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hytol成果:整合植物与线虫经济系谱提高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动态的预测能力

文摘   2024-10-08 13:52   广东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土壤生态实验室网站(2024年10月4日)


近日,土壤生态学团队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题为“An integrated fast-slow plant and nematode economics spectrum predicts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during natural restor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综合考虑植物和线虫性状比单独考虑任一组分更好地解释了土壤有机碳伴随植被演替的变化。这项野外调查研究首次通过关联分析途径,为先前本课题组提出的植物-线虫性状-生态功能的概念模型提供了实验证据(https://soilecology.njau.edu.cn/info/1016/1754.htm)。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2021-2030年) 呼吁保护和恢复全球的生态系统,以造福人类,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不过,尽管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但是全球许多生态系统正面临因土壤有机碳损失带来的气候安全风险,因此,寻找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来增强土壤碳库、同时恢复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上和地下生物共同驱动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Wardle et al., 2004; Sobral et al., 2023),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地上植物群落组成和性状的变化(De Deyn et al., 2008; van der Plas et al., 2020),缺乏对地下土壤生物性状的综合考量。鉴于地下部土壤生物参与全球碳转化的所有过程,因此,为更全面地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我们最近基于性状途径,提出了一个将植物经济谱系(Plant Economics Spectrum, PES)与线虫经济谱系(Nematode Economics Spectrum, NES)相结合的新框架,即PES-NES协同概念模型。与单纯关注植物性状相比,该模型为增强碳动态预测能力提供了一个新兴的视角(Zhang et al., 2024; https://soilecology.njau.edu.cn/info/1016/1754.htm)。



图1. 植物经济系谱、线虫经济系谱以及二者的整合对微生物性状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亚热带地区农业废弃后自然恢复的不同植被演替序列,涵盖植物群落的先锋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气候顶级阶段,探究了植物与线虫在快-慢经济谱系上的协调关系,并评估这一整合后的经济谱系是否能提高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动态的解释度。基于野外调查,本研究测定了植物、线虫和微生物的性状,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方差分解结果表明,PES和NES的联合效应主导了微生物性状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图1)。这表明植物和线虫的性状存在互补的且不可替代的信息,必须同时考虑二者的变化才有助于全面理解碳动态的变化。此外,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植物与线虫快-慢性状谱通过调节微生物性状(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和生物量)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图2)。本研究证明了地上和地下生物性状之间的功能联系,不仅为生态恢复提供了基于性状途径的功能预测,也增强了将地下土壤生物性状纳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的理解。



图2. 整合的植物和线虫经济系谱影响土壤有机碳动态的结构方程模型


土壤生态实验室博士生张崇哲为第一作者,刘满强教授为通讯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同彬研究员给予重要协助。本实验室陈小云教授、博士生李娜,澳洲西悉尼大学Ian Wright和Uffe Nielsen教授共同参与并指导了该项工作。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7002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7243, 42077047)项目的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Zhang C, Wright IJ, Nielsen UN, Geisen S, Liu M. 2024. Linking nematodes and ecosystem function: a trait-based framework.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39: 644-653.


Wardle DA, Bardgett RD, Klironomos JN, Setälä H, van der Putten WH, Wall DH. 2004. Ecological linkages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ta. Science 304: 1629-1633.


Sobral M, Schleuning M, Martínez Cortizas A. 2023. Trait diversity shapes the carbon cycle.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38: 602-604.


van der Plas F, Schröder-Georgi T, Weigelt A, Barry K, Meyer S, Alzate A, Barnard RL, Buchmann N, de Kroon H, Ebeling A et al. 2020. Plant traits alone are poor predictors of ecosystem properties and long-term ecosystem functioning.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4: 1602-1611.


De Deyn GB, Cornelissen JHC, Bardgett RD. 2008.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ontrasting biomes. Ecology Letters 11: 516-531.


论文链接


http://doi.org/10.1111/nph.20166








近期文章推荐 

权威发布 |《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2015-2020)》出版发行!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九院士和近百专家撰写的“生态农业丛书”出版


中国农大李天忠教授:我这30年,作苹果之“媒妁”,解决苹果“婚亲大事”


新书发布 《多孔介质含水层污染与修复》


人民日报|张甘霖:为土壤建立数据库


全球土壤总氮转化率数据集


Nat Commun | 有机施肥共同选择全球土壤微生物组中遗传相关的抗生素和金属抗性基因


Rainer Horn 博士,德国基尔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现任中-欧土地和土壤合作专家组委员,曾任世界土壤联合会(IUSS)主席,IUSS土壤物理委员会、土壤技术委员会以及第三工作组主席、土壤耕作研究组织主席、德国土壤学会主席等土壤学术组织重要职位。Horn教授在不饱和土壤力学理论创新和应用、土壤物理多尺度过程、土壤力学与水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成功应用于指导固废处理、地质工程安全以及电缆地下埋藏等社会经济多方面。发表100余篇期刊论文,数十部土壤学专著以及数百篇技术报告,荣获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士,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土壤学会以及国际土壤耕作研究组织等学术团体先后授予Horn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该书由赵英博士和张斌博士组织,邀请了诸多从事土壤物理研究的中青年工作者共同翻译。他们花费很大精力把该教材引进国内,可使更多的科研人员系统了解土壤物理学,对推动我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邵明安院士序|《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出版—赵其国院士序


新书 |《土壤物理学精要——过程、功能、结构和力学导论》



陈怀满研究员序——《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原著第四版)出版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原著第四版)出版——朱永官院士序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原著第四版)出版——张甘霖研究员序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原著第四版)出版——张福锁院士序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可开发票,请在备注中注明开票信息和邮箱)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



                   


土壤家
土壤,人类的家园,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守护土壤,便是大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