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谈谈题目说的这个备受争议,是不是事实。
一般情况,艺术上有争议的事物,都是出现了错误,或者不适合时代,有违人伦常理,或者有违艺术规律等等方面的原因,才会出现争议这个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说:“ 京剧男旦,备受争议!”,那么他们争议的“点”是什么呢?对不对呢?是所谓的男扮女装吗?
那么有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艺术的真实性到底是什么?
艺术概论说:“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提炼,不是现实生活的复制”。
那么一些人,你们争议男旦为了什么?就因为在舞台上的,男人饰演了女人就戳了你们貌似“道德伦理”的肺管子了吗?
艺术是生活吗?不是,这一点不用争论,好像人人都懂。比如电影上男女躺一起行夫妻之事,那就是戏,难不成你们这些看不惯的人,你们若拍电影,拍夫妻生活,都要让真的夫妻去演吗?
看电影的时候你们心里啥都明白,还看的津津有味,可到了戏台上,对待“男扮女装”这种艺术形式的时候,怎么什么话都出来了呢?
是无知还是偏见呢?实际都有,但我觉得还是偏见多一些吧。
因此,艺术就是艺术,生活就是生活,艺术不是生活,生活的原型也代替不了艺术!这是常识!有些人,你们大呼小叫争论的一些常识,上学的时候,老师没给你们讲过吗?还是你们老师就是个只会烙烧饼的裁缝呢?亦或者是人家老师或者课本上都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是看不惯,“ 直男癌 ”,对待 “ 男人扮女人 ”这件事绝不妥协认同和接受呢?你们扪心自问吧。
还有人说,女人演旦角更合适那是本色演出,那更是信口开河无知无识的胡扯!
艺术,特别是传统戏曲艺术,它的表演特性,就是在一系列程式虚拟的框架下的表演,没有苦练,无论男女那都是胜任不了的,现在为什么一些武戏都压缩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戏都不演了,女旦坚持不下来!
著名武旦班世超
这里,女子体力以及生理性上的一些缺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武旦的技巧:“跷功”“旱水”女子因为体力原因基本胜任不了,因此, 即使是当年倡导新式教育男女平等的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旦角不收男旦,武旦也只收男旦不收女旦。
另外,戏曲的化妆都是很厚的油彩,舞台上能很好的遮掩性别,49年以后,禁止男旦,可是女旦由着性子折腾却把京剧折腾的苟延残喘,女旦一个流派也没创出来!
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赵燕侠不是创立了一个唯一“女性”流派:赵派吗?实际上,赵燕侠的这个所谓 “派”,那是当时的体制强竖起来的,她的所谓的 “派” 用流派的三大特性衡量一样也不符合,所以,根本就不成立,因此,综合这些因素,有些人,你们认为的女旦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女旦漂亮,男人扮出来不如女人好看,这里性别歧视更是昭然若揭,大直男们,你喜欢女人有的是渠道,为什么非要在戏台上和这种艺术形式较劲和愤愤不平呢?
先不说现在的化妆技术,只要是这男艺人底子好,画出来那真是雌雄难辨,就是女旦真的漂亮,你进戏曲的剧场里看啥去了?这一点都不懂你谈什么戏曲?看脸蛋吗?电影更清楚,月份牌挂历更接近,何必难受那老远去费劲巴拉地瞅人家李胜素,史依弘的那迷迷糊糊的脸蛋!
因此,不懂戏曲心存偏见的 “ 直男癌 ”们,还是绕行的好,对戏,对这种艺术形式,对你个人都好,这是忠告。
所以,我们必须看清楚,如果到了今天这种无聊的与艺术见解毫不沾边的论调,还在大行其道,那么京剧死也就是必然的了。
还是那句话:男旦女旦,演得好就是好旦,演不好,无论男女都是废蛋!对待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不从艺术的角度衡量揣度,那不是偏见就是无知,这是毋庸置疑的。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