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和普拉斯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一项由匹兹堡大学主导的研究发现,AI生成的诗歌竟然比人类诗人写的更受欢迎。AI文坛的崛起,难道标志着人类艺术创作要迎来“AI统治”?
AI诗歌为何更“讨人喜欢”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设计极为精巧。他们选取了10位英语诗人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艾略特、普拉斯等,甚至还囊括了当代诗人多萝西娅·拉斯基,覆盖了近700年的文学创作历史。与此同时,研究团队利用OpenAI的ChatGPT 3.5生成了模仿这些诗人风格的诗歌,为每位诗人生成五首“伪诗”。
实验分为两轮进行。第一轮中,研究者邀请1,634名参与者阅读每位诗人的10首诗,其中一半由人类创作,另一半由AI生成。这些诗被随机排列,读者需要判断每首诗的作者是AI还是人类。结果令人意外——AI生成的诗歌常常被误认为是人类创作,而人类诗人的作品则因其复杂性和深度,被误认为是“机器生成”。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惊人能力,还暴露了读者在审美判断中的“偏见”。
简单就是美?AI诗歌的独特优势
研究者分析指出,AI诗歌之所以能够赢得读者青睐,与其“清晰易懂”的语言风格密不可分。相比人类诗歌复杂的隐喻、多义性和情感深度,AI生成的诗歌更注重直观地传递图像、情绪或主题。这种“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让普通读者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在情感层面产生共鸣。
“情绪如潮水涌来,/厚重得难以承载,/我的心绪交织成一团乱麻。”
这样的语言虽然缺乏普拉斯作品中的层次感,但其直白的情绪描述却非常贴近读者日常生活的感受。相比之下,莎士比亚或艾略特的复杂构思、晦涩意象,反而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
研究团队提出,这种现象反映了读者在面对艺术作品时的一种“偏好错觉”——简单的表达更容易被解读为“真诚”,而复杂的作品则容易被误解为“混乱”。
艺术的未来:AI与人类如何共存?
匹兹堡大学的这项研究,不仅为AI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也为人类艺术的独特价值敲响了警钟。虽然AI在模仿人类表达方面表现出色,但它终究无法替代艺术创作中那些来自人类本能的“缺憾之美”。
也许,未来的艺术创作将进入“人机共生”时代——AI为艺术提供新的工具和视角,而人类继续以灵魂和情感赋予艺术真正的意义。正如研究者所言,“诗歌的美,不仅在于语言的组合,更在于它背后的人类体验。”
最后,让我们记住:AI或许能写出打动人心的诗句,但它无法体验创作那些诗句的孤独与挣扎。而这,正是人类艺术的无价之处。