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我第一次吃面包是7岁!秘鲁总统:成为像中国一样的国家!

文摘   2024-11-19 07:34   天津  

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冠对巴西总统卢拉进行专访

刚看了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冠对巴西总统卢拉的一个专访,卢拉这个足以代表巴西底层老百姓意志的革命家总统,说实话,我一看到他那张战斗力十足的脸,就觉得非常令人振奋,王冠也说,坐在卢拉总统对面,他也多次莫名感动。他给他念了中国网友对他艰辛人生的留言——但是关于中国足球的评论下次再告诉他吧,哈哈——这时候,卢拉感动地说:

“王冠,有件重要的事情我想提一下,我第一次吃面包是7岁,我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总统。我从生活中学到了很多,我和我的文盲母亲一起生活。当我的母亲没有食物给孩子们吃时,她会说,’今天没有,但明天会有’。她从不抱怨,她始终相信明天会变得更好。这就是我的生活信条,我总是认为事情会变得更好。”

王冠还说:当我问他中国巴西在脱贫和发展等方面惺惺相惜时,他说:尽管我是巴西惟一一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总统,但我却是这个国家创办大学最多的总统,也是创办联邦技术学校最多的总统。我当时未曾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我想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佣人帮工的孩子、建筑工人的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工程师、医生、外交官、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其实,我不知道王冠听到卢拉说自己7岁才每一次吃到面包时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动,我觉得他所受到的感动可能与我听到这句话时所受到的感动有显著不同。

卢拉总统是1945年10月27日出生的,就是说,7岁时是1952年,有一个基本可比较的数据是,1950年初新中国的人均GDP大概是119元,而同一时期,从1943年开始,巴西经济进入稳健快速发展时期,到1946年,巴西人均名义GDP达到了80美元,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52年的80.92%,也就是说1952年大概的人均GDP就100美元,则肯定大大高于中国当时的人均GDP。其实早在1889年11月,丰塞卡将军就发动政变推翻了帝制,已经成立了巴西合众国。

就是说,在巴西人均GDP达到100美元的时候,7岁的卢拉才第一次吃到面包;而同一时期,新中国刚刚建立3年,还处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的人均GDP大概是119元人民币,那时候全中国7岁了刚刚吃上面包的孩子一定要比巴西多得多——其实,我并不想进行比较,而是想说一种共情,我们中国人跟卢拉是完全共情的。

近日,秘鲁女总统博鲁阿尔特接受中国媒体的一个专访时说,她说现在的秘鲁仍然有些家庭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饭,所以她想把秘鲁建设成一个孩子们能够拥有未来的国家。她希望秘鲁的妇女、儿童都能够安全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不被袭击,希望秘鲁的穷人不再受饥饿困扰,希望秘鲁有更多医院,希望年轻人有机会上大学。

博鲁阿尔特如果只是做了前面的这些表述,我有可能觉得她只是在进行工作性表达罢了,毕竟她也是一个政坛老江湖了,但接着她又表示,她要为一个更加团结的秘鲁而努力,寻求发展,希望成为像中国一样的国家,能够出口技术,成为一个拥有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

“成为像中国一样的国家”

说实话,博鲁阿尔特后面这一小段话真的是打动我了,之前几乎从没听外国人说,尤其是外国的总统公开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成为像中国一样的国家”,虽然她的话是明显对中国的赞美,但这种赞美让我们听来也像被电击了一样,有一种幡然猛醒的冲动体验,真的想不到现在我们天天平平淡淡生活着的这个国家,在万里之遥的大洋彼岸,在另一个有着数千万人口的国家眼里,已经是这样一种印象——以前,我们一直都在说希望中国能“成为像苏联一样的国家”、希望自己能“成为像美国一样的国家”和能“成为像英法德一样的国家”。

还有一件事,说来也令人感动,就是在11月15日下午,在秘鲁首都利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在中国代表团驻地的会见厅,智利总统博里奇,就是那个一脸大胡子的年轻有为的智利总统,他在见到中国领导人时,特地还带来了之前在圣地亚哥国际书展上看到的一本名为中国领导人“谈治国理政”的著作,他还表示愿同中方深化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两国元首会谈结束后,智利总统邀请中国领导人在这本著作(第四卷)上签字。

其实,也就是75年前,即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在全世界排名倒数前十名以内,我们前面说的巴西、秘密和智利在内的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中国与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曾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在这个75年里,对历史来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的过程里,中国人其实是跑呀跑呀跑呀,可以说是追过了大多数的竞争对手,更是甩下了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绝大多数竞争对手,才拥有今天,得到了这些国家的尊重,可以说来之极为不易。

长期舒适于中国现在的生活里,而不睁眼去看看世界,那是极为危险的,因为就历史的常规发展规律来说,中国的现在其实就是一个偶然,那么什么是必然呢,就是如秘鲁领导人所说的,仍然有些家庭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饭——这对75年前曾经与中国处于同一起跑线的那些国家而言,恐怕才是真正的大多数。

而且我们要知道,即使在今天经济发展相对还不错的南美洲大国如巴西和阿根廷,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仍然非常客观,非常之典型,就我粗浅的了解,虽然有像博鲁阿尔特和博里奇这样的出色领导从,但秘鲁和智利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仍然不尽如人意。

在这篇文章里,我是想得出一个非常朴素,也非常反常规的结论,一个国家的发展,从全世界的角度和更长历史时间的角度看,其实极大概率都不是一直向前的,百分之五的国家能获得长足发展,如中国,已然不错,而很可能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国家都是停滞不前水平的,而余下的那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国家,极大概率是越来越倒退的,这才是这个世界的通理。

中国人,都好好珍惜今天吧,而且我们还要一直努力,希望再过75年,全世界有更多的国家仍然以中国为榜样,否则——

司马平邦说
最有营养的国际政治和中国竞争力述评,记载中国崛起的甘苦悲欣。司马平邦本人为中国航空学会会员、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