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第十三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获奖名单公布

文化   2024-12-15 17:22   中国香港  

  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今年已邁入第十三屆。本屆共計44件申請案,從中評選出獲獎專書5本,主題涉及歷史學、社會學、哲學與中國文學,全為英文著作。獲獎專書對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極具參考價值,有高度貢獻與啟發。

  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吳易叡副教授,得獎專書:Mad by the Millions: Mental Disorders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書名中譯:《度量瘋狂:精神疾病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主義》)。本書探討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衛生組織附屬的精神疾病相關研究團體,如何在二戰之後「去殖民」及「世界公民」的理想下,在西方與非西方世界推動跨國的精神疾病研究。作者運用豐富的檔案、醫學論著、口述訪問等史料,來重建這段歷史。除了梳理時代背景及地緣政治外,也精闢地描繪該研究團隊的組織文化、內在的張力、特殊的知識分工型態,及所運用的各項研究技術。書中關於林宗義醫師的篇章,清楚呈現精神醫師如何在困境與機會交織的夾縫中發揮影響力,凸顯並反思醫學在世界精神醫學中扮演的角色。此書視野宏大,分析縝密,具高度原創性,是一部具全球視野的跨國精神病學史,也是晚近醫學史、科學史及科技研究的力作。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吳嘉苓教授,得獎專書:Making Multiple Babies: Anticipatory Regimes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書名中譯:《多胞胎共和國:助孕科技的希望與風險》)。本書深入剖析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探討多胞胎植入現象如何在醫療政策、技術標準與社會文化因素的交錯下逐漸形成。書中透過大量文獻、訪談與田野調查,展示婦女在求孕歷程中面臨的挑戰與選擇,並揭露在多胞胎妊娠情境下,女性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負擔如何被忽視、或被視為「成功」的代價。本書不僅深入分析「多胚胎植入」政策如何與社會對生育的期待緊密相扣,並透過比較視角,揭示獨特的醫療市場和社會文化如何促成這個特殊現象。作者針對生殖技術政策與婦女健康的相互影響提出政策建言,並強調應對婦女及子女健康風險予以更多關注。作為國際上首部針對多胞胎孕產議題的社會人文專著,本書對社會學、生殖醫學與性別研究均有極具開創性的重要貢獻。



  臺灣大學哲學系耿晴副教授,得獎專書:Toward a New Image of Paramārtha: Yogācāra and Tathāgatagarbha Buddhism Revisited(書名中譯:《邁向真諦三藏的新形象—唯識與如來藏佛教重探》)。本書探究西元六世紀自印度來華僧人真諦(Paramārtha)的新形象,重新梳理中土大乘佛學與印度佛學兩傳統在唯識學及如來藏上的交涉。作者藉由處理真諦在此一佛學翻譯及傳輸過程中的角色,更正了傳統的既定觀點,不再視如來藏為對立於唯識學;相反地,作者主張認為世親的唯識學已經蘊涵如來藏思想,藉此重新定位真諦在四、五世紀印度的世親(Vasubandhu)及七世紀唐代玄奘之間的思想系譜。此書兼具文獻學及哲學的學術視野,在文獻學上展現細膩的考訂,透過敦煌殘稿與大正藏 2805 號文獻的比對,還原真諦的原始教義;在哲學理路上,此書證明佛教漢典《大乘起信論》非真諦所譯,還原真諦佛性論可回溯到世親如來藏思想的橋樑,不再使得唯識學對立於如來藏思想,在佛教哲學的概念釐清上具有新義。整體而言,此書立論清晰鮮明、論證細密,在中國佛學、印度佛學、宗教研究、文化史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在研究方法及哲學論證上皆有創見,未來應可引起學界廣泛討論。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韻如副研究員,得獎專書:Good Formulas: Empirical Evidence in Mid-Imperial Chinese Medical Texts(書名中譯:《良方:中國中期醫書中的實證證據》)。本書討論中國宋代醫書作者記錄自己親身經驗作為實證證據的書寫策略,及其在知識史上的意義。作者透過宋代醫書、筆記、文集等豐富史料,以宋代新興雕版印刷文化與資訊流通為背景,探究宋代醫者與尚醫士人大量從事醫書與藥方編寫、出版的緣由,指出醫書作者為了說服不同背景的讀者,選擇記錄親身經驗以證明所傳播之醫療知識的可信度。本書論證嚴謹,解釋細膩,作者從書籍史、出版史、知識史等視角,對於史料進行新的詮釋,挑戰既定成說,也提出個人新觀點,是宋代醫學文化史領域的重要著作。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雷之波副研究員,得獎專書:The Threshold: The Rhetoric of Historiograph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書名中譯:《戶限:中古中國歷史書寫的修辭》)。本書討論早期中世紀中國的史學修辭,透過歷史檔案(the document)、官場敘事(the narration of officialdom)、奇聞軼事(anecdotes)的交錯互涉,呈現史書中兩股相互抗衡的勢力,一個是早就嵌鑲在政治文化中的架構,以及另一股隨時準備解構的力量,是這兩股拉鋸的力量一起「製作」出歷史。申請人傳承歐美漢學研究中的語言學、文學理論、文本細讀功夫,選取不同於六朝美文的歷史書寫,透過修辭分析而發現另一種文學性,論述精密周備,別開生面,為二十世紀初以來的文史修辭學開拓了新局。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学界知名公益平台,学术前沿发布地。每天坚持更新全球范围内历史学新书、新刊、会议资讯、经典论文、人才招聘等学界动态;偶尔分享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