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山讯(编辑 李竹青 汪改丽)2024年,武山县着力构建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设施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市场信息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持续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武山县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成功入围高原夏菜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成功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年共完成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总产量137.8万吨,总产值达43.9亿元。
武山县印发了《武山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6年)》,明确了近三年的蔬菜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发展重点。一系列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蔬菜产业倾斜。
在洛门、城关、山丹、马力等10乡镇新建设施蔬菜钢架大棚10207座4745.74亩,并形成钢架大棚集中连片生产示范点12个,进一步提升了全县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程度。立足于豆角这一富民产业,坚持通过以奖代补、物化补贴的方式,大力支持各乡镇建设豆角标准化规模生产示范基地,在四门、杨河等11乡镇建设豆角标准化规模生产示范基地20多个、建设面积9500亩。结合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发挥村集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洛门、山丹、鸳鸯等9乡镇建设韭菜、番茄等优势蔬菜和山地辣椒、地葫芦等特色蔬菜基地12000亩,落实扶持奖补资金600万元。坚持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基地,在滩歌镇、马力镇、龙台镇、山丹镇等乡镇,新建食用菌种植基地5个,建造食用菌生产大棚174座133亩,菌棒需求142万棒,生产木耳、香菇、滑子菇等食用菌,推动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双增收。在城关镇、洛门镇、马力镇、山丹镇、四门镇、温泉镇、杨河镇、嘴头乡8乡镇推进园区建设,种植蔬菜面积19.6万亩,综合产值28.21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0%,入园蔬菜产业龙头企业23家,带动全县15个乡镇发展高原夏菜种植,适度规模经营率为61%。
加强院地合作,先后在城关镇清池、洛门郭庄、山丹镇周庄等村建立技术试验点,配套发放石灰氮、菌肥、生物有机肥,开展石灰氮高温焖棚、连作障碍治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生产技术示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蔬菜良种更新升级,先后引进并推广种都绿香剑、种都尖叶先锋等蔬菜新品种41个;引进精量电动弥粉机和生物农药微粉剂,在城关镇、洛门镇等乡镇推广应用20台(套),促进设施蔬菜病害防治轻简化。全面实施了武山县特色高原夏菜—山地板栗南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项目,在高楼吴坪、护林村建立起山地板栗南瓜试验示范点2个。在洛门宋庄扶持培育种苗150万株,在洛门镇、高楼镇2个乡镇建设豆角标准化示范基地800亩。举办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60期以上,培训农民3000人次,发放种植技术资料5000份。
加快全县统一使用“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陇上菜都”等蔬菜公用品牌商标进度。牵头开展包装设计、品牌推广,已统一设计制作了武山番茄、武山莴笋、武山豆角、武山马铃薯等蔬菜包装箱、包装袋。武山韭菜、武山甘蓝,武山水萝卜、武山西葫芦已完成国家A级绿色食品续展;周庄西瓜、武山豆角已完成国家A级绿色食品新认证。组织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甘肃省“甘味”农产品品牌发布会暨消费扶贫宣传推介、央视《乡村大舞台》好物节系列节目走进麦积、武山县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已与重庆市江北区签订了蔬菜保供基地协议,丰收节期间,举办了甘肃武山—重庆江北蔬菜保供基地发车仪式。
形成了以洛门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企业为中心、乡镇农贸市场和产地蔬菜交易市场为基点的蔬菜产销链条。持续做好与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传统销售市场对接,构建起了包含全国24个省市在内的武山蔬菜营销网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招商引资同时开展,全方位进行宣传推介,全年开展对外宣传推介5次以上。引进重庆金风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甘肃省武山县乡村振兴产业赋能中心,发展数字农业,打造线上交易中心,拓展蔬菜线上销售网络,目前武山县乡村振兴赋能中心已启动运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全面拓宽蔬菜销售渠道。
成功申报高原夏菜产业集群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提升农发公司净菜和预制菜加工能力、提升绿生公司育苗能力、加大陇浆源加工产能。与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供应链、预制菜、净菜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挖掘精深加工潜力,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扶持陇禾康、陇浆源等蔬菜龙头企业开展蔬菜加工,扶持尚佳农业生产蔬菜包装箱。链条的延长,拓展了蔬菜增效新空间,挖掘了武山蔬菜潜力,实现了武山蔬菜的新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蔬菜中心加大蔬菜保险政策宣传力度,调动蔬菜种植户参保积极性,努力扩大蔬菜保险覆盖面,有效分散农户种植风险,今年共完成蔬菜保险16600亩。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84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