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水文地质勘查篇;
二、钻探施工篇;
三、工程勘察篇;
四、岩土施工篇;
五、测量测绘篇;
六、试验测试篇;
七、机械加工篇;
八、后勤保障篇;
今天是第4篇:岩土施工篇。
四、岩土施工篇
设备进场环节
场地回填坑塌陷设备倾覆
风险后果:机械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机械平整场地,确保场地坚实平整,避免出现塌陷等不稳定情况,为设备进场提供安全的场地条件。
障碍物造成设备损坏
风险后果:机械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设备进场前仔细检查场地,清除场地内的障碍物,如石块、杂物等,防止设备在进场过程中因碰撞障碍物而损坏,进而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设备安装环节
各部件连接不牢固
风险后果:机械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备安装说明书的要求,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可靠,如使用合适的螺栓、螺母并拧紧至规定扭矩,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因部件松动而引发机械伤害。
避雷装置安装不符合要求
风险后果:触电、火灾。
风险评级:3。
控制措施:避雷设施要齐全可靠,避雷线连接牢固,接地棒埋置深度和接地电阻要达标,定期检测避雷装置的性能,确保其能够有效防止雷击引发的触电和火灾事故。
机械防护环节
传动轴防护不当,机械带病作业
风险后果:机械伤害。
风险评级:3。
控制措施:加强设备防护,为传动轴等危险部位安装防护罩,防止人员接触到旋转部件造成伤害;同时,勤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故障,杜绝机械带病作业。
动力运行环节
配电盘未安装接地线
风险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安装合格接地线,确保配电盘等电气设备的接地良好,防止因漏电导致人员触电。
电动部分未安装接地线
风险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安装合格接地线,对电动设备的外壳等部位进行接地处理,降低触电风险。
电缆接头不规范、电缆破损
风险后果:漏电、触电。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接头处规范并空架或更换电缆,对电缆接头进行绝缘处理,确保其连接牢固、绝缘良好,对于破损的电缆及时更换,防止漏电和触电事故。
漏电保护器失灵
风险后果:触电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使用或更换合格漏电保护器,定期对漏电保护器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在漏电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保护人员安全。
7.5KW电动机未补偿启动
风险后果:触电、烧伤。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经常检查,必须降压启动,采用合适的启动方式,如星 - 三角降压启动等,避免电动机启动电流过大引发触电和烧伤事故。
气割、电焊环节
电气焊明火
风险后果:火灾。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持证上岗,勤于检查,配备灭火器材,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作业前检查设备和周围环境,确保无易燃物,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气割、焊接防护不当
风险后果:伤眼、灼伤。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配好防护用品,持证上岗,为作业人员配备合适的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焊接弧光和高温金属对人员造成伤害。
氧气瓶、乙炔瓶防护不当
风险后果:火灾、爆炸。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勤于检查,隔离放置,间距≥5米,定期检查气瓶的安全附件,如压力表、阀门等,确保其完好有效,将氧气瓶和乙炔瓶分开存放,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桩基成孔环节
孔口防护不当落入孔内
风险后果:摔伤、溺水。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加强孔口防护,如设置防护栏杆、盖板等,防止人员和物品意外落入孔内造成摔伤或溺水。
灌桩环节
吊车、铲车混合施工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专人指挥,明确吊车和铲车的作业区域和作业顺序,由专人进行现场指挥,防止车辆之间发生碰撞或误操作导致人身伤害。
提导管钢丝绳断裂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定期检查钢丝绳,检查钢丝绳的磨损、断丝等情况,及时更换不合格的钢丝绳,确保其强度满足使用要求,防止因钢丝绳断裂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孔口上空掉物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专人注意观察,安排专人负责观察孔口上空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掉落的物体,提醒作业人员注意避让,防止被掉落物砸伤。
吊下钢筋笼碰撞空架高压线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下笼时有专人指挥,检查平衡拉绳,在吊下钢筋笼时,由专人进行指挥,确保钢筋笼的平衡和稳定,同时检查平衡拉绳的完好性,防止钢筋笼摆动碰撞高压线造成人身伤害。
起吊环节
起吊
风险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专人指挥,起吊作业时必须有专人进行现场指挥,指挥人员要熟悉起吊设备的性能和作业要求,使用规范的指挥信号,确保起吊过程的安全。
坠物
风险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3。
控制措施:专人指挥,通过专人指挥来协调作业人员的行动,防止因操作不当或配合失误导致物体坠落砸伤人员。
孔口焊接环节
孔口焊接
风险后果:人触电、烫伤。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电焊机安全接地,人员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确保电焊机的接地装置完好有效,防止漏电引发触电事故;同时,作业人员要佩戴好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安全防护用品,防止焊接时产生的高温飞溅物造成烫伤。
下导管环节
吊车吊装
风险后果:物体打击。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专人指挥注意观察,吊车吊装下导管时,由专人进行指挥,指挥人员要密切关注吊装过程中的情况,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和周围人员注意安全,防止物体坠落或碰撞造成打击伤害。
连接上导管脱落
风险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检查钢丝绳,对连接上导管所用的钢丝绳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强度和连接方式符合要求,防止因钢丝绳断裂或连接不牢固导致导管脱落砸伤人员。
拔护桶环节
钢丝绳断裂
风险后果:物体打击。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定期检查,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钢丝绳的磨损、断丝等问题,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因钢丝绳断裂引发物体打击事故。
吊车杆断裂砸伤人
风险后果:机械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专人专车定期检查,对吊车及其吊杆等关键部件进行专人专车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故障隐患,确保吊车的性能和安全性,防止吊车杆断裂砸伤人员。
负孔人员掉落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醒目标识,在孔口等危险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防止人员因疏忽大意而掉落孔内造成人身伤害。
设备物资搬运环节
交通事故、滚动、坠落、吊装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注意观察、驾驶防范、严格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在进行设备物资搬运时,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和交通情况,驾驶车辆的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滚动、坠落、吊装等作业,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
钻进及提升环节
送水器性能差、钻压仪失准
风险后果:机械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购合格产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购买质量合格的送水器和钻压仪等设备,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校准,一旦发现性能下降或失准等问题,要及时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机械伤害。
钢丝绳及绳卡不符合要求
风险后果:起重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坚持每班检查制度,有问题及时修理,建立钢丝绳及绳卡的每班检查制度,作业人员在每班作业前都要对钢丝绳和绳卡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确保其符合安全使用要求,防止因钢丝绳断裂或绳卡松动引发起重伤害事故。
提引器、游动滑车不合要求
风险后果:起重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更换合格提引器和游动滑车,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引器和游动滑车要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符合作业要求,防止在起重作业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引发起重伤害。
高压水龙头保险绳缺陷
风险后果:坠落、碰撞。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及时更换合格的保险绳,定期检查高压水龙头的保险绳,发现有磨损、断裂等缺陷时,要及时更换合格的保险绳,防止高压水龙头因保险绳失效而坠落或碰撞造成事故。
施工现场噪声环节
施工现场噪声
风险后果:听力受损。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加戴耳塞,为作业人员配备耳塞等听力防护用品,要求作业人员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耳塞,降低噪声对听力的损害。
个人防护环节
不戴安全帽
风险后果:打击、碰撞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戴好安全帽,注意观察,要求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同时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受到物体打击或碰撞造成伤害。
穿拖鞋、赤脚
风险后果:碰伤、擦伤。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严格劳动纪律,配备劳保用品,加强劳动纪律管理,禁止作业人员穿拖鞋、赤脚进入施工现场,为作业人员配备合适的劳保用品,如工作鞋等,防止因穿着不当而引发碰伤、擦伤等事故。
特殊环境作业环节
暑期高温或冬季低温作业
风险后果:中暑、冻伤。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做好防暑和防冻措施,根据季节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或防寒保暖措施,如在高温天气为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设置遮阳设施等,在低温天气为作业人员配备保暖衣物、提供取暖设备等,防止作业人员中暑或冻伤。
柴油机运行及油料存放环节
油料保存不当,接触火源
风险后果:火灾。
风险评级:3。
控制措施:油料、易燃物与火源保持安全距离,将油料和易燃物品存放在远离火源的地方,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并采取防火隔离措施,防止因油料接触火源引发火灾。
柴油机未安装排气管及隔热装置
风险后果:火灾。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按规定安装、加装消除火星的装置,对柴油机的排气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排气管和隔热装置安装到位,防止柴油机排出的火星引发火灾。
未搭建简易厂房产生噪声
风险后果:听力受损。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搭建简易厂房,安装消音器,通过搭建简易厂房来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影响,同时在设备上安装消音器,减少噪声的产生,保护作业人员的听力。
大口径成孔环节
不良底层如砂层和卵石层等
风险后果:损坏设备。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做好预防措施,针对不良底层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调整钻进参数、使用合适的钻头等,防止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因底层条件不良而损坏。
造成埋孔塌孔
风险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做好预防措施,遵循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对孔壁稳定性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孔壁坍塌,确保人员安全。
人工挖孔桩环节
孔口边堆放杂物、未使用安全挂钩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桩孔周围1米内禁放杂物,使用安全挂钩,严禁在桩孔周围1米范围内堆放杂物,防止杂物掉落孔内造成伤害;同时,作业人员上下孔时要使用安全挂钩,确保上下孔的安全。
含有流砂地层
风险后果:坍塌伤人。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按专项施工方案执行,针对含有流砂地层的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法,如使用钢板桩支护、控制开挖速度等,防止流砂坍塌伤人。
孔内缺氧,含有毒气体
风险后果:中毒、窒息。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每天下井前进行检测,每天作业人员下井前,要对孔内氧气含量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确保孔内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防止人员中毒或窒息。
地层含水丰富,裂隙多
风险后果:透水、淹溺。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经常观察孔壁情况,加强对孔壁的观察,及时发现孔壁裂隙和渗水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如设置排水沟、使用潜水泵排水等,防止孔内透水导致淹溺事故。
电缆拖地
风险后果:触电伤人。
风险评级:3。
控制措施:孔口电缆架空,孔内使用安全电压,将孔口的电缆架空设置,防止电缆拖地造成磨损和漏电;在孔内使用安全电压的设备和照明,降低触电风险。
基坑支护环节
支护方案或设计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基坑支护的目标和管理方案,确保支护方案或设计科学合理、符合要求;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支护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人员伤害。
临边防护措施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加强基坑临边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防护栏杆、盖板等防护设施设置到位、符合标准,防止人员因临边防护不足而发生坠落等伤害事故。
未定期对支撑、边坡进行监视、测量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按照基坑支护的运行控制程序,定期对支撑结构和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监测工作的落实。
坑壁支护不符合要求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基坑坑壁支护的目标和管理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支护施工;执行运行控制程序,加强支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支护质量符合要求,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支护事故,保障人员安全。
排水措施缺乏或者措施不当
风险后果:设备损毁、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加强对基坑排水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排水系统完善、有效,防止因排水不畅导致基坑积水,引发设备损毁和人身伤害事故。
积土料具堆放或机械设备施工不合理造成坑边荷载超载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制定应急预案,按照基坑施工的运行控制程序,合理安排积土、料具的堆放和机械设备的施工位置,避免坑边荷载超载;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荷载符合要求,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坑边坍塌等事故,保障人员安全。
基坑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加强对基坑作业环境的监督检查,确保通风、照明、安全通道等条件符合要求,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防止因环境不良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支护设施已有变形未采取措施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基坑支护设施变形的管理目标和方案,一旦发现支护设施变形,要按照运行控制程序及时采取加固等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支护设施破坏事故,保障人员安全。
基坑内无排水设施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在基坑内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按照运行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和维护,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防止基坑内积水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未搭设符合规定的上下通道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按照规定要求在基坑内搭设安全、稳固的上下通道,如设置钢梯、斜道等,并加强运行控制和监督检查,确保通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防止人员上下基坑时发生坠落等伤害事故。
垂直作业无隔离措施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在基坑内进行垂直作业时,要按照运行控制程序设置有效的隔离措施,如设置防护棚、防护网等,防止物体坠落和人员碰撞造成伤害;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井点降水管排放位置未明显标识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对井点降水管的排放位置进行明显标识,如设置警示标志、围栏等,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防止因误踩、误碰降水管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井点排水设备未验收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对井点排水设备在使用前要按照运行控制程序进行验收,确保设备安装牢固、性能可靠;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未经验收的设备投入使用,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施工设备用电不符合要求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教育与培训;检查整改,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设备用电安全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加强用电情况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用电设备和线路及时进行整改,防止触电等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空压机出气管缭绕打结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教育与培训;监督检查,对作业人员进行空压机使用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使其了解正确的出气管使用方法;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出气管缭绕打结,确保空压机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用折弯气管的方法制止通气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教育与培训;监督检查,通过教育与培训使作业人员知晓正确的制止空压机通气的方法,禁止采用折弯气管的危险操作;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防止因气管折弯反弹等造成人身伤害。
空压机压力表、安全阀未校验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执行运行控制程序;监督检查,按照空压机的运行控制程序,定期对压力表和安全阀进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因压力表和安全阀失灵引发设备爆炸等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使用风镐采用骑马式作业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教育与培训;纠正操作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风镐使用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方法,禁止采用骑马式等危险作业方式;同时,加强现场监督,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作业人员未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劳保用品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教育与培训;监督检查,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其了解在不同作业环境下所需穿戴的绝缘防护用品和劳保用品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作业人员在作业时正确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帽等,防止因防护不足引发人身伤害。
喷面机使用前未检查验收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教育与培训;监督检查,对作业人员进行喷面机使用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使其了解使用前检查验收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喷面机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检查和验收,设备性能符合安全要求,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喷面机无基础或不牢固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监督检查、立即加固,加强对喷面机基础的监督检查,确保其基础牢固可靠;一旦发现基础不牢固或无基础的情况,要立即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喷面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等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机械设备传动部件无防护罩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安装防护罩,定期对机械设备的传动部件进行监督检查,对无防护罩或防护罩损坏的传动部件要及时安装或更换防护罩,防止人员接触到旋转的传动部件造成伤害。
挖机修理坡面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教育与培训;监督检查,对挖机操作人员进行坡面修理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锚杆张拉设备夹具飞出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教育与培训;监督检查,对锚杆张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其了解设备夹具的使用和维护要求;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夹具安装牢固、使用规范,防止夹具飞出造成人身伤害。
同吊车、塔吊交叉施工
风险后果: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塔吊作业半径设置隔离带,在塔吊的作业半径内设置明显的隔离带,防止吊车和其他设备、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交叉施工引发碰撞等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坡面挂网施工
风险后果:人员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佩戴双钩安全带,作业人员在进行坡面挂网施工时,必须正确佩戴双钩安全带,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因滑落、坠落等造成人员伤害。
脚手架搭设不合理,未挂安全网
风险后果:人员坠落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搭设合理、牢固的内外脚手架,并支挂安全网,严格按照脚手架搭设规范进行施工,确保脚手架的结构合理、牢固可靠;同时,在脚手架的外侧支挂安全网,防止人员在脚手架上作业时发生坠落事故,造成人员伤害。
开挖时挖断地下燃气管道及电缆
风险后果:管道泄露、爆炸、触电。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事先查明地下埋物,在进行基坑开挖等施工前,要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探等方式,详细了解地下燃气管道、电缆等埋设情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在开挖过程中挖断地下管线,引发管道泄露、爆炸或触电等事故。
不良地层边坡开挖过陡
风险后果:坍塌、埋人。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根据不良地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边坡开挖方案,控制边坡的坡度和开挖方式,防止因边坡过陡引发坍塌事故,造成人员被埋等严重后果。
开挖的基坑未设防护网及警示标志
风险后果:人员掉落。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设置好防护网及警示标志,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网,防止人员意外坠入基坑;同时,在基坑周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防止因未设置防护和警示措施导致人员掉落基坑造成伤害。
挖运土方时车辆碰撞
风险后果:车辆损坏、人身伤害。
风险评级:4。
控制措施:注意观察,挖运土方的车辆驾驶员在作业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其他车辆的动态,保持安全车距,遵守交通规则,防止因观察不周或操作不当引发车辆碰撞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和人员伤害。
敬请期待后续更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