在茶叶中的含量较低,但如果长期摄入过量,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引发中毒现象。
02
如何健康喝茶,避免这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下午5点后尽量减少浓茶的摄入,特别是绿茶、红茶等含有高咖啡因的茶品。
这些茶类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干扰晚间的睡眠质量,可以选择普洱茶、花茶等温和的茶饮,既放松身心,又不会影响睡眠。
冬季代谢较慢,饮茶也应该保持适量,每天2-3杯为宜,避免过多茶水导致胃肠不适或身体寒气积累。
冬季寒冷,建议选择温热的茶水,比如红茶、普洱茶等。
绿茶、白茶性寒,容易加重体内寒气,不宜大量饮用。
最好在饭后一小时再饮茶,避免茶中的鞣酸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空腹饮茶尤其容易刺激胃部,引起胃酸分泌过多。
选择经过正规检测的优质茶叶,避免低质量茶品中的重金属危害,同时定期清洗茶具,确保饮茶的清洁和安全。
喝茶虽然是一件简单而美好的事情,但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
只有科学饮茶,才能真正发挥出茶叶的养生功效,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有活力。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