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水文地质勘查篇;
二、钻探施工篇;
三、工程勘察篇;
四、岩土施工篇;
五、测量测绘篇;
六、试验测试篇;
七、后勤保障篇;
今天是第一篇:水文地质勘查篇。
一、水文地质勘查篇
(1)边远地区野外作业
1.饮用新水源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中毒、疾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引用当地居民用水
2.艰险地区野外勘探工作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迷失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定位设备
3.单人进行野外勘探工作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迷失,受到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勘探作业
4.毒虫叮咬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中毒、疾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工作区安全档案并及时告知野外人员
5.洪水、泥石流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失踪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注意观察,及时撤离
6.现场有积雪或积水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清理积雪及积水
7.地下有各种管线未明确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安全技术交底,作业时避免碰触管线
8.山体滑坡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禁止靠近山体不稳地区
9.在大于30°的坡道或垂直高度超过2米的边坡上作业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高空坠落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高空作业必须正确佩带保险绳、安全带、安全帽
10.在悬崖、陡坡上作业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高处坠落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清除上部浮石
11.沙漠作业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缺水中暑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备足饮用水,并合理饮用
12.高原作业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缺氧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
13.手持GPS没按规定校验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迷失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定期校验并配备两台GPS
(2)水文地质
14.夜间动态观测无照明设备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佩戴照明设备
15.潜水泵抽水无漏电保护器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潜水电泵配备漏电保护器
(3)探槽
16.探槽掘进过程中落石砸伤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3
风险控制措施:探槽两壁应做好支护工作,禁止采用挖空槽壁自然塌落方法
17.探槽完成之后未回填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探槽满足地质要求后应及时回填
18.在松软易坍塌地层掘进探槽两壁未进行支护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两壁按规定进行支护
19.探槽槽壁松石未及时清除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槽壁松石应及时清除,保持平整
20.槽口两侧1m内放有土石及工具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砸伤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槽口两侧1m内不得堆放土石及工具
(4)探井、探槽
21.地下水探井深度超过地下水位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亡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探井深度不宜超过地下水位
22.槽壁深度大于三米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伤害事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采取支护措施或槽壁深度小于三米
(5)坑探工程
23.坑探、巷道编录时砸伤、被淹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了解矿山井下安防设施情况,做好人员防护措施
(6)平硐作业
24.机车运输人行道宽度小于0.8m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人行道宽度应大于0.8m,人员及时躲避
25.顶部及片帮未及时加固脱落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物体打击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应及时加固顶部及片帮
26.通电线路漏电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通电线路按规定布排
(7)浅井掘进
27.在井壁不稳定砂砾层、含水层掘进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其他事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应采取止水、降低水位、加强支护措施。
(8)电法勘探
28.设备漏电无防护措施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仪器外壳、面板旋钮、插孔等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5000V
29.电路与设备外壳绝缘电阻小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电路配可调平衡负载
30.导线绝缘电阻过小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导线绝缘电阻每千米大于2MΩ/500V
31.非电工人员接拆电源线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作业人员应熟掌握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知识
32.电极未做明显标示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供电电极附近设立明显警示标志
33.试供电无人监护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3
风险控制措施:观测前,确认人员离开供电电极
34.高压线附近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导线铺设避开高压输电线
35.高压线下作业未使用安全防护设施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经过高压输电线路,配有隔离保护措施
36.雷雨天气人员在接地极旁逗留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雷雨天气禁止进行电法工作
(9)磁法勘探
37.仪器违规操作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机械损坏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禁止将仪器输出专用插口与其他仪器连接
38.仪器工作不正常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其他事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先排除电源不足、接触不良及电路短路等外部原因,再使用仪器自检程序
(10)地震勘探
39.仪器安装不牢固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机械事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车载仪器设备安装牢固,电路布设合理
40.工作站位置设立位置错误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伤亡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爆破工作站设立在上风侧安全区内,与孔口保持良好视通
41.炮点与爆破工作站未避开高压线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输电线损坏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炮点与工作站避开输电线路
42.多起网路作业同时施工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其他事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同一爆破工作站只准使用一套网路作业,同一炮点只准存在一个起爆药包
43.井内爆破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其他事故
风险评级:3
风险控制措施:在井内进行爆破作业前应探明井内情况
44.电缆收放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电缆破损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汽车收、放电缆时,车辆行驶速度应小于5Km/h
45.排列地震电缆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其他事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排列地震电缆应使用导向轮和导引拨叉
46.通讯与船距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其他事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作业船与勘探船保持通讯畅通,两船间距大于150m
(11)放射性勘探
47.放射源贮存、使用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其他事故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按规定建设放射源贮存库
48.高辐射区工作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辐射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高辐射区设立洗浴设施,配备辐射防护个人用品,作业人员保持皮肤清洁
49.职业照射剂量过大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辐射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任何照射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
50.放射源运输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辐射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放射源运输应专车专人押运,装卸、使用应采取辐射防护措施
51.辐射仪、放射源放置不当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人员辐射
风险评级:4
风险控制措施:禁止辐射仪、放射源与人员共处一室。
敬请期待后续更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