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半年后重回扩张区间,“中国制造2025“又被重新发现

文摘   2024-11-01 14:40   北京  

“中国制造2025”正在进入冲刺阶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制造业活动在时隔6个月后重回了所谓“扩张区间”,这绝对是给政策制定者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中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10月上升至50.1,高于了9月的49.8,是自今年5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而另一个更令人鼓舞的迹像是,包含建筑和服务业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本月也上升至50.2,此前9月曾降至50.0。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8,比上月一下子上升了0.4。

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10月份,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向好。赵庆河分析,企业生产继续加快。从行业看,通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4.0%以上,产需释放较快。但是,木材加工及家具、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则均低于临界点,产需仍显不足。

之前,路透社曾“捕风捉影”推出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考虑批准在未来几年内发行史无前例的超过10万亿元(约合1.4万亿美元)的额外主权债券,以提振经济复苏的速度,路透社的报道倾向显然是颇为符合大多数对中国经济怀抱期待者的心理需要,而未必就真的能代表中国政府的打算,当然也直观地暴露出,尤其是欧洲国家仍在把全球经济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经济身上,希望自己也能在中国经济的加速度提振中得到一份红利。

而另一家西方媒体彭博社,旗下机构出台的一份研究报告似乎也在支持路透社的期待,据彭博社10月30日的报道,经“彭博经济”和“彭博情报”对中国13项关键技术的追踪结果显示,现在中国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高速铁路及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五大项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完全超越美西方国家的全球领先地位。

该报道称,在美国的关税遏制、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之下,虽然中国在研发先进半导体制造工艺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诞生于2014年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其实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进展——彭博社对“中国制造2025”的用词是“取得进展”,用词相当谨慎,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它们是一家西方通讯社。

在美国于2018年对中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贸易战、金融战和科技战之后,中国自己已经对“中国制造2025”鲜少主动提起,我理解,这多半是为了尽量少刺激美国人那“脆弱”的神经,免得带来不必要麻烦,但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从来没有被忘记,更是一直处于实施和实践中。

彭博社报道还以华为公司为例,称2019年美国制裁华为公司后,华为的销售额曾经大幅下降,但如今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已经完全复苏,且其最新芯片可能已优于英伟达的H20。

中国政府在2014年开始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大目标,即最刺激美国人的,就是要在10年内成为新兴技术的全世界领导者,现在经过“彭博经济”和“彭博情报”对中国的13项关键技术的追踪结果,分析指出,现在中国已经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高速铁路及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五大项技术领域取得了完全超越美国及欧洲的全球领先地位;而在另外的人工智能、半导体、液化天然气船的制造、生物科技等七大领域,中国也正在快速赶超——再而且,其实美国在半导体、液化天然气船的制造上也根本称不上世界领先。

所以,“彭博经济”和“彭博情报”就有一个搞怪的小结论,即:如果美国想赢得这场竞争,华盛顿需要跑得更快或更努力地“绊倒中国”。

其实,自从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所做的不就是想“绊倒中国”吗?五六年的时间已经证明,美国根本没有了跑得更快的潜力,就只能寄希望于“绊倒中国”。

2023年,按海关当局的口径,中国的贸易顺差是8221亿美元,而按外汇管理局国际的收支口径,中国的贸易顺差是5939亿美元,统计差异虽然很复杂,但趋势都是上升的。2024年1-9月,海关统计中国的顺差为689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6303亿美元,继续上升。

现在,拉动中国贸易顺差增长的惟一主力是制造业的顺差,已经达到了1.6万亿美元的空前可怕的水平,而其中一半的顺差又被原材料进口等大逆差项给冲顶回去了,但中国的总顺差仍然在向着1万亿美元攀升着。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欧洲以及印度之间频繁爆发的各类贸易冲突,其根源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实在太强了,那些相对关系友好的国家体,比如俄罗斯,对中国贸易上还会有一些顺差,但中国的汽车等制造业产品已经占据了当地的大部分市场。

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和无所不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已经开始形成坚韧的口碑,但其实这个趋势也只是刚刚开始,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对中国制造业商品的无敌全能状态还不足够了解,所以,俄罗斯式的“中国商品惊喜”在许多国家会一直发生下去。

从2020年到2024年,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将出现100万到600万辆的爆炸式大增长。虽然在汽车产业史上,4年只是很短时间,但是全球汽车业格局却已经面目全非,比如德国大众汽车要在母国关掉三四个工厂,降薪10%。西方制造业显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通胀。美西方的问题是全社会已经不适合从事制造业,由于民粹弊端、工会毒瘤,制造业就业需要的对价极高,这还只是有限的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如果涉及到全面的制造业基础,那更是不知道如何着手,如果再选择与中国脱钩断链,自建其供应链,成本代价也将极高。

美西方国家本就需要靠印钞发债支撑社会运行,若再要重建供应链,这就等于长期空耗资金,建立低效低回报的生产体系,这种所谓的“独立”是不可能持续的,甚至将导致西方经济的大崩溃。

而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在全球制造业层面上,真正的良性新循环必须围绕中国高效全面的制造业基础展开,而不是将中国作为打压和围堵的对像,在我们看来,美国和欧洲的关税战只不过是它们徒劳的挣扎,更没有整体的应对策略。

俄罗斯国防制造业的振兴带动了国家经济发展

“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2014年轰动展开,到2018年之后又悄然沉寂——但这并不代表它已经消失,其实它就从未消失过,而且,在其沉寂的数年里,美国并没有真正完成自己的“美国制造2025”,欧洲也没有完成自己的“欧洲制造2025”,更令人感觉讽刺的是,随着疫情之后德国经济连续负增长,当年默克尔政府雄心勃勃推出的“工业4.0”计划已经被戏言萎缩成“工业0.4”了。

相反,倒是从2022年第一季度发动了对乌克兰之的特别军事行动的俄罗斯,因为国家安全和获得战争胜利的实际需要,正在重建其强势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规模和效率,加之俄罗斯对中国制造的包容接纳态度,中俄经济都得以走在向上发展的,且基本上不会附带高通胀的正确轨道上。(本文参考“风云学会陈经”自媒体,特些致谢)

参考资料和信息来源

央广网《我国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重回扩张区间》

我谓昆仑】精彩链接

离谱!美西方都懵了,中国突然下水一艘轻型航母,要搞航母舰队?

印度终于醒悟了?莫迪当面表示全力支持中国,美国这回被冷落了!

司马平邦说
最有营养的国际政治和中国竞争力述评,记载中国崛起的甘苦悲欣。司马平邦本人为中国航空学会会员、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